第一文秘网    > 党政总结

唯心主义艺术观初探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8 08:47:32   浏览次数:

摘   要: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西方艺术在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却逐渐从客观走向主观,越来越关注自我,注重主观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寻,而这种思潮在我国艺术领域的影响也日益显现。其实,西方现当代艺术的这种思潮有着深远的哲学渊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西方唯心主义艺术观的梳理研究就十分必要了。

关键词: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艺术学;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B081;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6-0260-02

时至今日,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依然是沧海一粟,知之甚少,很多问题对我们来说依然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值得庆幸的是艺术活动与艺术学好像并无此烦恼——很明显,人类的艺术活动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有了记载,而艺术学的建立和发展则是近现代才有的事情。

一、哲学与艺术学

艺术学的发端,可追溯到18世纪初的约翰·约阿辛·温克尔曼 (Johan Joachin Winckelmann)。1739年庞培古城的发掘,获得丰富的绘画、雕刻、工艺品及古代建筑资料,对历史、考古、美术研究及文艺思想皆有深刻影响。温克尔曼曾被任命为罗马城内及其附近地区的文物总监。于是,温克尔曼迫不及待的利用这一身份访问了魂牵梦绕的庞培和海格力斯古城,《论海格力斯的出土物》及《未经发表的古物》等著作由此得以问世。

温克尔曼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是第一个利用古代的遗物,而不是专靠古代的文献,从事欧洲古代史研究的。他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古代艺术,把原来一团乱麻似的文物整理出一点头绪,并且尽其所能以真实的知识代替主观的臆测。他采用全新的方法处理文物,并将这一处理方法引进古典雕像研究领域,构建了一种新的编年结构,永久性地影响到考古学观察、展示和讨论问题的方式,从而促使了近代艺术学的诞生。

艺术学是在近代才传入我国的,它的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范畴、理论和方法等。通过对人类艺术活动的研究分析,进而揭示艺术的本质和规律,指导人们按照艺术的特殊规律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从而提升民众的艺术修养,使艺术的社会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艺术学包括艺术理论、艺术史和艺术批评。

印象主义是西方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分水岭,此前的艺术从总体上说更倾向于对客观事物的再现(中世纪时期及某些具体艺术流派不在此列),进入现代主义、后现代艺术及当代艺术,虽然还或多或少有再现的成分,但总体上却越来越倾向于对主观精神世界的探寻与表达(野兽派、巴黎画派、德国表现主义、行为艺术、观念艺术等等),而且这种倾向也越来越多的影响到了我国的艺术领域。有人对此简单理解为西方近现代艺术受到东方“写意”精神影响的结果,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西方艺术的主观表达有其深远的哲学渊源,本文便是对西方唯心主义艺术观的简单梳理。

艺术理论总是属于一定的哲学思想体系的。尤其是关于艺术的本源,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等问题也是哲学必须解答的问题。因此,各种艺术理论的研究往往都会运用到哲学的方法论,而这又必然涉及到世界观的问题。历史上研究艺术的哲学方法论可以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等三种形式。受篇幅所限,本文主要讨论一下唯心主义的艺术观。

二、主观唯心主义的艺术观

主观唯心主义者对艺术的认识根植与其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往往只从主体的角度考察和解释艺术,把艺术看作是艺术主体个人主观意识的产物,是纯主观意识活动,同客观世界无关,与社会现实相脱离。

意大利著名的美学家贝内戴托·克罗齐的“直觉说”是主观唯心主义艺术观的代表。克罗齐认为美学就是关于直觉的科学 ,其理论以“直觉即表现”作为理论基石 ,进而演化出直觉就是创造 ,就是美 ,就是艺术 ;艺术不同于事实、不同于有用的东西、不同于道德行为和概念知识等一系列结论。

直觉是克罗齐的艺术理论核心,艺术即直觉 ,直觉即表现。克罗齐从其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出发,认为直觉是认识的唯一源泉,甚至认为心里有了直觉的形象就等于“表现”了艺术,而这种直觉形象写或不写,画或不画就无关紧要了,直觉即艺术。因为人人都有直觉,所以人人都是艺术家,而艺术家与一般人相比只是在直觉的量上有所不同而已。

法国反理性哲学家柏格森也提倡直觉,认为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绵延”,而那是唯一真正本体性的存在。虽然柏格森的学说具有强烈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色彩,但对解放人类的精神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对西方近现代艺术甚至20世纪世界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国唯心主义美学家科林伍德在其著作《艺术原理》一书中详细的阐述了他的艺术理论,突出的体现了他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认为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而任何再现的艺术都是名不副实的“伪艺术”,也就否定了艺术对生活的认识功能。

主观唯心主义的艺术学说有其合理的成分,尤其是强调“自我表现”的德国表现主义便是从他们的方法发展而来的,对我国文艺界也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这种学说在特定历史时期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其片面性也是不言而喻的。艺术创作活动固然离不开作为艺术创作主体的艺术家,也就是“我”,但把哲学上的“自我”作为解释一切艺术的出发点、作为艺术的根源,成为极端的“唯我论”,将客观世界看作是“我”的主观意志所创造的,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就显而易见了。这就从根本上颠倒了艺术与现实社会生活的关系,把艺术看成是主观意识、情感、直觉的表现。

三、客观唯心主义的方法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先于自然界而存在的某种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而物质世界其实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进而推导出某种先于自然界而存在的“理念”、“绝对观念”、“绝对精神”是艺术的根源。其中以柏拉图、黑格尔和中国南宋唯心主义哲学家朱熹为代表。

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虽然承认现实是艺术的直接根源,但认为“理式”才是其最终根源,一切现实都是对“理式”的模仿,而艺术是对模仿“理式”的现实的模仿,是影子的影子。柏拉图举了著名的“三张床”的例子:世界上存在着三种床。第一种是“理式”的床,在有人类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具有“床的真实性”,是关于床的最高真理。第二种床是木匠按照“理式的床”打造出来的可以睡觉的床,是对理式床的摹仿。第三种床是画家摹仿木匠的床而创造的艺术的床,是摹仿的摹仿。

在柏拉图看来,只有“理式”的床才是最真实、最完善的,因而也是最美的,是床的美本身。柏拉图以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为出发点,认为“理式”是艺术的本源,即“美是理式”。柏拉图认为艺术家的工作只不过是把现实世界的东西照搬了下来,所以这些艺术作品所具备的“美”,只是在照搬理式世界的美罢了,是真正的美的影子的影子。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虽然承认“艺术作品是诉至于人的感官的”,“多少要从感性世界吸取源泉”,但却认为艺术的根源“理念”,“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在黑格尔看来,“艺术的任务在于用感性形象来表现理念,以供直接观照,而不是用思想和纯粹心灵性的形式来表现。因为艺术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理念和形象两个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所以艺术去符合艺术概念的实际作品中所达到的高度和优点,就要取决于理念与形象能互相融合而成为统一体的程度。”

中国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主张“理在事先”,“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在这里”,认为理为“本”,气为“具”。朱熹认为文与质、文与道的和谐统一才是完美的,“道心便是天理”,美是以美感的形式和道德善的统一。从其只言片语中依然能窥见其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端倪。在《上时宰三扎子》中自谦“两目昏涩”、“但以意摸索写成,其大小浓淡,略不能知”。

柏拉图的“理式”具有抽象的神性,黑格尔的“理念”是概念与实在的统一,也即所谓的客观存在,朱熹也提出了美是外在形式的美和内在道德的善相统一的观点。三者看起来各有所不同,但却都认为存在着一种超自然的理念或理式,而切这种理念或理式才是世界的本源,也就是艺术的根源。都认为现实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超自然的理式或理念才是第一性的。从根本上说,他们的艺术研究方法依然是唯心的,所谓的客观理式或理念不过是主观意识的外环而已。不过,客观唯心主义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的问题上承认艺术来源于现实,肯定理性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强调艺术以感性的形式表现理想等观点都非常具有理论价值,在许多问题上都有独到的见解。

从以上的分析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艺术理论的研究与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的世界观,对世界的认识也不尽相同,相应的艺术理论也就大相径庭。

人类历史上以往的各种各样的艺术理论学说和流派都有其合理的成分和深刻的见解,有些观点至今仍灼灼闪光,但往往都不可避免的具有片面性,单一而不完整,无法回答艺术的本质,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等基本问题。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客观地、历史地、全面地研究问题,从社会与人、历史与现实、生活与创作、主题与客体、精神与物资、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等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人类艺术活动,才第一次科学系统的全面解答了艺术的基本问题。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邹跃进.艺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H·H阿纳森(美).邹德农(译).西方现代艺术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4]朱狄.当代西方艺术哲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推荐访问:唯心主义 初探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