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教育计划

独立学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初探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3 08:38:22   浏览次数:

摘 要 自然地理学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在独立学院中,如何在继承和发扬普通高校的自然地理学的课程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建设具有独立院校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是独立院校专业特色办学的关键之一。本文在教学体系改革初步调整的基础上,对2016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针对性访谈,根据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信息反馈结果,以及课程作业完成情况与考核效果的总结,提出教学体系改革提出一些浅见,主要包括结合后续课程设置重点教学内容,引入开拓思维的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加强专业和区域特色的教材体系和课程资源库建设等方面。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自然地理学 教学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10.022

Abstract Natural geography is the basic core course of the major of natural geography and resource environment. How to build a curriculum teaching system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from general university is one of the key points of making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s. In this paper, some simple ideas of reforming of the teaching system are put forward after the questionnaire and targeted interviews on the whole class of 2016 of major of natural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were done. These ideas mainly include setting key teaching content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follow-up courses, introducing the teaching method of pioneering thinking,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xtbook system and the repository of the course.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s; Natural geography; Reform of curriculum teaching system

1 问题的提出

自然地理学是高校地理类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先行课。[1-4]由于自然地理学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等特点,而且课程内容既有理论深度,也有实践应用,有利于培养“宽口径、重基础、强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因此它在高校人才培养计划汇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5]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院校中,如何在继承和发扬普通高校的自然地理学的课程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建设具有独立院校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是独立院校专业特色办学的关键之一,也是独立院校课程教学体系改革首要探索的方向。因此,笔者对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在针对我系特点的基础上对教学体系进行初步调整,并对全系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调查和评估,以期探索适合独立学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体系。

2 教学体系改革的设想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是依托母校中山大学办校的独立学院,自然地理学作为资源与城乡规划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两个专业均作為必修基础课程,并在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将该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作为学生最先接触的专业课之一。目前课程沿用母校中山大学的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自然地理学课程的教学体系,课程教学分为理论课讲授为主与野外教学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其中理论授课54课时,野外教学实践4课时。然而中山大学的教学体系在新华学院学生的教学应用上,存在理论知识全面而宽泛,针对性不够,学科知识的实践应用不足等问题。独立学院的自然地理学课程应该根据专业培养方向和学生的特点,建立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

2.1 适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定位

我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土地与水资源等国土资源利用、保护管理的实际需要,具备自然地理学和资源环境等相关应用领域宽广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国土、环保、水利、农业等领域从事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环境评价与规划,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达到以上培养目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分为核心课程、应用课程和创新课程,专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国土资源与管理。因此,在有限的教学课时课和课程设置中,我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课程设置侧重于“水和土”两大要素,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与部门地理学相关的专业课程有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等课程。而自然地理学作为设置在第一学期的基础核心课程,对于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四年的课程学习来说,相当于一门导论性质的课程。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整体观的科学方法论,认识学科的系统性,提高学生分析自然地理环境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后期的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打好基础。

2.2 适应课程性质的指导思想

2.2.1 开展专业基础教育,树立地理学科的世界观

自然地理学作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四年专业学习的导论课程,可以通过专业基础教育,帮助学生实习从高中向大学的过渡,在高中地理课程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自然地理整体性的理念,引入地理科学整体性与区域性相结合的世界观,确立人与自然、社会、经济相互协调的人地和谐发展观。让学生对学科的理解从高中的地理知识点提升到学科内部的系统性、整体性与科学性,为学生将来从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环境评价和规划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2.2 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方法,诱导独立思考能力

自然地理学“综合——部分——综合”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大学新生的系统思维方法的入门课程,课程首先讲述自然地理学的学科体系、系统方法和地球表层系统的基本属性,然后分各自然地理各成分讲述各成分的形成过程、基本特性及其类型和分布,在通过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传输与物质循环过程讲述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整体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后升华至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模式。同时,课程采用“提出问题——引导思考——课堂讨论”与自然地理学思维导图等教学形式,诱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产生科学研究的思维产生重要影响。

2.2.3 重点阐述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加强实践性教学

教学内容重点阐述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等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的从基础上,开拓思维,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动手实践能力,结合独立学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特点,在课堂授课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开展自然地理综合实践,集体参观广东省博物馆等。

3 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

本次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在教学体系改革初步调整的基础上,完成全部课程后针对教学体系设置和教学效果对2016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针对性访谈,根据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信息反馈结果,以及体系课程作业完成情况与考核效果的总结,提出教学体系改革提出一些浅见,主要包括结合后续课程设置重点教学内容,引入开拓思维的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加强专业和区域特色的教材体系和课程资源库建设等方面。

3.1 结合后续课程设置重点教学内容

课程配套教材采用伍光和等编制的《自然地理学》(第四版),该教材是国家“十一五”精品教材,也是自然地理学课程的经典教材,教材内容全面而且具有一定深度,一个学期54课时内将教材内容全覆盖并且讲深讲透不符合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因此,根据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资源专业培养方案的侧重“土和水”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侧重介绍没有相关后续课程的地质、大气、海洋、生物和综合自然地理学等相关知识,避免与后续地貌学、土壤地理学部门地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重复。根据调查结果,75%的学生认为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合理,20%的学生认为基本合理;70%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难度适中,10%的学生认为比较容易。因此看出,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学内容的设置能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

3.2 引入开拓思维的教学手段

经过高中地理课程教育,学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知识点都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作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第一学期的专业核心基础课,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一项更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自然地理整体性的理念,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系统思维方法,引导通过现象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因此,除了通过开放性的课堂讨论,在课后还设置了思维导图和野外实习报告的课程作业。思维导图是要求学生自己绘制课本每一章节的思维导图,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训练增加对地球表层系统内在联系的理解。根据调查结果,88%的同学认为作业数量合理;另外,50%的同学认为思维导图的作业形式有趣,有完成的动力,40%的同学认为有一定难度,但基本能适应。但90%的学生承认自己在课后较少或者没有自觉复习与查阅与课程相关资料进行自学,因此,应采用适合的课后作业模式促进学生的课后复习和自学。经过访谈,对于作业安排主要有两类建议,一类是建议增加课后习题,可以促使学生课后的自学,另一类是希望增加小组形式的实践研究。因此,认为开拓思维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较好,但应结合常规课后习题来巩固知识要点和实践研究类作业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3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教学建设为突破口,注重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不断优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打造以实验实训为主要内容的时间平台,不断强化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6]根据调查结果,约15% 的学生认为理论和实践课时的安排不合理;对于课时调整建议的调查,95%的学生都认为需要增加实践课时,90%学生希望在现有野外实习点之外再增加1个以上的实习地点。因此,为了进一步适应独立学院的办校特色,未来将通过教改项目推动教学模式的调整与进一步优化,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适量增加实践课时,例如开展校内植物认种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与课程相关的工作站,创建校内自然地理实验室和展览室等。在传授理论的同事,通过加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野外调查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地理科学展示大赛,结合自然地理学基础知识设计参赛作品,锻炼学生调研、分析、总结、表达、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3.4 加强专业和区域特色的教材体系和课程资源库建设

目前,自然地理学课程教材和提供給学生的参考书单都是自然地理学的经典教材和参考书,为进一步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计划在原来野外实习点的基础上,增加1~2个课外实践基地,配合实践教学需要编制我校自然地理综合实践的配套教材,并于条件成熟时,进一步编制其他自然地理学实践活动的指导手册。另外,结合课后习题作业的需要,完善丰富学生的课后作业练习题和考试题库,收集或者录制具有区域特色和教学针对性的图片和视频教材,建立我校自然地理学的课程资源库。

4 结语

独立学院是近1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探索针对独立学院的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教学作为学校办学的根本,对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自然地理学作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以上几点是笔者关于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自然地理学与资源环境专业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初步探索与思考,期待通我校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基金项目: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教改项目(2016J033,2017J15);广东省教育厅“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5Z003)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0:24-25.

[2] 王文福.自然地理与地貌课程建设实践[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3):38-41.

[3] 伍光和.从综合走向和谐——自然地理学教学的感悟[J].中国大学教育,2007(7):23-24.

[4] 祝明霞,曹铭.自然地理学课程建设与改革[J].高师理科学刊,2015.35(6):96-98.

[5] 张瑞虎.新形势下高校自然地理教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6):17952-17953,17964.

[6] 王知桂.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教学改革为例.人力资源管理,2015(7):192-193.

推荐访问: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 初探 课程教学 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初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