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单位计划

区域地质调查让“龙山群”解体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16 08:47:19   浏览次数:

zoޛ)j_y_yi}u5工作。

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的这些年,我感触最深的有两件事情:一是制作湖南省1∶20万耒阳幅,经历过的苦,现在很多人都无法想象;二是发现前泥盆系“龙山群”笔石化石,这个发现解决了一个地质史上的重大地质遗留问题。因为以前在地质学界一直流传一个观点就是——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都统称前泥盆系龙山群,但我们发现的这个化石,把这个地层解体了,分为志留纪、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等。

苦 难

1962年,当时地矿部地质科学院专家到湖南来考察,就选了我们制作的湖南省1∶20万耒阳幅作为全国试点样本,在广州召开的南方区域普查会上验收。最后这幅图验收通过,作为全国的范本,全国各个图幅,各省1∶20万图幅都要参照这个来制作。

因为我们的图幅制作精良,而我又是我们分队的技术负责人,于是,地矿部便把我抽调到全国南方调查组。当时是地质部区域调查局局长带队,跑遍了黄河以南的省份,比如河南、湖北、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把中国南部这些地方1∶20万图幅重新检查了,发现绝大部分需要返工。

时间是1958年,正是大跃进的时候,各地来了很多大专院校的学生,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地质学院等。这些学生都是来搞勤工俭学的。不过,他们毕竟是学生,没有太多的实际经验,所以,做的资料都不可能与我们的比。

为了这幅图,我们整个分队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当时,遇到的困难,现在简直没法想象。

当时有好几个图幅同时展开的,而且互相都要竞争。我们常常是晚上整理资料到十一、二点。凌晨三四点钟,工人就起来做饭了,然后天不亮就出去搞调查了。当时条件艰苦,基本上是跑到哪里,住到哪里。

那时候请的挑扁担的工人,大部分都是部队的。在深山老林里,我们就挂一个麻袋在住家,晚上有好几个组回住家,因为没有手电,就靠找麻袋来辨认,觉得可能是我们组的,我们就到那里去住。

住是最苦的地方,因为深山老林少人家,找到了也是非常贫困的人家。没有床,我们就是搞点稻草,搞条被子垫一下,常常是数人甚至十余人挤在一起,底下就是养猪的、牛的,蚊虫、老鼠的骚扰更是无法形容。

最困难是1960年过苦日子的时候,那时候在湘西,找不到吃的,常常饿得头昏眼花去搞调查。有一次,我上山去搞调查,到一个老太太家里,想要点吃的,她说实在对不起,没什么可以吃的。我以为她是怕我不给钱,于是赶紧说我给你粮票,她说给粮票也没有办法,因为根本就没有吃的东西。

那时候在高山上,我实在是走不动了,最后没办法,她只好拿了很难下咽的糠粑粑给我吃。我那时候哪里管得上那么多,囫囵吞枣地就吃下了。因为糠很粗糙,有些没有磨碎的糠刺得喉咙痛,还差点噎到了,但总比没有吃的强。

走的时候,我还是给了她粮票和钱。不过,估计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她也没有什么用处,连市集都找不到。

还有,讲了你们年轻人可能根本不相信,那时候,我们抓了小老鼠就在后山剥了皮烤来吃,比现在吃大鱼大肉都鲜美。

还有一次,我们在桂阳县,那里有座山海拔1500米,我们上山搞调查。中午的时候,才到半山腰,饿了,但没有吃的。于是,找到一户村民家里,哪知道只有辣椒,其他什么吃的没有,最后,只好买了一斤辣椒。

然后,我们一组大概六七个人就煮这一斤辣椒当饭吃,才垫了一点点肚子,完全吃不饱,但还得继续爬山。到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找到另外一户村民家里,花三四毛钱买了一点南瓜,没有油,就清煮了吃,还是狼吞虎咽的。

晚上7点钟的时候,到了山顶。山顶上有座房子,叫斋公堂,以前是住了人的,但我们去的时候,已经迁走了,又没有吃的东西了。

我们在山顶上,也下不去了,幸好还剩几棵毛桃树,我们就把那些毛桃摘下来,煮了吃。

第二天早上,我们翻过山。我们一组的人谁也不想讲话,因为话也讲不动了,直到九点多找到了一户人家,才终于吃了一顿像样的早饭。

当时虽然苦,但是没有一个人有怨言,因为全国地质队的条件都差不多。还有就是心中有信念,为了党和毛主席在干事,心里很踏实。

发 现

在我的区域地质调查生涯当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让流传在地质学界很久的一个观念解体了。

事情是这样的。

1959年,我和队员王哲才在常宁市塔山瑶族乡搞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发现了前泥盆系“龙山群”笔石化石。以前地质学界一直都将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统称前泥盆系龙山群,而我们的发现,将“龙山群”细化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南方“龙山群”的彻底瓦解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这一发现后来被载入了《湖南地质志》。

推荐访问:龙山 解体 地质 区域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