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租赁合同

神舟 神箭“零缺陷”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6-30 09:06:03   浏览次数:

9月25日21时10分04秒,承载着全世界关注目光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升空。这是中国在2008这个不平几的年份送给世界的又一个惊叹,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又一次绽放。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说她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因为她既有大喜也有大悲的一年。年初南方的严重冰雪灾害,5.12汶川特大地震,接着还有三鹿奶粉、襄汾溃坝等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事故。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今年是有鲜血有泪水有悲痛的一年,同时今年也是有掌声有鲜花有喜庆的一年。经受巨灾考验的中国,用微笑欢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出席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204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运动员相聚北京,刷新了38项世界记录、85项奥运会记录。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在抗震救灾取得重大胜利、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之后,神奇、神气的“神七”顺利升空,再次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辛,勇攀高峰的激情与梦想。应该说,2008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年,是凝聚中国人民力量的一年,更是经受严峻考验、奋发有为的一年。

在世界欣喜的目光下,因首我国航天人一路走来的艰辛: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从无人飞行试验到载人飞行,从单人飞行到多人多天飞行,再到首次太空行走,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次突破,都印证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足迹,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期盼终于变成了现实,在星光璀璨的光环和花团锦簇的鲜花背后,是中国几代航天人50多年用无私的奉献铺就了这条漫漫的飞天路,这其中饱含着多少的奉献与付出。

人们都知道,宇宙飞船能够精准地飞行太空,除了整个国力的增强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外,很重要的是源于航天人无与伦比的高质量,而这一高质量又源于航天人追求并达到了各个系统、各个环节、各道工艺的“零缺陷”。本文最初的题目也是“中国航天工程是如何抓零缺陷管理的”,但碍于笔者对航天专业知识的匮乏,只能通过几个故事,几个人物来追寻航天人创造成功的精彩片段,探求航天人围绕零缺陷,追求高质量,保证可靠性、安全性的奥秘。

首套舱外航天服诞生记

9月27日,随着航天员翟志刚走出飞船,一套印有鲜艳五星红旗和“飞天”两个汉字的舱外航天服出现在茫茫太空。

舱外航天服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服装,造价约3000万人民币。也是高科技领域的尖端代表,能够生产它的国家寥寥无几。“飞天”航天服随中国航天员漫游太空,标志着中国这一领域的中国制造开始具备问鼎世界顶峰的实力。

按照国际航天界通行惯例,一个全新的航天器成熟产品研制周期至少8到10年,但我们的航天人从正式立项到设计生产再到投入使用仅用了4年时间。这对于从零开始的航天人来说,航天服的90多个部件没有一件成熟产品,无不需要实现“零”的突破。

舱外航天服躯干壳体为铝合金薄壁硬体结构,壁厚仅1.5毫米,却有极高的强度要求。“抗压能力要超过120千帕(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千帕),要经得起地面运输,火箭发射时的震动,还要连接服装的各个部位,承受整套服装120公斤的重量。”舱外航天服研究室主任刘向阳说,“这种薄壁不规则结构焊接起来很容易变形,仅焊接工艺的攻关就长达两年时间。”

服装的气液控制台,可自动控制气体液体流动,使航天员得到适宜的空气和温度。由于质量和体积的限制,一个只有汉语辞典大小的控制台里,集成了20多种阀门,每个阀门又是一个更精巧的集合体。

航天服最外层的防护材料,堪称国内最贵的服装面料。这种面料可耐受正负100摄氏度以上的温差变化;服装携带的氧气瓶,采用复合压力既保证安全又能带尽可能多的氧气,这种技术在国际上也属领先水平……

手套、头盔、面罩、四肢、活动关节……整套服装既有硬结构也有软结构,既有机械工艺也有纺织工艺,全国数十家配套单位齐心协力,攻克了这一个个科技堡垒。

成功率百分百的大力神

一尊白色巨塔在烈焰的簇拥下稳稳升空,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在戈壁滩静谧的夜空里划上一道优雅的弧线。长征二号F型火箭将第七次载神舟飞船安然进人太空。

到目前为止,长征二号F型火箭已经成功的将四艘无人飞船和两艘载人飞船送入太空轨道,发射成功率达到100%。据介绍,用于这次发射的火箭在技术状态原则上保持不变,针对提高可靠性和舒适性做了局部改进,有36项技术改动,可靠性评估值从原来的0.97提升到0.98,航天员安全性指标达到0.997。

“生命之塔”曾经受地震考验

据专家介绍,神七发射后,最危险的是最初160秒。200秒后,火箭进入真空,即进入平稳期,而逃逸系统就是在火箭发射前30分钟到起飞后120秒,120秒到200秒左右两个时间空间段内确保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因此被誉为“生命之塔”。同样,逃逸系统的研制也是一项完全从零开始的全新技术领域。

今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级强震,当时逃逸系统发动机正在地处陕西的航天四院7416厂进行吊装连接。突然,整个工房剧烈晃动起来,当时产品吊起的位置是电缆座向下,无法立即放下,也不敢轻易挪动吊车。剧烈的晃动中,总装车间的员工丝毫没有考虑个人安危,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如何处理产品上。他们有的紧紧把住产品,有的立即在对接车轮下塞入垫木阻止其沿轨道滑行,同时将毛毡垫在电缆座下,避免发动机电缆座碰撞到对接车造成产品报废,甚至引发更严重安全事故的发生。震感减弱后,大家快速将发动机平稳吊放在一旁的地面弧型架上并进行紧固,同时对其余四台发动机也进行紧固后才迅速撤离现场。

当天晚上7点多,总装车间的员工接到将发生余震的消息后,他们又迅速赶到车间,用胶垫、绑带等各种方法加固发动机,一直忙到晚上11点多。事后,车间主任回忆说:“在地震期间,员工们不仅想着家人和孩子们的安全,更想着逃逸发动机,就像呵护自己该子一样,决不让发动机受丝毫损失。”

百余步骤只为25分钟

9月27日下午16点34分,航天员开始了举世瞩目的出舱活动。这是“神七”载人航天任务最重要、最核心的一个关键环节。虽然整个过程只有大约25分钟,但为了完成这项任务,航天科技人员却为航天员设计了上百个细分步骤,对穿衣、在轨训练、搬家、泄压、开门、出舱活动、出舱取实验材料、返回等过程逐一细化,确保出舱活动准确无误地完成。航天员翟志刚25分钟的出舱“表演”,正是这上百个步骤的完美组合。

仅以出舱取实验材料举例。翟志刚出舱后,先探出半个身子,并右转,对着推进舱上的摄像头“打招呼”,然后展开五星红旗。之后取下放置在轨道舱外壁上的固体润滑材料,递给舱里的刘伯明。固体润滑材料是在飞船发射前安装在飞船舱壁上的,至航天员取回时,材料已在外太空暴露了40个小时以上。国外试验表明,暴

露40个小时以上即可获得试验效果。

圆满的25分钟记录了中国航天跨越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一历程中,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为保障航天员出舱活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素写(一)

一路守候飞天梦

——记神州七号飞船总指挥尚志、总设计师张柏楠

“看完奥运看‘神七’,看完‘神七’更神气”。神七使中国人认识了“神舟团队”,而尚志和张柏楠正是这“神舟团队”的代表,他们参加载人航天工程时还是刚出校门不久的小伙子,如今,45岁的尚志和46岁的张柏楠已分别是飞船系统的总指挥和总设计师。

尚志,1963年生于黑龙江安达,1982年考入哈工大工业电气化专业,1986年分配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作,2002年获哈工大学院管理专业硕士学位,亲历了“神一”到“神七”的探索征途。

“祖国和人民都在注视着我们!”这是尚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同时也是他带领他的“神七”团队,在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奋战拼搏的“精神支柱”。

坚韧执著、从容镇定、谦虚平和,这是作为总指挥的尚志留给别人最深的印象。功夫到家,每件事都要做深做细做到位,这是尚志对飞船队伍的要求,也是他自我要求的真实写照。

同样作为“神舟”五将之一的总设计师张柏楠,1987年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飞行器设计专业硕士学位,师从著名的力学专家顾震隆教授,曾获航天科技集团“载人航天功臣”荣誉称号。

张柏楠平时话语不多,但一聊到飞船,他的眼里就会闪现出兴奋的光芒,话也多起来。这也难怪,他为飞船倾注了太多的心血。而他本人对他做出的贡献只字不提,而是更愿意不为人知的默默耕耘。“我所要做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做扎实,通过大量的分析试验,换来每一步的完善”。

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已经取得了圆满成功。然而,尚志、张柏楠这“两总”并没有过多的沉浸在胜利的喜悦里。神州八号飞船的研制已经开始,攻克空间在轨交会对接技术的大幕已经拉开,他们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人物素写(二)

5、4、3、2、1,点火……

——记零号指挥员郭忠来

5、4、3、2、1,点火……9月25日21时10分04秒,随着零号指挥员的一声号令,“神七”载人飞船顺利升空。这位零号指挥员就是今年新被任命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站长的郭忠来。

“0是最小的数字,却位居所有数字之首,零号指挥员不是官,但发射时各大系统必须听我的命令”,郭忠来是这样解释“零号”含义的。

自1991年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以来,郭忠来一直就在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先后在火箭操作手、火箭系统指挥员、卫星发射的零号指挥员等岗位上工作,参加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历次任务的发射。虽然只有4l岁,但这名出生于内蒙古包头的男人却已头发微秃。同事们笑称:“这是聪明所至”。

成为零号指挥员让郭忠来感到自豪,同时也感到压力。“发射时,从发射场到北京飞行指挥控制中心,所有的人都要听我的口令从事。我必须对各系统的情况作出迅速判断,并保证口令精确到秒”。郭忠来的指挥台位上并排放着5个话筒,分别标志着“广播”、“对上”、“对下”、“天地主”、“天地备”。在发射的几个小时内,郭忠来要从这里发出数百条指令。为了这次发射,郭忠来和同事们从今年初就开始准备,经常吃住在办公室,没有休息过一个双休日。连着几个月见不到爸爸的12岁女儿给他办公室打来电话:“爸爸是不是不要我和妈妈了?”一向能说会道的郭忠来竟无语回答……

人物速写(三)

以苛求完美、推崇“零缺陷”而著称的“航天少帅”

——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神七”载人航天飞行试验大队大队长袁家军

从1995年担任飞船副总指挥至今,袁家军的一生注定与载人航天工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时,袁家军是神舟飞船系统总指挥;神舟六号飞船上天时,袁家军是神舟飞船的摇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神舟七号飞船邀游太空时,袁家军是载人航天工程中两大核心系统(飞船、火箭)地抓总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

1962年,袁家军出生于吉林通化,1987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飞行器设计专业硕士毕业,曾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2002年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出舱行走与天地往返、空间对接被称为载人航天中最重要的三大基本技术,而出舱则是人类大规模空间活动的前提。我们精心研制神舟、神箭,所作的一切努力,就是要给航天员插上一双结实的翅膀。”对袁家军而言,神七不仅仅是2008年航天高密度发射中的一次最重要的宇航发射,这位以苛求完美、推崇“零缺陷”而著称的航天少帅更希望神七的发射能成为中国航天在质量管理、吃透技术,系统工程管理方面的典范。

这里仅举一个例子:2008年4月19日,俄罗斯联盟号TMA-11飞船返回舱的惊险着陆令3名航天员置身于危险之中,返回舱着陆点偏离了预定地点400多公里。要知道,联盟号飞船是世界上公认的飞行安全纪录最高的载人飞船。袁家军在获悉这一消息的第一时间,便给飞船“两总”尚志和张柏楠打电话,希望他们以此为戒,认真分析查找神州七号飞船的不足。“因为推进仓和返回舱的分离装置出现异常,5个爆炸螺栓中有个一个没爆炸,使得最可靠的载人飞船联盟TMA出现意外,也再次证明了这个行业的高度风险,载人航天,人命关天,必须使每一个细节都要保证完美,各个产品要确保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的偏离都要被准确地把握,完全受控,因为任何一个小差错都可能导致毁灭性的后果。我们必须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眼见为实。不仅要有‘零缺陷’的意识,同时要有保障‘零缺陷’的措施。”为了把质量工作做的更细,此次飞船队伍把“复查”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航天系统外的40多家协作单位

在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前,袁家军对航天员杨利伟说:“祝你好运,用你的飞行和操作再为飞行上一道保险。”而航天员首次出舱前,袁家军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为航天员打造一双结实的翅膀,而且,这翅膀一定要硬”。

推荐访问:神舟 缺陷 神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