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租赁合同

透视百万大艺考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6 08:53:07   浏览次数:

“穷学生”不可承受之重

“老师,现在报多少人了?”“没详细数,五六百人吧。”这已经是贾海蓉今天第三次到北航的报名点问了,“我想报这个学校,今天是最后一天了,我看看能报多少人,人多的话就不报了,省钱报其他的。”

贾海蓉的父母都是最普通的农民,父母不支持她报考艺术生,家里供应不起。这次出来家里给了她1500块钱,唯一支持她的嫂子又偷偷塞给她500块,因为“我给嫂子画过像,她觉得画得还挺像”。

报一个学校,再加上考试,花费要在两三百,因为钱不够,贾海蓉在每个报名点前面都仔细地考虑着同一个问题——“报还是不报”。

“以前有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学生不多,而且一般是家里非常支持、从小就拜师学艺的,考上一般问题都不大。”山东艺术学院的黎老师说。

“艺术生家庭情况都不错,家里没有点钱谁玩艺术”的情况,从2003年大幅扩招以后,有了很明显的变化。

“这两年报名的学生,家庭情况一般的多了,普通农村家庭出来的孩子早超过了半数。”广西艺术学院的招考人员说。

这些学生里,绝大多数是从小啃书本,没有接触过专业艺术学习的,他们参加艺考的唯一目标就是,通过艺考能够进入大学,混个本科文凭,将来能在城市里找个饭碗,改变自己的命运。

培养一个“艺术家”要花多少钱

济南商河的孙良生小学学习成绩还成,后来学校的一个美术老师看中了他,觉得他还有点天赋,孙良生就改行学了美术。

“从学美术开始,孩子每个月的开销就多了200块钱,上高中以后更多一点,不过还是参加这次考试花得多。”孙良生的爸爸说。

从年前来济南参加了四个多月的培训班,孙良生一个月的学费是1000块钱,生活费也接近1000块,年后参加考试,济南、潍坊来回跑,也要花个四五千。

“你光看这个不算多,那些找教授单个辅导的,一个小时都300块钱,很多去北京、上海的,考前培训就要一两万。真正的大头,还是花在找关系上了。”孙良生的爸爸皱着眉头说。

报考一所学校,报名费加上考试开销少说也得200块钱,有的学校还有复试、三试,就算一个学生报考5所学校?穴这是采访中,大多数学生报考的最低数),16万考生的报名考试费用就达到了1.6个亿,而2006年,全国预计将有上百万艺术考生。

异地考试、多向选择这样的特点,让参加艺考的费用大幅提高,平均到每个学生身上,就单单是考试这个月也要5000块钱左右。

面对一轮根本无法预测结果的考试,一个考生投入那么多的钱,艺考早已不是单纯个人能力的测试,而是家庭经济实力甚至社会关系的深层考验。

一个艺考生的“八年抗战”

生长在鲁南农村的小陆1994年从高一开始学美术,被老师赞为“天才”,哪料1998年小陆参加高考名落孙山,接下来就是漫长的艺考路——从1998年到2005年,有人戏称为“八年抗战”。

每年高考后,小陆年近七旬的父母会来学校一次,结果都是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回去,然后会在暑假开学后再来一次,背着半麻袋新鲜玉米和地瓜直奔校长办公室,后面跟着脸上没有表情的小陆。

小陆是个懂事的孩子,他当然知道父母的苦。可某某大学像个蠹虫,已经钻进他的血液里。高考后或寒假里,他都要勤工俭学。收破烂、回收空酒瓶、干建筑小工,挣钱的活他都干。他坚信一点,凭自己的专业课成绩只能进那所大学,否则就是对不住自己和急需用人才的国家。

但每年,他的专业课成绩都排在全市的前三名,就是文化课成绩总在离分数线20分内徘徊。

谁在将“艺术庸俗化”

八年抗战终成正果,小陆觉得“很值”。他说,艺术是值钱的!家长们很识货,他放假前做家教,一小时就是20元,一天下来就是100块,顶他收一个星期的酒瓶子了。

半年的大学生活把小陆锻造成总喜欢用艺术家的思维来看待问题,比如在说到济南2006年艺考的时候。“都疯了!”他说,“16万考生,一半是疯子,—半是混子!”

在小陆看来,艺术是多么圣洁的东西啊,自己曾经“为伊消得人憔悴”,可现在,被大多数人当成上个大学、混个饭碗的工具,到底准在将“艺术庸俗化”?

(摘自《读报参考》)

推荐访问:透视 艺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