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租赁合同

阿尔山的雪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5 08:38:08   浏览次数:

今年是少有的冷冬,红城最低温度降到了零下30多度,使得接二连三下的几场大雪都没化,整个兴安大地银装素裹,着实美丽动人,颇有点阿尔山冬天的味道了。

又一个飘雪的早晨,我有些兴奋,收回即将迈上车的腿,踩着积雪上班。脚下久违的音乐让我欢心快乐,凛冽的寒风让我精神抖擞,飘飞的雪花让我欣喜陶醉。我徜徉在迷蒙的雪雾中,耳朵、脸颊慢慢发热,有点刺痛,我不理睬,任风在耳边玩耍,任雪在脸上跳舞,但终于拗不过风雪的顽皮,不得不改变围巾的围法,将头包住,只露出两只眼睛。不多会儿,围巾外面便结了一层细细密密的霜,再一会儿,眼睫毛也被涂上晶莹的睫毛膏,久违的感觉回来了,放眼远望,雪雾中童话般的冰雪世界阿尔山如海市蜃楼般折射在眼前,沉睡的记忆慢慢苏醒……

阿尔山是座边陲小城,也是我生长的家乡。阿尔山的冬天是雪的世界,也是孩子们的天堂。阿尔山的冬天绵长持久,一进入11月,雪就一场接一场,没几场整个阿尔山就一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了。

生长在北方,对雪有特殊的感情,也有特殊的偏爱。喜欢雪的洁白,喜欢雪的清凉,喜欢雪的文雅。大自然的植物花瓣多是五瓣的,这天外来客却是六瓣的,又神秘又神奇。小时候好奇,为了看清雪花的形状,一次次地伸手接雪花,可它刚落到手上就像害羞似的“簌”的一下就变成了水珠,我就改成用袖子接,可是没等看仔细,它又化了,后来同学告诉我:你别喘气,别靠它太近。于是我瞪大眼睛屏住呼吸,这才看清落在袖子上的雪花。虽然每片雪花大小不同,但的确都是六瓣的,我也似乎明白了一件事:雪花是天使,它圣洁、高贵,是只可欣赏不可把玩的!

第一场雪疏松绵软,最适合打雪仗。“下雪了!好大的雪!”坐在窗边一个调皮的男生悄悄地传递着最新消息,一个传一个,没一会儿,全班同学的头都歪向窗户,在黑板上写字的老师转过身来也顺着学生的目光望向窗外,窗外大雪纷飞,老师用黑板擦轻轻地敲了几下黑板,同学们都迅速地转过头来。老师笑着说:先听课,打雪仗也要下课吧!终于盼到下课铃响,同学们顾不得把围巾围好、把手套戴好,一窝蜂似的跑出去。只一节课的功夫,整个校园都披上了洁白的盛装。同学们迅速散开,各自为战,进入战斗状态。哈腰、捧雪、攥雪、攻击,这一系列动作都是在瞬间完成的,而且是边跑边做的,动作慢了,就要挨打。你看吧,满操场都是你追我赶的孩子,跑着、打着、躲着、笑着,身上、脸上、头发上、脖子里都是雪。有对打的,有趁对方不注意直接捧一捧雪灌到脖子里的,有将对方扑到在地,直接往脖子里、棉袄里塞雪的……整个操场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上课铃响,手里攥了一团雪跑回教室,湿淋淋的手冻得通红,又痒又疼,用雪团搓一搓,再用两手交替捏,半天才暖和过来。

爬犁是山里孩子最好的玩具,“放爬犁”是冬天里孩子们的主打游戏。每天放学后书包一扔拽着爬犁就奔南山坡。南山离家不远,南山坡又不是很陡,自然成了孩子们放爬犁的好去处,南山坡的雪早就被我们这些孩子踩实、压实,成了天然滑雪场,那里总是聚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我们先从“滑雪场”边上的树林子里爬上半山腰,大胆的男孩子会爬到山顶,然后把爬犁对着下坡放正,坐在爬犁上,用手拽住爬犁上的绳子,两腿一抬,“唰——”就滑下去了,那感觉,又惊险又刺激!有的时候,前面的伙伴坐在爬犁上,我们几个在她后面蹲下,一个搂着一个的腰,随着她一路滑下去,也很好玩。那时候以为坐飞机可能就这感觉,坐过飞机才知道“放爬犁”可比坐飞机舒服多了,刺激多了。但是也有出“事故”的时候,有时是因为速度太快,担心冲到马路上,减速的时候摔倒;有时是因为爬犁跑偏,碰到树上或者是不平的地方,人仰爬犁翻;有时是不小心摔倒,嘴巴碰到冰上,湿热的嘴唇一挨到冰马上就会被粘住,只要一动,嘴唇的皮就会被撕下一块,鲜血直流。

我们也会去北山滑雪。去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要穿上最暖和的衣服和鞋,尽量把裤脚塞进鞋子里,戴上厚厚的棉手套。北山很远,我们就骑自行车到山脚下,放下车子开始爬山。北山的雪很深,浅的地方也有四五十公分,深的地方一米多。雪把整个山都覆盖着,很少有人来北山,所以没有路,我们凭借记忆找到夏天上山的路,便开始了深一脚浅一脚跋涉。上雪山是艰难的,因为雪太深,厚厚的雪没过膝盖,只有拔出这条腿才能迈出那条腿,有时还要手脚并用,冰凉的雪总会随着脚的一起一落不失时机地钻进鞋里,但我们乐此不疲,说笑着向山上进军。到了山顶,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把灌进鞋子里的雪弄出来,这时,鞋里的雪已变成冰块,鞋帮都湿湿的了。弄完了鞋,尽管鞋里冰凉,但是不冻脚了,我们开始在山顶上尽情地玩耍、打闹、喊叫。一会儿把这个摔倒,一会儿把那个扔到雪里,一会儿打起了雪仗……我们尽情玩耍,陶醉在洁白的世界里。在北山顶上放眼远望,壮美风光尽收眼底,让人唏嘘不已,慨叹雪之大气磅礴,不张扬却盖压群芳,使天地一色,万物一色;感怀雪之撼人心魂,不华丽却使天地失色,使世界洁净,心灵净化。每次站在高高的雪山顶都忍不住学着毛主席的腔调豪迈一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玩够了,我们开始各自选择一条树比较少、坡比较缓的地方下山,开始我们最开心的“飞雪”。雪很厚,又是下坡,我们只要坐下把两腿抬起,用两手往后一撑,就会滑下去,速度相当可以,就像飞起来一样,身下的雪随着我们一路飞扬,我们就像架着雪雾的仙人。上山需一个小时左右,下山只消十几分钟。回来时路过哈拉哈河,我们会像一群燕子在湛蓝色的冰面上恣意滑行,滑累了,就地倒下,开始“滚冰”,滚累了,就四仰八叉躺在晶莹剔透的冰面上,仰望着同样湛蓝的天,那份惬意,那份忘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冬天的游戏还很多,“打滑出溜”、“滑冰”、“印雪人”、“踩脚印”等都是我们冬天常玩的游戏。走路的时候,随便碰到一个木头片、木头棍或是光滑的什么都会踩上它滑起来,碰到冰就更不用说了,一个小助跑,两腿一侧,就滑出去好几米。看到干净的平整的没被踩过的雪地,我们不是去印雪人,就是在雪上踩出一串麦穗、一个心形或是一串糖葫芦什么的。最不卫生的是春天吃“冰溜子”。冰溜子是春天房顶的雪融化时在屋檐上滴落的水又结成的冰,看到几乎透明的冰溜子我们总忍不住掰下来嘎嘣嘎嘣地吃。我们就是这样不知疲倦地玩着百玩不厌的雪的游戏。

冬天阿尔山的清晨总会飘雪,有时候清晨推门推不开,趴窗户一看大雪下了半米深,把门都封住了。阿尔山的雪不但量大,拉的战线也长,早的时候10月就开始下,晚的时候6月还有飞雪。记得1991年的端午节我回乡探亲,就赶上六月飞雪,满山的绿草像是从洁白的雪中长出来的,显得分外鲜嫩,绿油油的落叶松树叶上托着一朵朵洁白的花儿,好美,惹得我顶着雨雪跑上山,卧在草地上拍照,留住了难得一见的美景。

冬天给生物一个休养生息的过程,雪给生物一个养精蓄锐的机会,没有冬天就没有了四季轮回的质感,没有雪就没有了万物复苏的喜悦。如今,阿尔山的冬天在一年年地变短,阿尔山的雪也在一年年地变少,记忆中那个冰雪世界正在或快或慢地逐渐远离我们,这让我恐惧。

■ 樊晓玲

让书香四溢

曾祖父是个极有学问的人,据说早些年曾经做过翰林,后来又做过小学的校长,这是我的家族里很值得炫耀和自豪的事,按道理我本该是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可是事与愿违,因此我从小异常羡慕那些书香门第的子弟,不过长辈们说文革时曾祖父藏在地窖里的书也曾经烧了三天三夜才烧完,这是我的家族的不幸,只可惜我们这些后辈们不能一饱眼福了,可能从那时起我们家便真的不再是书香门第了。

儿时,家里不曾有过几本书,记忆中除了小红书外,似乎就是翻得早没了封皮的小人书,小人书是那个年代的标志性读物,又叫连环画,它是根据文学作品编成的加入配有插图的简明文字脚本,主要是线描画,在那个没有动漫与电视的时期,它几乎成了七零后们的仅有的精神慰藉,大街小巷时有书摊出租小人书,一毛钱管饱看,吸引了许许多多的读者, 我最早接触的文学作品如《鸡毛信》、《孙悟空》、《小英雄雨来》就是在那个时候看的,从那些用简短的线描绘出来精彩作品中,我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如海娃、孙悟空、雨来等,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人世间的最简单最淳朴的真善美。小人书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一套《红楼梦》的连环画,说是一套,那是夸张,因为我根本不知道那套小人书究竟共有多少册,那时我虽拥有十多册,但它们根本不连贯,可是当时真是太渴望了,真有些“饥不择食”了,拿着千凑万凑的那点钱,买下了那套残缺不齐的宝贝。即便是这样的半套书,一头扎进去,也能忘记了吃饭。懵懵懂懂的读到了渴望已久的《红楼梦》,也是倍感骄傲。虽然残缺不齐,内容不能连贯,可仍然爱不释手,这套连环画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作者仅用最简单的线条就能勾勒出了中国古典建筑,亭台楼阁的婉约美,人物造型及着装上的中国式的古典美,不用着色,不施粉墨,但我认为它们堪称小人书的经典之作,那是迄今为止我看到的最美的连环画,从中认识了不少的红楼人物形象,也是从那时起,我所知晓的红楼人物造型就在我脑中定格了。只可惜最后在搬家时丢失了。

童年除了看小人书,读书甚少,距离现在小学生阅读量十万,中学生阅读量三十万差之甚远。正值求知的年龄,对书太渴望了,可是借又借不到,因为周遭的人是一样的,家家都为填饱肚皮而疲于奔波。左邻右舍没有几家有藏书的,也更没有闲钱去买那些不能当饭吃的书。

读不到书,那就听书吧,好在家家差不多都有一件 “电器”,那就是收音机,每天定点播放的小说评书联播节目吸引着千千万万像我这样渴望读书的少男少女,《水浒传》、《西游记》、《薛刚反唐》、《五鼠闹东京》这些经典评书成了我最爱听的节目,也是我早期接触文学作品的另一条渠道。每天中午十二点半雷打不动,总是守候在收音机旁,遇上老师压堂,放学晚了,便一路飞奔回家,若还是晚了,索性就在马路边上的大喇叭下听,也听得津津有味,那时,城市道路的繁华地段每根电线杆下面就有一个木头匣子,那是区广播站安装的,每天也是定时播新闻,天气预报,评书联播之类的节目。总之,那时的我宁可错过了饭也不能错过精彩的段子,那些章回小说在说书艺人声情并茂的演绎下,一个个个性鲜活的人物活脱脱展现在我的脑海中。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已被封尘在那个时代了。如今孩子也我当年那般大了,没有书看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孩子们幸福地生活在书的海洋中,只可惜幸福得没有了选择:他们沉迷于动漫,玄幻小说,网络文学,如醉如痴,这些时代文学书压斥着我们的经典名著,那些小时候渴望拜读的古今中外的无数的名著却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无人问津,成了时下孩子读不懂或读不下去的过时货。

站在偌大的书店里,色彩斑斓的书吸引着眼球,看得人眼花缭乱,于是会毫不犹豫选择一大堆心爱的抱回家去,可是仍不能静心去读。

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阅读的民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经典著作多如繁星,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崇尚读书,关于读书的故事不胜枚举,如“囊萤映雪”,是说车胤把萤火虫装在沙袋里照着读书,孙康在寒天里用雪光映着读书的故事。其实有人做过实验,无论萤或雪都不能亮到让人读书的程度,这则佳话是蕴含鼓励人们读书的热情的。又如“绿满窗前草不除,红袖添香夜读书”,这是多少莘莘学子梦想的一种享受呀。甚至我们的祖先孔圣人也读到了韦编三绝,发愤忘食,以致乐以忘忧,老之将至的境界。浙江桐乡一位叫欧福礼的环卫工人,酷爱阅读中国古典书籍,他把别人用于聊天的时间都用来阅读,一读就是30年,读书永远是他生活中的最大快乐。

法国是世界上喜爱阅读的国家之一,人们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到他们在专注地、忘我地读书,自然得像呼吸一样,难怪上海领事馆的法国总领事郁白先生在回国时,能从中国买回两吨的书籍,太让人钦佩了,我想,如果换作中国人,会不会从法国带回的是两吨葡萄酒。想想国人读书的功利性,真有些自惭形秽,一本民国时才被发现的地摊货《三十六计》竟然早已家喻户晓,《孙子兵法》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崇。《酒桌妙语》、《官场厚黑学》、《攻心术》这一类的书籍在中国的家庭也不在少量吧。

阅读真的是一种享受,午后的窗外,小院无人,抱膝独坐,读读《庄子·秋水篇》是何等的惬意;菊花满地,案有旨酒,开怀畅饮,了无尘念,读读陶渊明诗是何等的陶醉;大雪漫天,炉灯小坐,淡日临窗,茶烟绕案,瓶花未谢,尚有余香,读一篇六朝小品又是何等悠然……

有书读的时代要珍惜,历史上焚书坑儒的事更不会再重演,在这个物质生活相对富裕的时代丰富精神生活应该成为时下人们的追求。让读书延伸甚至超越我们的生命的意义是最有意义的事。

■ 祝曾姿

园田淡隐

——《归园田居》有感

或许,有时候你会于那微微渐亮的晨光中闻到淡淡的青草香味,轻轻浅浅,丝丝缕缕,却足以让你魂牵梦绕。

深深的山林,仿佛仍在甜蜜的睡梦里,那静谧的呼吸,是山风吹打树叶的声音。我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山林,看到一位衣着淡然质朴的男子拍打着身上的风尘从历史深处缓缓走来,他轻盈地穿过林子,素雅的白衣飘然闪过。很快,这个在我眼中有些仙风道骨的男子忽又不见了踪迹……

我在找寻他,可却难觅。只见那山林后几间矮小的草屋,几棵榆柳吐着绿丝,几株桃李熠熠地开着桃色的花。夜像是观音用柳条洒出的仙水,是透明的,轻轻流动着,夜像是一张幕,一层纱,暮霭如牛乳般划过,藏蓝色的夜幕上晕染了几缕流动着的水,还有几颗柔软的星,轻轻眨着眼睛,几缕青烟在空中缓缓上升,又轻轻下沉,漫漫流动,在空气中弥漫。

几声鸡鸣,天空微亮,那南面的田地又出现了那熟悉的白衣,男子净白的面上渗着涔涔的汗,细细的手拿着锄头。

一丝清冷的菊香轻轻飘来,空灵的味道,刺痛着我。那菊,冷傲清高,因风骨仍存而被我喜爱。我拾起地上的菊,准备将它带回,夹在书中散出沁人的香。

男子,轻轻走了,手执一朵洁白的菊,消失在田间的小径上,身后只余一缕恬淡的香……

推荐访问:阿尔山


[阿尔山的雪]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