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运输合同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碳酸盐岩孔隙类型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1 08:42:19   浏览次数:

zoޛ)j馟iiuZ调查分析,认为碳酸盐岩可按储集空间形态分为孔隙和裂隙两大类。空隙长宽比大于10:1的称为裂缝;空隙长宽比小于10:1的称为孔隙;孔隙根据成因的不同可分为次生孔隙和原生孔隙。次生孔隙是岩石在成岩作用过程中缓慢形成的溶洞和孔隙,成因机理主要是受到成岩作用的控制。原生孔隙是岩石在沉积过程期间产生的孔隙,其成因机理主要是受沉积因素控制。

2.2 区域碳酸盐岩孔隙主要类型

本次研究的区域主要以碳酸盐岩为主,所在地层为奥陶系地层。其中碳酸盐岩以石灰岩中的深灰色藻团灰岩、深灰色云母泥晶灰岩以及颗粒灰岩为主。通过对研究区数百个岩石样品进行磨片观察,认为研究区内发育的碳酸盐岩孔隙可以分为7种类型:

(1)溶蚀孔,主要发育在泥晶灰岩内,通过分析,该溶蚀孔主要包括斑状溶孔、针状溶孔、溶洞三个种类。该溶蚀孔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粉砂屑、盐类、石膏晶粒等经过长年累月的溶蚀后形成。溶蚀孔以似圆型和不规则形状为主,孔径多为0.01~1mm,分布不连续,多以圆珠状等孤立状为主。在靠近上覆地层是,大多被方解石晶体充填。

(2)晶间孔,研究区主要在泥晶灰岩、粉砂屑灰岩、白云岩当中发育晶间孔。该晶间孔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盐类、石膏晶粒等溶蚀后形成。晶间孔以椭圆型和圆形为主,孔径多为0.02~3mm,分布不连续,多以圆珠状等孤立状为主。局部晶间孔多被泥质碎屑物和泥晶灰岩充填。研究区该孔型分布较广。

(3)颗粒内的溶孔,该孔型大多是由物理性质较弱的岩石颗粒,经雨水淋滤后,颗粒内部被部分性选择而溶蚀形成的孔隙。该颗粒内溶孔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易溶性的盐类等选择性溶蚀后形成的。颗粒内溶孔以椭圆型和圆形为主,孔径多为0.01~2mm,分布不连续,多以圆珠状等孤立状为主充填较少。

(4)晶体间的溶孔,该孔是由前两类孔再进一步的溶蚀扩大而形成的。这类孔隙成孔形状很不规则,表现出各类形状。主要在白云岩中形成。

(5)晶体内部的溶孔,该孔是由晶间溶孔的进一步的溶蚀扩大而形成。孔隙成孔形状各异,主要在白云岩、泥晶灰岩中形成。

(6)角砾间孔,研究区奥陶系地层的岩石,经构造作用,地表起伏不定,碳酸盐岩发生崩塌并且破裂,这样,形成了的砾径间的不规则的、变化多样的孔隙。这类孔隙后经各类沉积岩充填。

(7)成岩缝,主要由研究区的石灰岩、白云岩形成。其产生原因是岩石在化学风化作用下形成的一系列裂缝,也可以是由碳酸盐岩脱水收缩形成。这类成岩缝形态各异,大多以不规则的线状、锯齿状为主,裂缝宽度0.2~5mm不等。且大多岩石的成岩缝是由多期构造作用形成的,表现出明显的多期性。这类多期性成岩缝的典型特征就是成岩缝多被方解石充填。见图 1、图 2。

3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孔隙类型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研究得出,区内碳酸盐岩孔隙形成主要受胶结作用、压溶作用、重结晶作用等共同作用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冯增昭等.鄂尔多斯奥陶系地层岩石岩相古地理[M].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8.

[2]李江涛.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构造特征及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前景[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6.

[3]王双明,张玉平.鄂尔多斯侏罗纪盆地形成演化和聚煤规律[J].地学前缘,1999.

[4]郑求根等.太康隆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孔隙类型及特征[J].西南石油,1996.

作者简介:刘小亮(1984-),男,陕西宝鸡人,教师,主要从事沉积地质学方面的研究。

推荐访问:鄂尔多斯 碳酸盐 孔隙 盆地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