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推荐信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特征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1 08:38:41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球科学学院/沉积地质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059)

摘 要:通过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的薄片鉴定和物性分析,表明该地区储层岩性主要为细-中粒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须家河组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微裂缝,孔隙度4%-5%,渗透率2€?0-3 m2-3€?0-3 m2,为低孔-低渗储层。

关键词:元坝地区 须家河组 储层物性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266-02

1 引言

成岩作用是极其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能使砂岩储集层得以改造。这就使得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在储层研究中的地位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砂岩储层及其相应的成岩作用的研究成果比较显著,但面对原生孔隙不发育的致密砂岩储层的发现和预测仍然是个难解决的问题。砂岩的储层质量显著受成岩作用的控制,然而成岩过程中发生的成岩作用,如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等,都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

2 区域地质概况

元坝地区(如图1)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北侧为九龙山背斜,西侧紧靠梓潼凹陷,南部为川中古隆起北斜坡,东南部为仪陇-平昌平缓构造带。在元坝地区须家河组地层(如图2)广泛发育,其岩性主要为灰、深灰色泥岩、泥质粉砂岩、黑色碳质泥岩与灰色砂砾岩互层,纵向上可划分为五段,其中一、三、五段以泥岩为主,二、四段以砂岩为主。四川盆地发育多物源大型三角洲砂体、多期叠置,大面积分布,盆内已发现的大中型气田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有利相区。而元坝地区位于龙门—米仓山前三角洲前缘,发育须二、须三及须四水下分流河道沉积,都为元坝地区重要的储层,而须二和须四储层段发育相对较好。

3 样品和实验方法

样品采自四川盆地元坝地区YL6井、YL1井、YL4井、YL2井、YB16井、YB204井、元坝271等井,共详细鉴定42个样品,埋藏深度主要在3800-5000m,样品分布的地层包括须家河组的须二段、须三段和须四段,主要岩性为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为元坝地区须家河组重要储层段。

通过对样品进行了普通薄片、铸体薄片的鉴定(包括茜素红染色分析),通过对该研究区各储层段的岩石学特征和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

4 储层基本特征

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薄片鉴定可以知道,元坝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岩性特征(如图2(a))主要以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以及少量的石英砂岩,偶见岩屑长石砂岩,岩屑主要以沉积岩岩屑为主,其次为低级变质岩岩屑,如千枚岩岩屑、板岩岩屑。颗粒粒径主要范围为0.1-0.25mm,呈次棱角状-次圆状,分选中等。在元坝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主要在须二段、须三段、须四段,各储层段的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图2(b)),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其中,须二、须四物性较好,孔隙度能达到4%-5%,渗透率能达到210-3 m2-310-3 m2。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以次生孔隙、微裂缝为主,偶见残余原生粒间孔,而次生孔主要以溶蚀孔为主,次生孔隙中见较多的伊利石化和高岭石化。

4.1 须二段储层特征

4.2 须三段储层特征

4.3 须四段储层特征

5 结论

元坝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主要为须二段、须三段和须四段,岩石的主要类型为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以及石英砂岩,成分成熟度总体较低,磨圆多呈次棱角-次圆状,为低孔-低渗储集层。须家河组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孔,其次为裂缝,偶见原生残余粒间孔,次生孔主要以溶蚀孔为主,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等,裂缝主要为构造作用和溶蚀作用形成。

参考文献:

[1] Miass A D.Reservoir Heterogeneities in Fluvial Sandstone.AAPG,1989,76(6):482-697.

[2] Haldorsen H,Damsleth HE.Challenges in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AAPG Bulletin.1993,77(4):541-551.

[3] Schmmugan G.Significance of secondary porosity.AAPG Bulletin,1985,69(3):379-380.

[4] 裘亦楠.中国陆相碎屑岩储岩沉积学的进展[J].沉积学报,1992,10(3):16-25.

[5] 朱国华,裘亦楠.成岩作用对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J].沉积学报,1984,2(1):12-17.

[6] 张路崎,陈恭洋.白豹-坪庄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成岩作用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9,21(1):75-82.

[7] 朱筱敏.沉积岩石学(第四版)[M].北京: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8] 刘宝珺.沉积岩石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0.

[9] 盘昌林,刘树根,马永生,等.川东北须家河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7-34.

推荐访问:盆地 特征 地区 研究 须家河组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