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知识产权合同

北京延庆三里河地区地热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3 08:38:13   浏览次数:

zoޛ)j馟6]5߽tmtעvv	۲۲tӽ}}8Mӯ춶׫kj-zˬi^إ6~kz.ǬjHvܕjwkzwi^zw(q,jzZ{azޝǜwb*'zazzZh^ x+y+v)jwmzj^nj˫zg֭i^-j\[工作,在其指导下相继钻探成延热-2、延热-4、延热-2灌、延热灌-2(水温65℃~70℃、水量2200~3300m3/d)和延热-5地热井(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2002),深化了人们对该区地热地质条件的认识,使得该地区的地热勘查和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研究区及周边已知地热井有新延热-1、延热-2、延热-2灌、延热灌-2、延热灌-3、小鲁庄地热井、延热-4、延热-5和延热-6井。其中小鲁庄和新延热-1井位于靳家堡断裂西侧,而延热-5井离研究区较远,各井揭露地层、出水量、出水温等参数见表1。

2 地热地质条件

研究区划分为四个构造单元,包括西白庙-三里河凹陷、五里营凸起、东卓家营凹陷和西桑园-八里店单斜带。其中,五里营凸起北侧以黄柏寺断裂为界,东临靳家堡断裂,南侧以五里营-古城断裂为界并与西白庙-三里河凹陷相接;西白庙-三里河凹陷的西北侧以五里营-古城断裂为界,东侧以靳家堡断裂为界并与东卓家营凹陷连接,南侧则为西桑园-谷家营断裂;西桑园-八里庄单斜带北临西桑园-谷家营断裂,东临古城-苏庄断裂,西侧为靳家堡断裂,南侧则为康庄-沈家营断裂;卓家营凹陷则被靳家堡断裂、五里营-古城断裂和西桑园-谷家营断裂包围(图1)(北京市地质研究所,1995)。

东卓家营凹陷内主要分布有延热-5、延热-6和延热灌-3井。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并结合实钻地质资料分析,区内第四系埋深由南西到北东逐渐加深,从570m至1200m,凹陷中心可能位于东卓家营附近,而蓟县系雾迷山组顶板埋深从南边的2000m向北部逐渐加深至2400m。

延热-2、延热-2灌、延热-4和延热灌-2地热井分布于西桑园-八里店单斜带内。区内第四系厚度约为530~560m,下伏地层为白垩系和侏罗系,蓟县系顶板埋深在1500~1600m左右。高精度磁测资料显示,在广积屯东侧有一椭圆形状磁力高值异常,推测为花岗岩体。延热-2灌井和延热2井的实钻资料则显示在1400~1590m有石英正长斑岩岩脉和闪长玢岩岩脉,这也验证了区内深部存在着侵入岩体。

西白庙-三里河凹陷内的新延热-1井钻遇第四系厚为580m,在1397m钻遇蓟县系,且至2006m处未穿;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该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区内蓟县系顶板埋深在1400~2000m之间,最深处位于西白庙一带。

庆2和小鲁庄地热井揭示了五里营凸起内的第四系厚度在300~900m之间,蓟县系顶板埋深在500~1000m之间,且从西南到东北逐渐加深,最浅处在五里营一带。

3 热储结构特征

延庆地热田属于沉积盆地型低温(小于90℃)地热类型,主要靠地层增温聚热(丁连靖等,2007)。

(1)导热导水通道

研究区北东部的佛峪口-黄柏寺断裂是一条燕山期形成的规模较大、走向多变的张性大断裂,与北东走向的五里营-古城断裂共同控制了延庆盆地的北部边界;南部的康庄-沈家营断裂控制着盆地的南侧边界;而研究区中部则发育有西桑园-谷家营断裂。南北向的古城-苏庄断裂、靳家堡断裂在一定深度上与上述4条大断裂交汇,形成良好的纵横交错热通道网络(丁连靖等,2007)。区内已钻探成功的地热井的出水量及出水温度均较理想,说明上述断裂是地下热能向上运移的良好通道。

(2)热储盖层

研究区内热储盖层为第四系、白垩系、白垩系和侏罗系(李春昱,2004),地层岩性致密、厚度大,隔热、隔水性能好,是比较好的热储盖层。

(3)热储

研究区内热储为蓟县系雾迷山组,地层岩性主要为硅质白云岩(张进平,2019),岩溶裂隙发育,厚度较大,有利于热水赋存。

(4)地温场分布特征

区内已知地热井的测温资料详见表2,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该地区每百米的平均地层增温率较高,第四系可达到4.0℃/100m以上,白垩系和侏罗系约为2.0℃/100m以上;蓟县系的地层增温率也达到了1.0℃/100m以上,说明该地区具有较好的热储盖层条件。

4 地热资源量估算

4.1 估算方法

热储法是热水资源评价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其优点在于用热储法计算热储的热量时,岩石和水的比热、密度和孔隙度都可在实验条件下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而且适用范围较为广泛,不仅适用于孔隙型热储,对裂隙型热储也同样适用。依据《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T11615-2010),有关的热储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A为计算区面积(m2); d为热储厚度(m);pr为热储岩石密度(kg/m3),cr为热储岩石比热(J/(kg·℃));φ为热储岩石的空隙度,无量纲;tr为热储温度(℃);to为当地年平均气温(℃);pw为地热水密度(kg/m3);cw为水的比热(J/(kg·℃))。

4.2 参数选取

(1)热储面积(A)

研究区的总面积约为48km2。由于区内断裂构造发育,首先根据断裂构造和地层展布规律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区域,分別为五里营凸起(Ⅰ区)、西白庙-三里河凹陷(Ⅱ区)、卓家营凹陷(Ⅲ区)和西桑园-八里店单斜带(Ⅳ区),详见图1。

Ⅰ区:面积约为12km2,区域内地热井主要有庆-2和小鲁庄地热井。

Ⅱ区:面积约为7.65km2,区域内地热井为新延热-1井。

Ⅲ区:面积约为18.5km2,区域内地热井主要有延热灌-3、延热-5和延热-6地热井。

Ⅳ区:面积约为9.85km2,区域内地热井主要有延热-2、延热-2灌、延热灌-2和延热-4地热井(表3)。

(2)热储厚度(d)

根据研究区内热储的展布特征,以蓟县系雾迷山组作为主要热储,即主要计算雾迷山组热储内的地热资源。

由于区内已有地热井均未揭露雾迷山组底板埋深,且已有地热井均未穿透3000m深度,则本次工作以3000m作为雾迷山组底板埋深进行资源量估算。则研究区内4个区域的热储厚度分别为:Ⅰ区,2000m;Ⅱ区,1600m;Ⅲ区,1000m;Ⅳ区,1600m。

(3)热储温度(tr)

根据表1和表2中所示已有地热井的出水温度和地热增温率,计算各区域内热储顶板温度和底板温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热储的温度,则研究区内4个区域的热储温度分别为:Ⅰ区,42℃;Ⅱ区,58.85℃;Ⅲ区,63.5℃;Ⅳ区,70℃。

(4)当地年平均温度(to)

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取当地的年平均气温8℃作为基准温度。

(5)热储岩石密度(ρr)

据《地热资源评价方法》(DZ40-85),石灰岩密度取2600kg/m3。

(6)热储岩石比热(cr)

据《地热资源评价方法》(DZ40-85),石灰岩比热取220cal/(kg·℃),取1cal=4.1868J,则岩石比热为921.096 J/(kg·℃)。

(7)地热水密度(ρw)

地热水的密度取1000 kg/m3。

(8)水的比热(cw)

取1000cal/kg/℃,取1cal=4.1868J,则岩石比热为4186.8 J/(kg·℃);

(9)热储岩石的孔隙度(φ)

据《北京市地热资源潜力的勘查评价》,16组蓟县系雾迷山组孔隙率数据分布在0.12%~0.6%范围内,均值为0.36%(表4)。

4.3 估算结果

研究区内的地热资源评价结果见表4,蓟县系雾迷山组的热储存量为8.27×1018J,折合标准煤2.82亿吨;热水资源量为25.37×107m3,地热水中热量为5.19×1016J,折合标煤177万吨。取回采率RE为0.25,则可采地热水热储存量为1.3×1016J,折合标准煤44.25万吨。

5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根据研究区内地热井的成井深度判断,该区内的热储地热资源的开采主要为经济型(成井深度为1000~3000m),即B级;依据地热井的地热流体单位产量判断,则该区为较适宜性开采区(地热京地热流体单位产量大于50m3/d·m),等级同样为B级;同时,区域内地热流体温度均低于90℃,属于低温地热资源,适合直接利用,可用于供暖、洗浴等方面。

研究区内地热流体温度高于50℃的地热资源储存量为6.31×1018J,折合标煤2.15亿吨。研究区内地热流体温度高于50℃的热水资源量为16.73×107m3,地热水中热量为3.96×1016J,折合标煤135万吨。为确定这一区域内利用深层地热资源进行建筑物供暖的能力,取回采率RE为0.25,则可采地热水热储存量为0.99×1016J,折合标准煤33.75万吨。以开采100年计,且该部分热量全部用于冬季供暖(以165天计),居室采暖热指标取50W/m2,则每年可供暖面积约1.07×105m2。若加用调峰负荷占供热总量30%计,则每年可供暖面积约1.53×105m2。可见在使用地源资源进行采暖可大大减少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其环境效益十分可观。

6 结论

研究区位于延庆盆地地热开采远景区,钻探资料揭示了区内深部地层层序为第四系、 白垩系、白垩系加侏罗系和蓟县系雾迷山组。蓟县系雾迷山组为研究区内的主要热储,且地热增温率在1.0℃/100m以上。

研究区内热储量约为8.27×1018J,折合标准煤2.82亿吨;热水资源量为25.37×107m3,地热水中热量为5.19×1016J,折合标煤177万吨。取回采率RE为0.25,则可采地热水热储存量为1.3×1016J,折合标准煤44.25万吨。如果将地热流体温度高于50℃的地热资源用于建筑物供暖,每年可供暖面积约为1.07×105m2。若加用调峰负荷占供热总量30%计,则每年可供暖面积约1.53×105m2。

参考文献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 2006. 北京市地热资源2006—2020年可持续利用规划[R].

北京市地质矿产局, 1991, 京市区域地质志[M]. 北京:地质出版社.

北京市地质调查所, 1995. 1: 50000延庆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

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 2002. 北京市延庆县平原区地热资源调查报告[R].

丁连靖, 冉伟彦, 柯柏林, 等, 2007. 北京延庆地区地热开发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4): 20-23.

丁连靖,王立志, 2014. 延庆县新北城区地热集中供暖方案与分析[J]. 城市地质, 9(S1): 46-51+168.

牛升晟, 2013. 北京延慶县三里河地区地热开发可行性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李春昱, 2004. 板块构造论文集[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98-100.

张进平, 2019. 浅析北京市延庆区西北部地热地质特征[J]. 城市地质, 14(1): 26-33.

推荐访问:延庆 地热 北京 开发利用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