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求职信

雄踞乌克兰东部的“金三角”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19 09:01:39   浏览次数:

zoޛ)j馟i{׾u?{_<i工作,实施引入先进科学技术的政策大大加速了这一历史进程。当时对西方国家和先进技术开放的重要地区就是现在的“顿卢哈”。

17世纪中期,一批英国海军专家在彼得堡的喀琅施塔得军港为改进俄国舰队工作。英国海军上将格雷格向叶卡捷琳娜二世推荐了出生于英国、定居于荷兰的查尔斯·加斯科恩,说他是战船大炮专家、新型“加农”短程大炮的发明者。女皇接受了这一建议,于是查尔斯·加斯科恩于1786年来到俄国,并带来了生产大炮所需的重要设备及多种建筑材料。他还邀请了一大批曾与他共事的“加农”炮工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结束了喀琅施塔得等地的工作之后,他率队来到卢甘斯克。1790年,他受政府之命在卢甘斯克地区勘探考察,最后得出结论:这里的铁矿和煤矿品质极佳,藏量极其丰富。

1795年,查尔斯·加斯科恩负责建造起了“卢甘斯克铸造工厂”,在“亚历山德罗夫斯克工厂”里制造出了数万普特(沙皇俄国时期的重量单位)的机械零件。他还从英国运来一台蒸汽机,安装在工厂里。这是俄国的第一台蒸汽机。由于他新建和改造的工厂陆续开工,曾经荒凉的卢甘斯克草原变成了机械制造和煤炭开采的基地。在1812年的俄国反法战争中,大炮和弹药主要是由卢甘斯克铸铁制炮工厂生产和供应的。

卢甘斯克地区位于俄国中部与港口城市罗斯托夫及塔甘罗格的通道上,随着工业的兴起,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铁路交通兴起。后来,德国的工业家也参加了促进卢甘斯克发展的进程,在这里建造了庞大的蒸汽机制造工厂。卢甘斯克城因为有卢甘斯克工厂而得名,20世纪初,卢甘斯克成为俄国重要的工业中心。

顿涅茨克的开发和卢甘斯克有着几乎相同的命运。这里煤藏量极其丰富,而且还有附近克里沃罗格的丰富铁矿及斯拉维扬斯克的优质盐,许多外来者把煤和盐从这里偷运出去,并逐渐形成一股强劲的趋势,这使得叶卡捷琳娜二世不得不下令禁止在斯拉维扬斯克地区煮盐。

1820年,在顿涅茨克地区的亚历山德罗夫卡村首次发现了煤矿藏,于是,陆续出现了小煤矿。21年后根据当时省督的命令,在顿涅茨克建造起最早的三个亚历山德罗夫斯克矿井。小矿井的开采都是原始手工式的,进程很缓慢。但一个外国工业家的出现,改变了这里的现状。这个人就是威尔士的工业家约翰·休斯。1869年,他来到亚历山德洛夫卡村,建起了冶金工厂(即现在的顿涅茨克冶金工厂的前身),并且建村定居,村子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休斯村”,俄语发音叫“尤佐夫卡”,这就是现在的顿涅茨克市的前身。在这个冶金厂里建起了俄国第一座高炉,炼出了第一炉铁。随之,德国人也来到这里,建起了玻璃厂、道钉厂和砖厂等。

斯拉维扬斯克以及顿涅茨克其他地方的优质盐矿吸引了德国、法国、比利时和希腊的工业家和商人前来开发,到1885年,这里的优质盐产量占全俄产量的70%,俄国从此不再从国外进口盐。到了18世纪的最后十年,“休斯村”还建成了俄国首屈一指的机器制造厂(现在顿涅茨克矿山机械制造厂的前身)。顿涅茨克地区成了俄国的冶金、矿山机械制造、煤矿开采、优质盐生产的重要基地。随着工贸的蓬勃发展,顿涅茨克的南部有了马里乌波尔港口,有了连接马里乌波尔、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和哈尔科夫的铁路。

顿涅茨克地区一改哥萨克村落的闭塞和“逃亡之地”的荒凉,成为俄国东南部遍布矿井和工厂的开发地区。而位于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北端的哈尔科夫,由于地处交通要冲地带,是铁路和水运的枢纽,不仅工业飞速发展起来,而且成为来自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专家人才流向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的必经之路。除了工业和运输业,这里的突出特色是科技的发达、文化教育的开展、知识精英的集中。早在俄国时期,与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相比,哈尔科夫就独领文化和科技的风骚。

“共和国”梦想瞬息即逝,

“直接工业化”引领飞转时代

在沙皇俄国时期,由于乌克兰本身是俄国的一个省,“顿卢哈”也在16、17世纪先后归并俄国版图并一直处于沙俄的管辖之下,分属过不同的省。这一地区中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争夺、多种宗教信仰的差异、各民族纷繁复杂利益的交织、政治和权势方面的种种诉求愈益发展,进而成为这一地区历史进程中一根时隐时现的主线。

十月革命爆发后,上述种种趋势一时间被激发出来,这里变成不听命于苏维埃政权、寻求独立的最热闹的地区,也成了“红军”与“白军”争夺的场所、“红色恐怖”和“白色恐怖”交替出现的残酷舞台。

从1917年底至1919年底,“顿卢哈”地区的权力机构急速交替转换,真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喧嚣一时。在基辅,乌克兰中央拉达宣布独立。在顿涅茨克,出现了顿河苏维埃共和国,随后,代替它的是顿涅茨克—克里沃罗格共和国,首府设在哈尔科夫,1918年4月首府移至卢甘斯克。此后,这一地区被顿河哥萨克军队、弗兰格尔的“白军”所占领。而哈尔科夫则有过“几度共和国首都(府)”的经历:1917年12月到1918年1月是乌克兰中央拉达组建的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首都,1918年2月~3月是顿涅茨克—克里沃罗格共和国的首府。乌克兰拉达独立的幻想与行动最终破灭,苏维埃红军开进了哈尔科夫,成立了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顿涅茨克在1920年成为一个省,省府设在卢甘斯克,归属乌克兰共和国。20世纪初短暂的共和国梦想和现实瞬息即逝后,“顿卢哈”地区成了斯大林“直接工业化”的国防工业重地,及最初的三个五年计划的核心地区。到30年代,整个顿涅茨克煤矿区被统称为“顿巴斯”,1932年7月,合并卢甘斯克等五个区,组成了“顿涅茨克州”。后分成斯大林斯克州和伏罗希洛夫格勒州,首府分别在斯大林诺和伏罗希洛夫格勒。后来,斯大林斯克州恢复为顿涅茨克州,首府恢复为顿涅茨克;伏罗希洛夫州恢复为卢甘斯克州,首府更名为卢甘斯克。

在“顿卢哈”有过一系列“苏联第一”:第一台重型蒸汽机车,第一辆电车,第一个非首都城市的全苏足球冠军,全苏最大的高炉,全苏最大的五金工厂,全苏最大的汽轮机厂,全苏第一个女子拖拉机队,世界生产割煤机的最大车间,全苏首创的先进生产者运动——“斯达汉诺夫运动”始于此……而哈尔科夫州,则是苏联宇航员之乡,宇航员数量多达30余人。总之,这是一个苏联引以为骄傲的工业重地,是当年斯大林社会主义现实的金字招牌,是苏共寄予极大希望的军工国防工业基础。

在苏联解体时,“顿卢哈”属于乌克兰,这里的一切——煤、盐和各种矿藏、重工业工厂、军工国防工厂、煤炭产地和储藏、培养宇航员的学校和机制、高度科技化的知识精英及其培养机构,全部成了乌克兰的宝贵财富。对这样的财富,对这样的历史积重,对这样有着广阔空间的发展现实和前景,谁肯舍弃,谁又愿意拱手让与他人。即使解体了、分离了,俄乌政府间的,俄罗斯民族和乌克兰民族间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哈尔科夫等地区间的分分合合、恩恩怨怨,又焉能云消雾散。何况“顿卢哈”地区是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共同居住的土地,在卢甘斯克,乌克兰人占居民总数的50%,俄罗斯人为47%;在顿涅茨克,乌克兰人为48%稍多,俄罗斯人接近47%;在哈尔科夫,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的比例大体相同。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无论是乌克兰人还是俄罗斯人大都把俄语作为母语,而且多数人信奉东正教。这种民族的、宗教的渊源联系是隔不断的,历史的积重总会在关键时刻、危难时机起到缓冲危机和平衡利害的作用。“顿卢哈”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且还将继续证明这一点。

顿涅茨克离哈尔科夫293公里,离卢甘斯克152公里,它们组成了一个“金三角”,这是当今乌克兰不可缺少并尽力要保住的“金三角”。“十分乌克兰,三分‘顿卢哈’”,这几乎就是乌克兰的半壁江山。也许,当今的问题就在于,这个“三分‘顿卢哈’”对于曾经长期作为这一地区主宰者的俄罗斯又何尝不重要呢?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研究员)

推荐访问:乌克兰 雄踞 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