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演讲致辞

乌克兰“变天”波及中国军工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6-29 09:14:40   浏览次数:

zoޛ)j馟io}on?}}{Bjy(wz]}o駏饿Z活动。乌克兰将一些本国不需要的“废铁”直接出售给中国,而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却大大助力了中国军工的发展。

作为苏联时期较大和较发达的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境内有许多苏联科研单位和军工企业,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又在“分家”中获得了包括战略轰炸机、洲际弹道导弹在内的各种武器。虽然根据《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核武器以及战略轰炸机已经被全部销毁,但是许多留存在乌克兰境内的常规武器依然得以保留。

出于地缘战略考虑,俄罗斯作为一个世界性大国,对高技术武器依旧有着不小的需求。在军售中,俄罗斯十分注重保护本国军工产业的研发能力和知识产权。乌克兰则完全不同,作为经济落后的地区性国家,乌克兰既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维持这些武器的开发甚至维护,庞大的军火库和科研体系在大多数时间里反而是政府的负资产。至于清理不良资产的方法,最简单的就是将它们低价卖给有需求的客户。

中乌两国因为国土相隔甚远,几乎不可能发生地缘冲突,向中国出口武器对乌克兰国家安全完全没有损害,加上中国在国际军火市场一贯“及时付款”、“从不拖欠”的良好信誉,使这种交易显得有益无害。中国因此往往能以相对很低的成本获得乌克兰保留的苏联技术。同样的技术,俄罗斯开出的价码则经常数十倍于乌克兰。

以中国海军的舰载机歼-15为例,该机在研制初期,为获得参考并加快研制进度,军方曾寻求俄罗斯出售若干架苏-33舰载战斗机给中国用于研究。俄罗斯同样有恢复生产苏-33战机的企图,希望通过与中国的交易获得重新生产的启动资金。因此俄方狮子大开口,要求中国要么不买,要么出资数十亿美元“至少采购48架”。最后,中国在乌克兰发现了一架苏-33的原型机T-10K-3,并以很低的价格将其引进(乌克兰不需要航母,单独的舰载机原型机对其毫无用处)。虽然该机与定型的苏-33还有不少差别,但中国科研人员还是以此为基础,成功完成了国产舰载机的研制任务。

同样的故事,在远程空射巡航导弹、空空导弹、大型补给舰甚至辽宁号航空母舰的引进过程中也一再重演。得益于乌克兰甩卖废铁的心态,中国才能以较低的代价引进这些昔日的“国之重器”,吸收这些产品的精髓并运用到国产新一代武器中去。

不过这种“倾销祖产”的行为带有很大的不可持续性。一来乌克兰留存的苏联高技术武器毕竟有限,卖一件少一件,无法形成稳定的供应关系和长期合作;二来随着中国技术的进步,科技上长期停滞不前的乌克兰能够卖得上价钱的装备越来越少。以船用燃气轮机为例,上世纪90年代,乌克兰还可以倚仗其相对优秀的产业优势对中国“多卖成品少卖技术”,但近年来,随着中国国产燃气轮机的进步,乌克兰原有的技术优势迅速消失。由于乌克兰并未在这期间实现燃气轮机技术的进步或推出更高水平的全新产品,因此面对中国产品的追赶,乌方除了转让全部技术“赚最后一桶金”以外,不存在更多更好的选择。

目前中乌两国的军工合作中,比较深入的还有航空发动机、大型运输机设计和高原用直升机发动机等几个方面,它们在这次乌克兰内乱之后的前景又会如何呢?

越走越窄的中乌军工合作

目前,除去那些日常的零部件交易外,中国和乌克兰的军事合作主要集中在航空和船用动力领域。这些企业在此次乌克兰内乱中的情况,则直接决定了中乌军事合作的前景。

目前两国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军工合作是航空发动机领域的产品。乌克兰的马达西奇公司与中国有多个发动机合作项目,包括向中国提供AI-222-25F涡扇发动机以装备教练-10型高级教练机,向中国转移相关发动机制造技术以及为中国的米-17直升机提供在高原环境下使用的大功率发动机等。该厂目前还掌握有中国绝对感兴趣的D-18T发动机设计专利——这种发动机是苏联最大的两种战略运输机的核心动力,一旦引进,对中国大飞机的发展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家企业位于乌克兰东南部的扎波罗热市,目前看来并未受此次内乱的影响。但乌克兰国内经济和航空业的不景气可能会对这家企业造成不小的冲击。该公司曾不止一次表示,为生存考虑,可能把D-18T发动机设计专利卖给中国。

另一家与中国存在合作前景的航空企业是位于基辅的安东诺夫设计局。由于中国正在推动本国的大型军用运输机和国产大飞机计划,拥有丰富运输机设计经验的安东诺夫设计局可能会给予中国一些帮助。考虑到中国对安-124级别运输机的需求,如果中国正式立项战略运输机,该设计局和马达西奇公司可能会迎来一段美好的时光。

船舶动力是中乌军事技术交流的又一个重要方向。位于尼古拉耶夫市的曙光-机器设计科研生产联合体是乌克兰最好的燃气轮机制造商。中国新型导弹驱逐舰上使用的燃气轮机的原型就是该厂的UGT-25000型燃气轮机。随着中国大批量建造052C/D甚至055导弹驱逐舰,对燃气轮机的需求有增无减。虽然国内已经基本实现了UGT-25000的国产化,但在大量订货时,小规模对乌克兰采购零件设备也会成为其重要的一项生意。

不过对于中国和曙光设计局的未来合作,笔者并不看好。曙光-机器设计科研生产联合体近年来一直没有研制出比UGT-25000更先进的大功率燃气轮机,而中国本土燃气轮机企业则已经在UGT-25000的基础上研制出功率增加近一倍的新一代燃气轮机。随着中国企业开始在技术上甩开乌克兰同行,双方的合作可能也将越来越少。

乌克兰政局这次发生的巨大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对两国的军事合作产生影响。别的不说,单单新政府对旧政府的对外合作项目审查与重新谈判就会耗费不少的时间和可观的资金,由此产生的项目拖延更有可能对中国相应装备的研发进度产生不利影响。不过因为政治原因导致两国军事合作受阻则不大可能,除非乌克兰火速加入欧盟并开始对华军火禁售,毕竟上一次颜色革命时,中乌两国的军贸就未受到影响。当然,乌克兰加入欧盟的路有多漫长,只要对比欧盟与乌克兰的人均GDP(超过4万美元VS约3067美元)就不难知道答案。

总体看来,经过20多年的不断交易,如同苏-33原型机或者“三舰客”那样的“捡瓜落儿”在两国交往中已经越来越少见。乌克兰由于缺乏资金,同时没有推进科研的动力,其大多数技术已经停留在苏联解体时代难以前进。尽管中国一度需要学习这些技术以实现追赶,但在中国已经超越苏联技术水平、眼界日益开阔、实力日益提高的背景下,中乌军工合作的道路,也就不可避免会越走越窄。

本文链接:http:///shi-yang/2014_02_28_209426_s.shtml

推荐访问:乌克兰 变天 波及 军工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