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调研报告

乌克兰动荡牵动中乌军贸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6-28 10:13:24   浏览次数:

zoޛ)j馟ivNmm5^6]Rzbɘ.lC]O3yBn工作的“铠甲”雷达却不会暴露自身位置。一部“铠甲”则能侦察纵深600千米、宽150千米范围内的情况,能够发现800千米以内的空中目标,是目前同类系统中捕捉目标最远的装置。2002年,乌克兰总统库奇马的保镖梅利尼琴科叛逃到美国,他向中央情报局提供的一盘录音带指称,库奇马批准向中国出售“铠甲”雷达。此事曾在华盛顿与基辅闹起不小的风暴,美国《防务新闻》记者温德尔-明尼克撰文声称,在引进乌克兰“铠甲”雷达后,中国本土的反隐身技术研究和开发也进入了“快车道”,国产无源双基站高频远程雷达的研制和生产达到相当水平,这可能对美国隐身战机造成严重威胁。

有意思的是,在中乌合作过程中,并不总是乌克兰企业帮助解放军,中国订单也同样给予乌克兰企业极大帮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海军向乌克兰采购4艘“欧洲野牛”型气垫登陆舰,从死亡线上把乌克兰海洋造船厂拉了回来。据俄罗斯“军工综合体”网报道,2009年3月,乌克兰工业部和乌克兰特种技术进出口公司(简称“乌特技”,也有译作“乌克兰特种设备进出口公司”)主动与中国军方接洽,希望推销由海洋造船厂建造的一定数量“欧洲野牛”型气垫登陆舰,至于价格“绝对好商量”。为表示诚意,乌特技还责成海洋造船厂准备了一份技术报告书,详细介绍了这款两栖战利器的性能、建造成本核算以及大致建造期限。据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经济部长斯韦特兰娜·维尔巴透露,海洋造船厂能从对华贸易中获得总额超过10亿格里夫纳(1格里夫纳约合人民币1.6元)的合同,由于工厂拖欠大约3亿格里夫纳的工资和税款,光这笔合同的订金就能很好地减轻工厂的负担。据报道,海洋造船厂上下极为看重中国客户,因为这个曾拥有8000名职工的大厂,如今仅剩下不到800人,并面临破产的威胁。2011年,中乌签署引进“欧洲野牛”的合同,使海洋厂起死回生。

据俄罗斯《国家之翼》杂志披露,乌克兰军贸“龙头”乌克兰特种技术出口公司在北京、伊斯兰堡、曼谷等客户国首都设立代表处,直接负责武器进出口贸易工作。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它是乌克兰在武器、特种装备及国家涉密商品进出口交易领域的全权代表,现任公司总经理谢尔盖-邦达尔丘克就是强烈主张扩大对华军贸的代表。乌特技在2012年中国珠海航展上表示,乌克兰企业可以在航空设备的生产、维修和升级方面为中国提供服务。在2012年珠海航展上,乌特技的展台受到中方的青睐,乌特技与中国多家公司代表就合作问题进行了会谈,其中包括直升机发动机和减速器的维修、履行伊尔76运输机零件供货合同、培训维修与使用专家、向中国提供航空装备零配件等。乌特技代表多次强调,在与乌克兰进行军事合作的国家当中,中国绝对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俄军事专家科诺瓦洛夫表示,乌克兰经济情况恶化,导致基辅更积极向中国推销军事科技,“在中国市场上,乌克兰能在某些武器领域成为俄罗斯的主要竞争对手”。同俄罗斯相比,乌克兰武器在价格上有竞争力,而向中国转让先进武器制造技术方面比俄罗斯开放得多。乌克兰军事专家巴德拉克也指出,中国订单对乌军工业至关重要,乌克兰对华武器出口从不设定限制条件,使得乌武器出口具有竞争力,“世界主要武器出口国从事军火交易时一般都设定政治条件或某些技术限制,但乌克兰从不提政治条件”。在对华军贸方面,乌克兰将更多从事武器技术转让,包括乌克兰向中国提供GT-25000船用燃气轮机生产许可证,并向中国推销新研发的航空炸弹及导弹技术。从这个角度看,中乌合作深度已超过中俄合作。俄罗斯《武器出口》杂志主编巴拉巴诺夫表示,中乌正积极落实军用航空发动机、宽体客机、重型直升机和教练机方面的密切合作,他担心中国今后不会再买俄罗斯的发动机。乌克兰波里捷赫中心领导人塔拉斯·别列佐维茨则表示,中国并不希望乌克兰与俄罗斯的伙伴关系恶化,中国希望同时保持与俄乌的友好关系。

中国获取技术的“第二窗口”

在俄罗斯看来,中国之所以成为乌克兰兵工厂的主要客户,关键在于“取代俄罗斯”。乌克兰继承了苏联时代大约35%的军工产能,除大型高速战斗机外,几乎所有类型的武器都可以在其武器生产清单上找到(甚至包括洲际导弹),以至于被外界称为“小俄罗斯”。1991年苏联解体,以俄罗斯、乌克兰为主的继承国军事开支枯竭之后,开始不惜代价地寻求武器出口的机会,以养活几十万的企业职工,这就给雄心勃勃的中国带来机会。

苏联时期,在乌克兰的驻军全部是苏军精锐,其中多数是二战骁将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和崔可夫元帅领导的方面军主力部队。乌克兰陆军的技术兵种非常齐全,这在世界其他军队中非常少见,其诸兵种合成作战能力很强。一方面乌克兰军队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坦克机械化作战的部队,战场经验丰富;另一方面部队压缩编制后,多兵种混合编入分队,更增强了战斗群的立体化作战能力;此外在乌克兰军队中,大学生占很大比例,在使用现代化武器方面得心应手。从乌克兰国防部下属的乌特技公司披露的资料可以看出,乌克兰陆军的装备世界一流,不可小觑。

乌克兰在历史上还是海洋大国。在1992年苏联黑海舰队分家时,虽然俄乌两国一家一半,但地盘在乌克兰,军港、基地、海军后勤、舰队装备维修部门、院校、指挥机关都需要乌克兰支持。即使俄罗斯硬是从黑海舰队开走了“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空母舰,但它的补给、维修、训练还得依靠乌克兰黑海造船厂。乌克兰的航空科技世界一流,始终拥有先进的航空兵装备研发能力,虽然乌克兰战机同俄罗斯战机有着同样的外形,但在火力控制、发动机性能、自动化控制、飞行信息化、工艺改进、系统技术、成本等方面,都有独特优势。最典型的是在军用运输机领域,实力最强的不是美俄,而是乌克兰,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是乌克兰的安225,它最大载重600吨,时速850千米,至今还没有一种飞机能超越它。乌克兰的安70运输机在世界上首次采用最先进的桨扇航空发动机,大量使用复合材料和自动驾驶飞行控制技术。它所表现出的优越性能,让许多军事发达国家望而却步。乌克兰的航天军事力量长期鲜为人知,该国南方设计局和南方机械厂不仅可以制造卫星,还可以制造宇宙飞船、大型多级火箭以及地面发射和太空飞行观控辅助设备等。航天器的应用装备也十分齐全。该国的运载火箭和航天军事实力也得到了很大发展,特别在火箭和航天器的机动性、小型化、信息化、常态化方面始终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乌克兰还拥有世界上唯一的海洋移动航天发射平台。在乌克兰航天军事力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火箭弹道雷达跟踪技术,至今还没有哪个国家投入到实际使用,而几年前,乌克兰的导弹雷达跟踪系统和导弹发射车就悄然出口到亚洲某国,引起国际极大关注。

乌克兰的火炮和坦克出口到世界各地。特别是位于哈尔科夫的萸罗佐夫设计局研发的坦克主动反应装甲和信息化系统,是世界各国争相学习的对象。乌克兰曙光科研生产联合体出品的舰艇动力系统为世界各国采用,燃气轮机出口到几十个国家,其舰载导弹和雷达系统长期受到各国青睐。值得一提的是,乌克兰具有非常好的武器生产配套能力,不像有的武器出口大国那样,很多装备的子系统还需要别的国家配套。不仅如此,乌克兰的武器生产企业还是很多武器生产大国的基础系统的配套厂。例如,世界上许多现代化战斗直升机和优秀的强击机,其发动机都是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和伊夫琴科一进步科研联合体生产的,先进战术导弹的雷达、先进坦克的发动机和火炮也产自乌克兰黄玉设计局或光线设计局。

据台湾《尖端科技》杂志披露,起先,中国军队青睐俄罗斯公司,签了不少合同,但在过去几年中,俄罗斯认识到中国购买俄制武器通常都有一个明确意图——学习如何制造复制品。结果从2007年开始,中国在购买俄罗斯武器方面遇到的困难增多,但是乌克兰没有这样的烦恼(苏联时期的大部分武器研发工作都在目前的俄罗斯境内进行,乌克兰只负责武器制造),俨然成为中国获取技术的“第二窗口”。2010年夏,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首次访问中国,乌克兰工业政策部曾公布一份评估报告,显示到2012年前乌克兰和中国的军贸交易额达到12亿美元,从而帮助乌克兰成为国际军品市场上的主角。乌克兰工业政策部新闻局认为,中乌军事合作前景良好,双方签署了相应的合作议定书。

乌专家认为,自2002年以来,乌中军品贸易额持续增长。目前,乌克兰军工业在对华贸易方面硕果累累,几家乌重点军工企业已与中国建立直接业务关系,不再用俄罗斯作为中间人。此外,乌克兰还和中国军工业进行合作,因为巴基斯坦同为两国军火业的主要客户。据悉,隶属乌克兰量子科学研究所的基辅雷达厂现在能生产“阿加特”913-1101K型半主动雷达导引头的改进版,其抗干扰能力均优于俄罗斯产品,中国空军正用这种导引头对从俄罗斯购买的R-27空空导弹进行翻新。另外,量子所设计出一种新的微波接收器,能大幅提高苏-27战机NIIP N001雷达的性能。量子所告诉《简氏防务周刊》:“中国想从我们这儿购买这种产品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他们开出的条件还不够让我们满意。”总体而言,乌克兰公司喜欢与中国做生意,因为中国付款速度非常快,而且乐意为乌企业的创新开发提供资金。

乌克兰“变天”中乌军技合作添变数

独立前,苏联军工业在乌克兰的投资及资源分配都很大,几乎占苏联国防潜力的35%,乌克兰机器制造业、冶金、燃料动力业及高技术部门在生产火箭装置、宇航装置、军用舰船、飞机和导弹等产品方面独步全球。1991年独立后,乌克兰一跃成为世界上第六大武器出口国,目前与50多个国家保持着合作关系。2013年,乌克兰还赢得价值不菲的装甲武器出口合同。向传统上以美式武器为主的泰国出售121辆BTR-3E1轮式装甲车和50辆“堡垒”M坦克。据统计,1992~2013年,乌克兰军品出口额超过70亿美元,主要销售对象是巴基斯坦和中国。乌专家认为,由于中国客户的需求与乌克兰供货方有相当的对接性,而且乌克兰技术限制不多,因此两国军贸发展远比中俄军贸要顺利得多。

据俄罗斯《消息报》透露,为防止乌克兰进一步向中国提供军工技术,不光是美国,俄罗斯也采取了一系列“釜底抽薪”的策略。尽管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一再强调奉行“平衡外交”,但事实上毗邻俄罗斯的地缘环境迫使其在重要领域里向莫斯科妥协(例如军工产业)。

专家认为,即便乌克兰“变天”导致中乌军技合作进入“冰冻期”,中国也没什么好怕的。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就指出,乌克兰军工业多年没有拿出过新东西,基本是在吃老本,“在2002年的乌克兰航展上,中国派出的军事代表团非常庞大;而在2012年的乌克兰航展上,中国人寥寥无几。与乌克兰军工行业原地踏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军工技术水平却在快速提升。在2012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国展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新装备。很明显,此消彼长之下,乌克兰不再是中国军技合作版图上无法取代的一块。《汉和防务评论》称,在过去几年里,除了采购AI-222-25/25F涡扇发动机用于装备L-15高级教练机、4艘“欧洲野牛”级气垫登陆艇以及981101K半主动雷达导引头之外,解放军几乎再未从乌克兰采购过其他东西。而在此之前,解放军不仅向乌克兰采购R-27系列空空导弹、空地制导炸弹导引头、重型降落伞、舰用燃气轮机、陆军电子干扰系统等,还让乌克兰负责维修苏霍伊战斗机、伊尔76运输机和卡-28直升机,“后劲乏力的乌克兰军工行业已经无法向中国提供有价值的先进军事技术和装备,导致乌克兰与中国的军事合作规模越来越小”。

中国对乌克兰军事技术的兴趣日渐产生一种微妙的变化,就是从以前乌方主位逐渐转为中方主位。因为乌克兰通过以往十多年与中国的军事合作,深切感受到中国是个不可多得的优质客户,不仅资金雄厚、态度友善,而且很守信用。据台湾《防卫快门》杂志报道,乌克兰军火公司高层在谈到和解放军的合作时非常满意地竖起大拇指,称双方的生意几乎都是万无一失。

美国思想库主办的《欧亚每日观察》也指出,近年来,乌克兰日益重视中国的“经济大手”,即便基辅执政者眼光“向西看”,也不可能彻底抛弃中国伙伴。2010年初,亚努科维奇当选乌克兰总统后,他就宣布中国是乌克兰在经济方面优先考虑的对象。中乌央行签署了为期多年的互惠外汇信贷,这笔交易可使乌克兰花费更少的美元储备用于进口中国商品,而中国则可以在对乌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这为人民币国际化大大推进了一步。乌克兰还收到中国开发银行发放的8500万美元贷款,用于升级卢甘斯克州煤矿设备,乌克兰希望从中国得到10亿美元的贷款用于开采煤矿,但它得从中国进口更多的矿山开采设备。乌克兰农业部还与中国进出口银行达成意向,中方以6%的年利率向乌克兰农业项目投放30亿美元贷款,贷款期限为15年。根据协议,乌克兰将推动向中国出口农产品,并利用中国贷款购买中国的杀虫剂和农业设备。有意思的是,俄罗斯对乌克兰能源和煤炭部与中国开发银行签署的一份协议感到不满,根据这份协议,中国将发放37亿美元贷款,帮助乌克兰市政供暖设备由使用昂贵的俄罗斯天然气改为使用煤炭,项目实现后,乌克兰就能每年减少从俄罗斯进口110~120亿立方米天然气。这对乌克兰非常重要,乌克兰2011年从俄天然气公司减少进口400亿立方米天然气,2012年再减少进口270亿立方米,乌克兰的战略是到2025~2030年间摆脱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由此看来,乌克兰国内动乱动摇不了中乌合作大局。

推荐访问:乌克兰 牵动 动荡 中乌军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