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自荐信

技术进化论视野下的知识产权研究概况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18 08:57:30   浏览次数:

摘要:技术进化论是巴萨拉提出的关于技术发展的历史规律,它的提出解决了很多技术上的问题,并且有助于把握技术知识化、产权化以及产业化的实质问题。技术进化与知识产权相辅相成,不断涌现的技术使得知识产权制度诞生,知识产权制度又从各个方面保护技术进化过程中的技术创新,保护创新者的利益,激励创新者的积极性,并促进技术的进化。

Abstract: The technology evolution is the historical law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posed by Basalla, which has solved many technical problems, and helps to grasp the substantive issues of technical knowledge, property rights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 technology evolution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emerging technology makes the birth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protecting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from various aspects and innovator"s interests in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stimulating the enthusiasm of innovators, and promoting their technology evolution.

关键词:技术进化;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知识化

Key words: technology evoluti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tellectual property;knowledge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3-0236-03

0 引言

从技术进化论的视角看知识产权的形成和发展,是技术与社会作为统一体的自组织演化过程。我们可以说技术只有进化到一定阶段社会才会形成知识产权制度,因为只有技术创新越来越多大家才会去寻求一个保护,没有技术便不存在技术保护的可能了。慢慢的,知识产权制度就从中诞生了,技术的创新必须要依靠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才能继续进化下去。技术的进化跟生物的进化类似,都是多维互动的、非线性的。知识产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化,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技术的进化是知识产权客体的进化。技术进化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它不仅需要传承和吸收原有旧技术的技术原理和技术经验,而且要与人类的有效需求或者说潜在需要相适应。技术的知识化是一个可量化、可描述的过程,技术必须通过知识化才能产权化、标准化,进而产业化、商品化,然后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鼓励技术创新,促进社会进步。

1 文献综述

1.1 技术进化论相关的研究 技术同时具有社会与经济双重属性,技术进化论的本质是以生物学中的进化论来考察技术发展的机制和模式的一种方法,属于技术史学理论的一种。在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后,马克思(1925)以其进化论作为参照,在《资本论》中提出,技术发明是一种建立在许多微小改进基础上的技术“累积”的社会过程,而不是少数天才人物个人的英雄主义杰作。

随后,技术史学者巴萨(George Basalla)在20世纪下半叶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技术发展进化模式,对后来的技术进化论研究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在它的体系中,与生物进化的规律类似,技术制品同样具有继承、变异、选择,而不是跳跃式地突然出现。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齐曼及其课题组在研究成果《技术创新进化论》中也表达类似的观点,即人工制品在社会环境也会自然涌现,社会环境的变化方式有两种,拉马克进化模式类似的变化进而驱动技术变化,或者是达尔文进化模式,即社会环境对技术起到选择作用。

我国学者对技术进化论的研究早期主要以介绍为主,如沈思明(1994)对技术进化论的观点进行了介绍,近期有江萍(2010)具体比较分析了生物进化过程中产生、扩散、识别过程在新兴技术发展中的应用,并基于此提出应当从寻找、改变管理、关注市场互动等方面对新兴技术进行管理。近年来,有学者将技术进化论应用到具体的产业分析,如周亮(2006)从技术进化论的视角讨论了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发展,陈仁君(2015)讨论了我国健康产业技术进步。

1.2 知识产权的研究 对于知识产权的研究,国外研究起步较早,也较为丰富,我国的相关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重要性日渐凸显,关于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也逐步增多,且更为贴合我国的实际国情,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都较高。从主体内容来看,知识产权问题涵盖面较为丰富,根据杨晨等(2007)的统计分析,主要的知识产权研究主题有接近二十个,涵盖了知识产权的理论、保护、法律、制度、管理、战略、贸易、侵权、价值、教育、协议、概况、问题与对策等诸多方面;由于知识产权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其研究不断深入,针对具体的主体进行的知识产权研究成果也日渐丰富。按与知识产权关系较为紧密的主体来看,还可分为图书馆知识产权、企业知识产权、高校知识产权、医药知识产权、国际知识产权几大类。

考虑到本课题的研究主题为技术进化论视野下的知识产权若干问题探讨,本文选择了几类主要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1.2.1 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研究 美国学者Stephenson(2005)提出,知识产权管理中,确保知识产权的安全具有最高的重要性。Evenson(1990)、Barraclough(2005)、Oates(2005)等通过对不同国家专利保护现状的分析,比较了不同国家间专利保护强度上的差异,为知识产权保护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有力的参考条件。Levy et al(2006)则在研究中探讨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经济目标,并且提出了商业结构对知识产权开发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研究主要着重于定性研究方面。在此基础上,Kanwar和Evenson(2009)选取欧美成熟市场1981~2000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强弱程度更多受到企业资金、人力资本和贸易导向等因素的影响,而与企业技术创新并没有很强的联系。

较早的研究有柯涛等(2004)从知识产权管理的角度出发,论证了国家和企业做好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并建议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计算机专利信息分析统筹工作。

1.2.2 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运用的研究 由于企业是经济经营活动的主体,而在实际市场中,知识产权相关应用也集中在企业之间,因此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的研究较为丰富。Park(1999)提出,对于知识产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当充分考虑技术扩散的变化以及知识产权原本的类别。Choi等(2004)则总结归纳了知识产权管理中具体的五种许可模型,包括其条件及应用。Burone(2004)则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分析企业在进入国外市场的活动中可能遇到的知识产权风险,并针对风险形式提出了具体的预防应对措施,为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运用提供了参考。Bader(2006)在此基础上,特别强调在企业的研发过程尤其是与其他企业的R&D合作中,应该加强管理,服务业更应当如此。国内的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相关研究从2000年才开始,但是在2003、2004年起有了迅速增长,也间接反应出社会经济环境与技术进步对知识产权问题的影响。何敏(2006)结合市场实际的竞争情况,提出应当将知识产权管理贯穿到企业的计划、生产、经营、生存、发展全过程。

1.3 相关研究评述 从技术进化论以及知识产权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对于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而对技术进化论的研究相对来说较少,且集中在介绍与基础的行业技术演进分析,但是将二者相结合的研究较少。乔磊(2011)讨论了科技进步与知识产权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迁特征,但是并没有系统地从技术进化论理论体系出发。

知识产权问题作为现代经济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节,在如今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从技术进化论的视野对其进行讨论分析,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这也正是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2 技术的进化模式

达尔文的进化论说生物是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化。纵观历史,不难发现技术的进化也是如此。远古时期,人类只能利用极少数简单的工具以狩猎来维持生活,技术简单单一。随着人类生活的需要和追求更高标准的生活需要,人类开始掌握种植技术,开始农耕放牧,寻求一种自给自足的稳定的生活方式。后来,金属制品逐步走进人类的生活,同时冶炼技术得到发展,人类进入农业社会。直到18世纪欧洲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台蒸汽机的出现,使得生产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标志着农业时代的结束,工业时代的到来。进入20世纪,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信息的传输更加方便,从此进入了信息技术时代。技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向着人类需要的方向去改进。技术总是朝着对社会有利的一面发展,无论是从简单的石器技术时代到农业时代,还是蒸汽机时代到信息时代的发展,技术对于社会的发展总是促进作用,它进化的效率总是向着从低到高的方向演化。这是因为技术进化总是要在继承历史的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

技术史学者乔治·巴萨拉主要研究内容是技术史,他发现技术制品就像地球上的生物一样种类很多、数量庞大,他们和生物有着相似的继承、变异和选择。他根据达尔文进化论,通过技术制品和生物物种的比较,结合技术的发展史,编著了《技术进化论》。巴萨拉的技术进化假说,基本的研究对象是代表技术标志的人造物。他认为,“人造物对如何理解技术起关键性的作用”,是阐发技术进化论的关键因素,是研究的基本单位,“人造物对技术进化的重要性不亚于动植物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著名科学家约翰·齐曼将技术进化与生物进化做对比研究,他发现,新技术就像新生物可以通过变异和选择产生,它的新陈代谢可以在技术内部变异和社会环境中选择。技术内部的变异就像是遗传基因,社会环境的选择就像是拉马克进化模式。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统称为技术的进化,技术创新可以被称为是具有协同进化作用下的生态系统。当选择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系统也会发生变化。在当今的高科技时代,人的思维方式不仅仅停留在生物进化方面,他们更加注重整个普遍性意义的事物,因为他们的生成和演化以自然哲学为主,用这种观点看待技术史的发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视野也越来越宽,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技术对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动力,技术的进化已经达到了知识化、产权化阶段。

3 技术进化的创新动因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人类为什么要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又是依赖什么实现的呢?笔者认为技术创新是创新者自身内在因素与其所处社会的经济、教育、文化环境因素相互交叉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绝不是简单的其中某一种作用能产生的。首先,发明者自我实现自我满足以及自带的崇高的理想是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因;其次,丰厚的回报、社会的肯定、需求的拉动以及技术的推动都是技术进化的创新外因。而这些动因都需要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才能真正实现。下面,笔者将就技术创新的动因简单地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3.1 自我实现说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马斯洛认为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和性质的需求组成的,每个层次的需求与满足的程度决定个人的人格发展境界。自我实现需要是处在金字塔最顶端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这种需要不是每个人都能满足的,越是接近顶端的需要,满足的比例越少。所以,自我实现让人很有满足感,技术进化中那种极大的技术创新的成功使发明者的自我实现需要得到满足;使发明者的理想、抱负得到实现;使发明者的个人能力发挥到极致;使发明者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使发明者从中得到家人、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因此,这种需要极大地刺激了创新者的积极性,使其花大量时间投入到技术创新工作中,为技术创新工作丰富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以及发挥大胆的想象力。而知识产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也极大地保护了发明者的这种自我实现需要。在没有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的时候,发明者的创新积极性必然会受到打击。

3.2 利益驱使说 如果说自我实现是发明家们进行技术创新的最终的目标,那么利益可以说是发明家们最基本的追求目标。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时代,技术进化更多的是与产业化、商品化相联系。技术创新就是为了将技术产业化或者为了促进其他产品的产业化,最终都是为了使其实现持续的价值交换,给发明家带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华为、三星、苹果等大型生产电子产品的科技企业,每年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就是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得专利数量,进而从专利技术中汲取巨额利润。根据华为2016年4月1日发布的其2015年年报显示,华为2015年研发费用高达596亿人民币,占销售收入15.1%,比2014年的408亿元增加了18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6.1%。累计申请了52550件国内专利和30613件外国专利,专利申请总量位居全球第一。如此大的研发投入在专利申请以及企业收入方面都得到了正面体现。其2014年全球销售收入为2882亿元人民币,2015年一年全球销售收入3950亿元人民币,较2014年增长了1068亿元人民币。从中不难看出,华为2015年研发费用较2014年高出188亿人民币,但其销售收入增长了1068亿人民币。①诚然,销售收入的增长不单单是因为研发费用的投入,也与企业的经营方式、领导的决策、社会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但是20004年以前的华为还在被通信巨头思科追打,2003年思科指控华为抄袭其拥有知识产权的文件和资料,且侵犯其多件专利。从2003到2016年,华为用13年的时间实现了逆袭成为通信巨头企业。正是由于这种利益的驱使使得华为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很大成就。知识产权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创新者的这种利益,没有知识产权制度的话,创新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其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也就会下降。从而可知,知识产权制度在技术进化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3.3 需求拉动说 有学者说技术进化若是拉马克式的进化,那么环境变化则是技术创新的主导因素,也即技术创新是由需求拉动的。“需求拉动说”认为技术创新是一种适应性创新,即人们的社会需求先发生变化,从变化的需求中,技术得到新的进化。技术进化若是达尔文式的,那么环境则是起到自然选择的作用,也即技术创新是由技术本身推动的。“技术推动说”认为技术本身先出现变异,人类的需求相当于自然环境对这种变异进行着自然选择。满足这种社会需求的技术变异被留下,不满足的则被淘汰。

有学者认为一些重大的技术创新是达尔文式的技术推动,如:火、指南针、火药和汽车等。他们认为火不是起源于人们对吃熟食、对取暖、对冶炼金属的需求,反倒是在火的有效利用出现之后这些需求才跟随而来。他们还认为“汽车的发明并不是由马荒或马匹短缺导致的”。在笔者看来,“技术推动说”和“需求拉动说”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技术推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又与社会隐形的或者说潜在的需求相关联。无论是火的利用还是汽车的发明,笔者相信它们两者都是人们潜在的、隐性的需求,只是由于技术的不成熟,或许人们还不敢想象能改变其所处环境的现状。比如古代人的代步工具都是用脚,他们必然也觉得累,也不想每天去买个菜都走那么多路。这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需求,我们也许可以定义这种需求为不成熟的需求或者说是处于萌芽状态的需求。而少数发明者们为了改变现状或者说为了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并从中洞察到或者说预测到人们的这种潜在需求从而发挥其自身的技术想象力,结合自身的技术知识以及已有的技术成果将技术想象力变为技术事实。

4 技术的知识化、产权化

知识化、产权化是技术在进化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技术发明只有经过知识化、产权化才能得以继续传承下去,为后续的技术进化提供技术依据;也只有经过知识化、产权化才能为社会所用、造福社会、造福人类。技术发明的知识化是将技术的原理、使用方法作为信息借助各种载体公诸于众,让它成为公众知识。产权化是将技术发明作为一项权利向国家申请专利以求获得不被侵犯的保护。产权化保护了发明者的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使用,促进科学进步和创新。技术本身就是知识与智慧的结晶,只有从知识化的整体视角来认识整体知识化与智慧化的全过程与各个方面,才能把技术发明发挥到极致。技术的知识化是一个可量化、可描述的过程,技术必须通过知识化、产权化、标准化,才能产业化、商品化,以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

5 结语

知识产权问题作为现代经济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节,在如今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从技术进化论的视野对其进行讨论分析,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得知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进化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技术的不断进化促使知识产权制度诞生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又推动和保障技术的进化。把握好技术进化和知识产权的相互作用机制,将会为技术进化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方向。

注释:

①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http:///)。

参考文献:

[1][美]乔治·巴萨拉.技术发展简史[M].周光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英]约翰·齐曼.技术创新进化论[M].孙喜杰,曾国屏.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教育出版社,2002:356.

[3][法]布鲁诺·雅科米.技术史[M].蔓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肖峰.论技术演变的进化特征及其视界互补[J].科学技术辩证法,2007(6).

[5]王耀德.从技术进化论看技术创新[J].理论学刊,2008(12):74-77.

[6]张黎夫.技术与知识的进化[J].科技进步论坛,2004(8):16-18.

[7]波普尔.科学知识进化论[M].北京:三联书店,1987.

[8]沈凤君.知识产权制度与技术创新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

[9]党国英.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基于技术距离视角[D].云南大学,2015.

[10]吴汉东.国际化、现代化与法典化: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道路[J].法商研究,2004(3).

推荐访问:进化论 知识产权 视野 概况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