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自荐信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军部与私营公司的合作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0 08:53:14   浏览次数:

【摘要】19世纪后期,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海军建设出现了以往从未出现过的新特点,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继续维持英国的海军优势和海上霸权,英国海军部与私营公司在海军建设上展开了紧密的合作。本文从背景、合作关系的发展历程、主要合作领域及影响等角度对二者的合作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海军部,私营公司,海军建设

【中图分类号】K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2)08-0048-06

在19世纪中期以前,世界海军造舰技术的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的状态。随着蒸汽动力、螺旋桨和铁、钢等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海军造舰技术在19世纪后半期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和发展,呈现出技术快速发展的新特点。

这场技术大变革最初是由海军武器的改进引起的。在几个世纪以前,填塞火药的炮弹就已被用于陆军作战,由于使用这种炮弹射击对承载船只有一定危险,军舰上一直使用实心炮弹。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军舰首次用改进后的舰炮向土耳其舰队发射内填火药的炮弹,其结果证明了这种炮弹对使用了几个世纪的木制军舰的毁灭性效果。

面对军舰攻击力的增强,各国海军开始尝试在木质军舰表面安装铁质装甲以增强防护。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英法率先为木质军舰上的舰炮安装了铁质装甲。1858年法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适合远洋航行的铁甲军舰“光荣号”,随后又公布了一个建造33艘铁甲舰的建造方案。

之后,在军舰的攻击性能和防御性能之间,即在武器和装甲之间展开了疯狂的竞赛。19世纪50年代,英舰勇气号上安装的8英寸、4.75吨的滑膛前装炮是当时海军最强大的武器,而70年代下水的无畏号上安装的已是12.5英寸、38吨的前装炮,在80年代又出现了16.5英寸、110.5吨的威力更强的后装炮。为了应对武器的快速发展,军舰上铁质装甲的厚度从19世纪50年代的4.5-5英寸增加到70年代的14英寸,“这就是极限——再多铁,没有船能够浮在水面上”。之后,制造者开始尝试通过改变装甲的材质继续提高防护力,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短短20年间,装甲经历了镀钢的复合装甲、全钢装甲、哈维装甲(使用表面渗碳工艺制成的镍钢装甲)、克虏伯装甲(使用改进的表面渗碳工艺,在钢中加入镍铬合金)的快速发展历程。

除军舰的攻击和防御性能外,蒸汽发动机、螺旋桨和其他部件设备的技术发展也使得军舰的其他性能如速度、煤炭装载量、航行半径等也被快速的改进。

总之,19世纪后期造舰技术发展很快,正如著名海军历史学家莱尔德·克洛斯所评价的那样:“如果只一艘1896年英国小型炮艇树神号和1850年海上的所有战舰对抗,她必然能够完全不受伤害的摧毁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海军)有一年没能跟上科技的发展,一个大帝国就可能被摧毁”。

和其他国家相比,英国为此承受了更大的压力。众所周知,英国庞大帝国和海上霸权的建立都有赖于其强大的海军。在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的海军优势一直建立在其木制帆船的压倒性数量上,由于造舰技术的长期停滞,这些军舰往往能够服役六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维持英国的海军优势是一个相对容易的任务。但到19世纪后期,旧式木制帆船已被淘汰,每隔几年就能看到更新型装甲、武器、发动机等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若要继续维持其海军优势,就必须及时掌握相关领域的所有最新技术并迅速将其运用到海军的实际建设中去。

但是,英国也有自己的优势,它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私营工业。在19世纪中期,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而此时,其他国家的工业革命要么正在进行(如美国和德国),要么尚未开始(如俄国),这时的英国工业无论是在技术水平还是在生产能力上都稳居世界前列。以冶金业为例,在工业革命以前,冶金业已是英国的主要工业之一,自18世纪前期开始,英国的冶金业开始了一系列的技术发展,如熔炉精炼优质钢的方法、尼尔森的热风炉炼铁法、科特的搅拌法和碾压法、贝西默的酸性转炉炼钢法等,19世纪以后,随着美德等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这些技术才陆续被他们的冶金业所引入。技术上的领先保障了英国钢铁工业强大的生产能力,以1850年世界各国的生铁产量为例,这一年法、德、俄、美四国的生铁产量总和为141.6万吨,而英国一国的生铁产量就为225万吨,约占世界生铁总产量的60%,之后,英国的钢铁产量继续大幅度增长,其钢铁产量最大国的地位一直保持到19世纪80年代。再来看造船业,这一时期造船业和航运业最为发达的是英国和美国,1850年英、美所拥有的船舶总吨数为3565000吨和3485000吨,分别占l!t#g船舶总吨数的39.4%和38.5%。二者在蒸汽动力和铁、钢等新材料在造船的应用上都做出过重要贡献,但是,英国造船业在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上略胜一筹,1953年,英国建造的船舶中至少有25%的船只是铁制的,其中有四分之一是蒸汽船,而同年,美国只有22%左右的新造船只是铁制的,并且没有一艘铁制汽船。在其他的诸如机器制造、纺织等工业部门中,英国也拥有强大的优势,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约为40%-50%,在欧洲工业生产中的比重约为55%-60%。可以这么说,在19世纪中期,英国没有与之相当的工业竞争者。

所以,英国海军部采取与国内发达的钢铁、造船等相关行业私营公司密切合作的方式,来应对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一、合作关系的发展历程

这一时期英国海军部与私营公司合作关系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在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军舰的建造主要由海军部所属造船厂负责,私营公司较少参与,且主要向海军部提供非军事专用的技术和设备。例如,在18世纪后期,海军部将私营造船业的船底镀铜技术应用到军舰上。又如在19世纪20年代,私营工业开始为海军建造航海用蒸汽机。

第二,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海军技术大变革的序幕拉开,海军部开始加强与国内私营公司的合作,利用其技术和硬件优势弥补自身技术力量的薄弱。如前所述,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无论是在技术水平还是在生产能力上都稳居世界前列,而且自50年代起,英国国内一些著名的工程师和企业家也已经看到了海军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商机并已着手进行相关的研究。如阿姆斯特朗和约瑟夫·惠特沃斯开始关注对枪炮的科学设计,约翰。布朗和查尔斯·帕尔默致力于军舰装甲板的研制。所以,当这一时期钢铁等新材料的应用和其他技术的快速改进给只擅长使用木质材料造船、技术力量薄弱的海军部带来很大的压力时,他便开始向国内发达的私营工业寻求合作。

第三,19世纪80年代以后,海军部和私营公司的合作更为频繁和密切,此时英国建造的每一艘军舰都是二者合作的成果;而且,二者对彼此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对海军部来讲,首先,在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新技术的研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通过前期的合作,英国海军部愈加发现,通过与私营公司的合作,他无须投入太多便可获得绝大部分的新技术。其次,由于国际局势的恶化,80年代末海军部确立了海军建设的两强标准,开始进行更大规模的军舰建设,更需借助私营公司之力。最后,在国际局势恶化、战争危险增加的背景下,海军部认为,在和平时期加强与私营公司的合作,维持其经营运转的良好状态,能够为战时积蓄技术力量和生产设备,以确保私营公司的生产能力能够满足战时海军的更多需要。

从私营公司角度来讲,19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德美等国制造业的日渐崛起,英国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受到日益激烈的挑战。以钢铁业为例,从80年代起,德国钢铁商品开始在国际市场上与英国展开竞争,英国的钢产量也在1886年和1893年分别被美国和德国超过;此外,英国的造船业和军备制造业也面临德国制造商的激烈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国内海军订货的依赖自然也就越来越强。

二、合作的方式

英国海军部与私营公司的合作主要采取海军部订货的方式,由海军部和私营公司签订订购合同。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一般先由海军部形成一个军舰设计方案。先由以第一海军大臣为首的海军部委员会向第三海军大臣提出建造军舰的要求,第三海军大臣则要求其掌管的海军建造处出具一份设计草图,海军建造处在与机械处等部门协商后形成设计草图,由第三海军大臣递交给海军部委员会,经其讨论和修改后,再拿回海军建造处做进一步完善。当设计草图被通过后,海军建造处再与机械处等部门协商后拿出较详细的设计方案,交到海军部委员会以获得最后的通过。

第二步,选择要合作的公司。海军部选择与哪个公司进行合作主要取决于该公司在某一领域中的技术水平和硬件实力。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根据各公司的专长,海军部逐渐形成了自己专属承建商的名单。名单分类细致,针对不同的项目如原材料采购、船体建造、某一部件或设备的建造等都有各自的承建商名单,甚至汽艇与小艇的承建商也都被分别列出。为了能列入名单,公司先要向海军部提交申请,而后接受海军部所派遣官员的调查,如果调查后确定该公司有承建某一项目的能力,这个公司就会被列入相关名单。虽然绝大多数公司只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但一些最大规模的公司如维克斯公司、阿姆斯特朗公司、帕尔默公司等均能生产包括蒸汽发动机、装甲、武器等在内的多种配件,甚至能够用最基本的原材料装配出一艘完整的军舰,所以,他们会在多个项目的承建商名单上出现。然后,具备承建资格的公司就可以对海军部的项目进行投标了。当然,如果海军部认为自己的项目在设计或建造方面有较大难度,它会将投标邀请函只送给他认为有实力克服这些困难的公司。此外,船体、发动机、装甲等重要项目的承建商也一直只在各领域中几个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中选择。

第三步,签订合同。为了确保军舰的整体性,海军部一般会任命船体制造商担任主承建商,并将发动机、装甲及其他部件和设备的合同一并交给他,由其选择次承建商并将名单呈交海军部。当然,他必须从海军部相关项目的承建商名单中选择,如果海军部认为他推荐的次承建商不合适,会要求他换上自己选定的公司。次承建商被选定之后,从主承建商那里获得相关项目的订购合同,但要接受海军部官员的指导和监督。除船体制造商外,海军部也曾使用过发动机制造商和装甲制造商做主承建商。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在建造过程中,海军部会从相关部门派出调查人员对产品的重量、质量等性能进行检测,如果某一项没有通过,产品将被要求重做;如果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者公司试图通过欺诈手段欺骗调查人员,海军部将可能在短时期内永久性地取消该公司的承建资格,将其从承建商名单上除名。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惩罚,因为其他国家在英国进行相关采购时也是以海军部的名单作为指导,被除名的公司不仅不能承接海军部的订货,也将接不到任何来自国外的相关订货。

此外,对于一些重要的技术成果,海军部会限制私营公司出口。一般情况下,海军部允许私营公司承接国外订单,但对于某些重要的技术成果,海军部会许以优惠条件要求私营公司在一定年限内禁止出口。例如,维克斯公司为海军部建造潜艇,海军部要求维克斯公司在七年内(后来减少至五年)禁止出口潜艇,并给予维克斯公司一项专卖权作为补偿。

总之,在二者的合作关系中,海军部处于较优势的地位,在合作对象的选择、产品质量的监督和技术的垄断等方面有较大主动权,这也确保了二者的合作能对英国海军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三、主要合作领域

从整体上看,海军部与私营公司的合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军舰船体的设计和建造上,二是在对军舰上装备的发动机、装甲、武器等部件和设备的研制上。在不同的合作领域中,二者所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军舰船体的设计是海军部的专长。1860年,海军部成立海军建造处,负责人是爱德生华·里德,其下设帝国海军建造研究所和航海工程研究所。它的成立造就了英国海军部在军舰船体设计领域中的世界领先地位,其突出贡献主要有三个:一是创立了比照法(the Law of Comparison),是水动力学研究方法和船体检测方法上的重大突破:二是首创了以抵御水雷为目的双层船底和分隔舱区的军舰设计;三是在世界上率先将铁和钢加工成为安全可靠的造船材料,并形成了使用钢铁材料造舰的详细说明书,这一说明书后来被绝大多数国家的海军作为标准采用㈣㈣。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海军部是改进军舰船体设计和建造方法的唯一贡献者。桑尼克罗夫特公司和亚罗公司都曾在改进快速轻型军舰和驱逐舰的船舶尺度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这一时期海军部在军舰船体设计领域中的领先地位是无可撼动的。

所以,在军舰船体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一般是先由海军部拿出详细的设计方案,再与造船公司签订合同,造船公司必须严格按照海军部的设计方案建造,并要接受海军部技术人员频繁而严格的检测。

军舰上装备的发动机、装甲、武器等部件的研制工作则主要由私营公司承担。

首先是蒸汽发动机的研制。19世纪中期,蒸汽动力取代帆成为英国军舰的主要动力,之后直到20世纪初,军舰上装备的蒸汽发动机经历了单胀式蒸汽机、双胀式蒸汽机、三胀式蒸汽机、四胀式蒸汽机的快速发展。在蒸汽发动机的研制上,海军部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几乎完全局限于这两项:一是在制造前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发动机的体积、重量和功率等提出基本的要求,二是对私营公司制造蒸汽机所用的材料进行检测。其余诸如发动机的设计构图、选料制造、安装调试等工作一概由私营制造商们负责。英国航海蒸汽发动机的研制中心在泰晤士河和泰恩河地区,这一领域中最负盛名的汉弗莱斯公司、坦能公司、

莫兹利公司、佩恩公司、帕森斯公司等都集中在这里。除了这些专业的发动机研制公司外,绝大部分的造船厂也都具备制造发动机的能力。

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英国海军武器的研制几乎都被私营公司垄断。1882年,海军部在朴次茅夫港周围的一个岛上成立了海军武器研究所,开始与私营公司就海军武器的检测进行一系列合作。之后,为进一步加强海军对所使用武器的掌控力,军械处主任杰基·费希尔积极加强海军军械处、海军武器研究所与主要武器制造公司之间的合作旧㈣,海军部对海军武器的研制有了更多的介入。但是,直到一战以前,私营公司都是海军武器研制的主力承担者。在武器的研制过程中,先由海军部提出基本的要求,具体的设计和制造工作均由私营公司负责,最后由海军部对产品进行检测或者参与检测㈣㈣。英国海军武器可以分为舰炮和能够快速射击的轻型枪支,舰炮及炮架的研制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基本上都是由阿姆斯特朗公司、埃尔斯威克公司、惠特沃斯公司、维克斯公司、考文垂军械公司和比尔德莫尔公司这类的大型军备制造商承担;轻型枪支的主要制造商是霍奇基斯公司(其专利后被阿姆斯特朗公司购买)和努登费尔特公司(亦称马克西姆努登费尔特枪弹公司,在1897年被维克斯公司吞并)。

在军舰装甲的研制方面,私营公司发挥了和在80年代以后海军武器研制中相似的作用:海军部在签订订购合同时提出基本的要求,或对装甲制造商们拿出的具体设计提出一些修改意见,最后对其成品进行检测。在英国,任何拥有大型轧钢机、能够生产大型钢铁铸件的公司都能够制造厚度小于6英寸的钢铁装甲;但是制造厚度更大的钢铁装甲或硬度更高的合成材料装甲,则需要通过专业的技术工艺对钢铁等原材料进行加工,这些工艺的研发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员的投入,只有如维克斯公司、凯末尔公司、约翰布朗公司等这样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才有能力承担。

此外,军舰上其他的非军事专用的船舶用具如锚、缆绳、电报机等的研制也主要是由私营公司负责。迪克森公司、科尔韦特公司和R.S.纽沃尔公司是主要的缆绳制造商,赫兹艾菲尔公司以生产防污漆闻名,克拉克查普曼公司则能生产类别最为广泛的船用设备。这些用具的设计很多原是提供给商船的,制造商们将这些设计拿给海军部,海军部或将根据海军的需要提出简单的修改意见。如果有多个制造商提供了同一种配件的设计,海军部将对他们提供的样品进行详细测试,而后再决定订购哪个公司的产品。

总之,私营公司在除船体设计以外的船体建造及各项部件、用具的研制中都发挥了最为主要的作用,是推动这一时期英国海军技术发展的中坚力量。

四、影响

对英国相关行业的私营公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首先,海军部大规模的订货使得私营公司在其他国家制造商日益激烈的挑战下仍能获得高额的收益。以阿姆斯特朗公司为例,在1893-1898年间,他的利润率是10%~13.33%,1899-1904年间增至15%-20%。从1896年到1904年,该公司的年度净利润从356000英镑增至501000英镑。

其次,间接增加了私营公司的政治影响力。军舰的建造涉及造船、钢铁、煤炭、军备等多种行业,据查尔斯·贝尔斯福德在1897年的统计:有超过一百万的人与军舰的建设有直接利害关系,这还尚未包括受工人抚养的家属、从中直接或间接获利的其他行业的零售商和批发商们,这些人的生计都会随着当地海军军备贸易的状况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而海军部承建商所在行政区的选民们选举出的自然是支持海军建设的议员,甚至不少议员本身就是私营公司的领导。例如,代表贾罗地区的是帕尔默造船钢铁公司的C.M.帕尔默,代表代表贝尔法斯特的是哈兰德沃尔夫重工业公司的G.W.沃尔夫等。政治影响力的增加,更有利于私营公司给海军部施加压力,以获得持续不断的海军订货和高额利润。

对英国的海军部和海军建设来讲,以积极作用为主,但也有一些不利的影响。

首先,在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二者的合作使得海军部能够在不投入过多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情况下保持英国海军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并能将新技术快速的应用到大规模的海军建设中去。

其次,海军部还能通过私营公司获取国外情报。因为技术水平的高超,英国私营公司会接到大量来自国外的海军订货,他会将自己为外国海军所建造项目的所有细节形成报告递交给海军部。私营公司还通过其派驻国外的代表为海军部收集情报,例如,在1905年日俄海战后,阿姆斯特朗公司的驻远东代表随即形成了关于日舰对俄舰船壳的破坏程度和其他影响的报告发给海军部。

但是,私营公司为获得更多的海军订货和收益,通过议会、其官员股东、社会舆论等多种途径向海军部施压以促使其扩大军舰建设,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例如,当生意不景气时,私营公司会通过新闻报刊散布英国海军严重不足的虚假信息,以煽动公众的恐慌情绪,从而给海军部施压,1884年海军部就曾为此提出了一个预算为310万英镑的军舰建造方案,而且,“其中任何一艘被计划建造的军舰都没有被设计承担任何一个甚至是预备役的角色”,也就是说,这些军舰的建造完全不在海军部之前的战略部署之内,而纯是迫于压力的无奈之举。

总而言之,在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海军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英国海军部和私营公司在海军建设上的密切合作,使得英国海军在军舰数量和质量上都得以保持世界领先水平,确保了直到一战结束时英国海军的优势地位。

【责任编辑:全骜颉】

推荐访问:英国 海军 后期 私营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