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简历模板

安徽省郎溪县地质灾害调查总结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1 08:42:55   浏览次数:

【摘 要】郎溪县地处沿江丘陵平原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和膨胀土变形。在综合分析郎溪县各种地质灾害时间分布、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中“ 以人为本” 的思想,对各种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发育规律、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等特征进行研究和总结,提出了对该地区存在的各种地质灾害进行防治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地质灾害 调查总结 安徽省 郎溪县

1 前言

崩塌、滑坡灾害主要为矿山开采、修筑公路、建房切坡造成的,规模一般不大,大部分为小型,主要发生于南部及东部低山区和萤石矿山开采区。膨胀土变形灾害分布于郎溪县中北部河谷盆地中的上更新统地层分布区,造成低层房屋和道路开裂变形。

2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安徽省郎溪县地质灾害调查发现灾害点(含隐患点)有45处,包括不稳定斜坡19处(潜在滑坡3处,潜在崩塌16处)、潜在泥石流3处、潜在河湖崩岸3处,和已发生的崩塌9处、滑坡2处、膨胀土灾害9处。灾害点(含隐患点)规模为小—中型。

2.1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1)空间分布。郎溪县境地貌主要为低山、丘陵、平原等类型。郎溪县地质灾害发育特点是:南部发育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东北部发育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西部和中北部发育崩塌、膨胀土和河湖崩岸等地质灾害,山区无论灾种和灾害规模及灾害损失都明显高于平原区。(2)时间分布。郎溪县地质灾害主要是由于连续强降水诱发的山体崩塌、滑坡及泥石流,因此主要受气象因素控制。地质灾害一般发生在4-8月的汛期中,尤以5-8月主汛期为多,约占地质灾害发生频率的80%,非汛期偶有发生,并且往往是由于切坡过陡,使坡体达到临界、平衡状态。即使在降雨程度不大或在爆破震动等因素作用下也能诱发崩塌、河湖崩岸和滑坡的发生。

2.2地质灾害发育情况

(1)滑坡。滑坡灾害均为土质滑坡,滑动面为基岩与碎石土的接触面。由于修路、建房切坡形成高陡边坡,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情况下,在雨水作用坡体产生滑动,威胁的对象为居民(组)、交通干线等。(2)崩塌。崩塌为该区常见的突发性地质灾害之一,它是郎溪县破坏性最大的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公路沿线及人工切坡和悬崖陡壁地段,规模一般较小。因人类活动造成的不稳定斜坡主要危害是堵塞公路,妨碍交通,同样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3)膨胀土。膨胀土的危害主要是造成低层房屋开裂,规模和发育程度较轻,偶见民房(平房)存在不同程度的开裂现象。

2.3地质灾害发育规律

根据郎溪县地质灾害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郎溪县地质灾害在发生时间、空间分布、发生规律等方面具有如下特点:

灾害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基本发生在大雨暴雨季节;灾害分布有一定规律,主要分布在道路切坡地带,矿山开采密集区,切坡建房村庄;灾害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灾害具伴生群发性,在共同的环境条件下生成,在同一时间内一定地域多处发生各种地质灾害。

2.4地质灾害形成的影响因素与条件

(1)地质因素。郎溪县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褶皱十分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并表现出间歇性持续上升趋势,构成侵蚀地貌。各类岩土体的地质灾害发育情况,与致灾岩土体母岩有密切关系。从区内野外调查资料统计结果来看,与地质灾害关系最密切的岩性为花岗岩,其次为志留纪的砂岩、粉砂岩。与地质灾害关系最密切的构造为断层。(2)降水因素。郎溪县降水量年际变化大,雨季雨量集中于5-8月份,雨日多、量大,一次性降水连续时间长。近20年,年平均降雨量1122mm,24小时最大降雨量为274.3mm,1小时最大降雨量为75.5mm。因此,常常发生洪灾和突发性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郎溪县地质灾害基本上都发生在每年的5-8月,仅少量发生在秋冬季节。(3)人类活动的影响。郎溪县地质灾害产生与人类生产、生活、人类工程活动有密切关系。调查表明,郎溪县80%的地质灾害都均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修建公路②切坡造房,③矿山开采。(4)地下水因素。地下水活动是影响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育的最主要因素,断裂破碎带和地层岩性虽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而促使地质灾害形成的是地下水,当持续降雨或强降雨时,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使地下水活动加剧,诱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地下水对其的主要影响有以下两个方面:①地下水的软化作用②地下水的动、静水压力。

3 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1)防治目标。地质灾害防治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络,达到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减轻地质灾害对郎溪县造成的经济损失,维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目的,以保障郎溪县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2)防治原则与要求。地质灾害的防治要认真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治急、治重、治大”为指导思想,对稳定性差、危害性重、规模大的灾害隐患点进行重点治理,兼顾人口较密集的厂矿、学校和居民点,使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损失尽可能地降至最低。(3)防治建议。依据地质灾害点的稳定性、危害性及规模确定,将灾害隐患点中稳定性差的,危害性属较大的点作为重点防治灾害点;稳定性差,危害性属一般级的点作为次重点防治点。

4结语

郎溪县地质灾害隐患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共有27个,占隐患点总数的60.0%。郎溪县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与区内降雨有密切的关系。区内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多在每年的强降雨年份,月份多在4-8月。从空间分布来看,郎溪县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郎溪县南部的姚村乡、十字镇和东北部的凌笪乡。郎溪县地质灾害在受区内地形、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控制的同时,它还与区内人类活动关系密切。

参考文献:

[l] 安徽省地质矿产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1/50万安徽省地貌图说明书[S],1990.

[2] 郎溪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郎溪县志[M].合肥:方志出版社,1996.

[3] 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安徽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

[4] 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安徽省岩石地层单位[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5]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S].2003.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项目“县市地质调查与区划“(编号:2006-120)成果。

作者简介:李玉明(1983—),男,安徽淮北人,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工环地质。

推荐访问:郎溪县 安徽省 地质灾害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