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面试经验

高中历史必修三《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2 08:42:29   浏览次数:

【解读课标】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材及学情分析】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中国文化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清王室的衰微,同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走上近代化的征程。在探索的过程中,人们每前进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强烈交锋。

本课的学习力图让学生掌握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由于前面必修一、二对相关政治、经济的学习,因而学起来难度不大,故本课的教学更多地采取展示资料、问题探究、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进行学习,最后达到感悟升华,对本课内容形成总结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通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情境——体验——探究——感悟”教学模式。鉴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必修一和必修二模块中有关政治和经济史的内容,所以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逐步探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艰难历程及其与救亡图存的紧密联系,体验先进人物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认识人生价值的实现不仅取决于个人志向和奋斗,也受社会条件的制约,今天社会主义制度为我们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奋斗进取的精神不能改变。

【教学重点】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变化历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电脑、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幻灯:两种文明的碰撞

对比中西方近代前夕的历史,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农业文明的夕阳与工业文明的朝霞:

当东方人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陶醉在田园牧歌式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投影课题:

碰撞 嬗变 抉择 突破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戊戌变法:

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颜面尽失,不得已向蛮夷之邦英国,屈辱求和。这场战争给古老的中国带来巨大的冲击,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率先惊醒,开始摆脱与西方隔绝的状态,逐渐走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历程。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嬗变篇

1.西学东渐(“师夷制夷”)

(1)开眼看世界的背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新思潮的萌发和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联系起来,从整体上把握和加深对近代思想开始发展原因的理解。

(2)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多媒体呈现林则徐《四洲志》相关资料。

议题: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四洲志》和《各国律例》;仿制船炮,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林则徐提倡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學习西方的先河。

温家宝总理曾经引用林则徐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反映了林则徐一心为国家安危,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无私无畏精神。

魏源的照片,《海国图志》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教师总结: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有识之士被西方的洋枪洋炮惊醒,开始睁眼看世界。“开眼看世界”是近代西学东渐的第一步,重要代表人物是林则徐和魏源等人。他们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研究、介绍世界知识,这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3)意义(影响):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你觉得早期先进的中国人冲破藩篱,睁开眼睛,看到的是怎样的世界?全面吗?

他们看到了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不全面。

结论:当长期闭目塞听的中国人睁开眼睛看清世界的时候,他们看到的世界是:中国的制度是先进的,西方的技术是先进的,所以睡眼惺忪的中国人面前的世界是模糊的。

抉择篇

2.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清朝政局内忧外患。

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洋务派又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有何阻力?结果如何?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的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手段,实质:在不动摇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

(3)抉择:“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洋务运动。

(模块链接:必修2第2单元第1课第29页)

洋务运动内容: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等。

(4)“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

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出现了,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新式学校,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但是,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的迷梦破灭,“中体西用”的思想也失去原有的意义。

突破篇

3.突破中的维新变法

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维新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1)早期维新思想。

背景: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

议题:早期维新派为何会从支持洋务派到与之分道扬镳?

在洋务运动已经暴露出种种弊端,洋务派仍坚持“中体西用”也不面对现实,早期维新派则从“中体西用”转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辨析洋务派与早期维新派的差异。

教师强调:在深化认识洋务思想及洋务运动利弊得失的基础上,早期维新派必然要从洋务派中分裂出来。早期维新派在思想启蒙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之后,影响更深远、更猛烈的维新思潮将西学东渐推向新的高潮。

归纳: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及主张。

背景:①洋务运动的展开;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早期维新思想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

过渡:早期维新派提出的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

(2)改革政体的尝试,康梁的维新思想。

设问:有哪些核心因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

得出结论: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刺激。

过渡:岁月如逝,到了19世纪90年代,中国似乎清醒了,因为他们看到的世界比原来清淅多了。

由此,假如你是19世纪末期的一位资产阶级爱国者,你觉得怎样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既要政治变革,又要救亡图强,两者结合起来。

看看康梁谭领导的维新运动吧。

(3)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如何将维新思想付诸行动的?有何阻力?结果如何?

康有为:开设学堂(万木草堂),撰写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宣扬维新思想。

思考:顽固派指责康有为采用“移花接木”的办法来宣传变法维新,你对此如何评价?

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把西方政治学说蒙上一层儒学的外衣。其目的是利用儒家的权威来宣传变法的合理性,从而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它既反映了康有为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挑战的精神及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而导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

探究: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周邦虽旧,其命维新。——《诗经》。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

梁启超:宣传民权思想和君主立宪制,科举改革。

探究:严复的思想:系统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和进化论。

课前分组合作,自学课文,归纳维新派观点及作用;搜集相關资料,制作论战内容对照表,编排辩论历史剧,虚拟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场面。

创设情境:时间:1898年1月24日下午三点;地点:总理衙门西花厅;人物: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与封建顽固势力(李鸿章、荣禄)。在引导学生归纳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各自观点及其对封建思想的冲击、近代思想解放的贡献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制作论战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表演小剧目形式在课堂上展开辩论。

设计意图:以情境的再现引起学生的兴趣。

(4)维新变法思想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有何作用?

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课堂小结】

西学东渐是一个不断探索、艰难渐进的过程,就各阶段而言,这些主要观点都有一定的进步性,对当时的西学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有时代的局限性,因而,我们应科学地对待。

感悟历史,情感升华过渡: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备课反思】

本课设计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着重于学生的主体参与与探究活动,以充足的史实材料作铺垫,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并尝试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组织课堂辩论。期望学生在此过程中提高辨析能力,锻炼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力和组织策划能力,同时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

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必修1、必修2和必修3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和融会贯通的学习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者单位:辽宁省彰武县高级中学)

推荐访问:从师 变法 维新 教学设计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