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面试经验

剪刀下的诗篇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29 09:49:41   浏览次数:

本期大师推荐:

傅作仁,1935年生,满族,黑龙江海伦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从1950年开始,从事民族民间剪纸抢救、收藏、研究、整理、创作,并组织辅导教学活动。1958年,与同为剪纸家的妻子董振凡女士合作,多年来,创作了反映各族人民热爱祖国,高歌北大荒巨变、黑土风情、农民幸福生活和重大革命题材的作品。

1962年创作大挂线《喜庆丰年》,作为年画出版。1987年进京举办世家作品展。1990年起编《傅作仁满族剪纸》、《中国风俗剪纸》、《中国剪纸艺术家作品集》等大型套书73本。1995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1999年在曼谷参加世界华人艺术大奖活动,作品《中国北方皮影剪纸艺术》荣获国际荣誉金奖。先后有42件作品在58个国家展出。

2006年,获黑龙江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

“我走到哪里,就会把剪纸艺术带到哪里,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傅作仁出生在东北黑土地上+满族家庭。祖母、母亲的剪纸、刺绣。叔父的唱影和身边的皮影人,深深地影响着他,使他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他又对国画、油画、版画发生了兴趣,美术的很多领域都有所涉猎。15岁时,他的剪纸作品在《黑龙江日报》发表。给了他巨大的鼓舞,从此开始了剪纸创作的求索之路。

原来流传在海伦地区的民间剪纸,只剪些鸡、兔、猫、猪,花、鸟、鱼、虫等小动物、小植物,或保持原纸色,或用煤油灯烟薰成黑色,贴在窗上或屋墙上,用于美化环境。而傅作仁用剪纸,表现的是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生产活动,正是在他不懈探索下,从而使海伦剪纸在各种地方特色剪纸艺术中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所有专家名人一样,傅作仁在文化大革命中也是挨批斗的对象。随之而来的干部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冲击波,又冲击到傅作仁的头上。从城里到乡下,从干部到当农民,他始终没有放弃剪纸事业,反而利用置身农村生活之机,努力提高剪纸创作水平。他在插队的大队组织起农民剪纸创作小组。办起油印《东方红画刊》,还利用公社召开体育运动大会之机,举办大型剪纸展览。这在当时农村绝对是一件新鲜事。

1974年,傅作仁回城了。当他领导的剪纸创作组夜以继日地赶制了2000余件以古典名著和民间传说为题材的作品,还没等拿上广交会洽谈订货时,就遇上了又一次政治风云变幻——“反击右倾翻案风”,有人暗中给傅作仁挂上“黑龙江省美术战线右倾复辟急先锋”的头衔,并告知一些新闻单位,不要发表傅作仁的剪纸作品。

傅作仁仍不灰心,他和大女儿傅清萍合作复制了《北国新貌》五扇屏,1983年,这件作品被中国展览公司选中,去匈牙利、墨西哥等国家展出,这也许是对那颗被伤害过的心一次抚慰和鼓舞吧。

拒绝了同仁推荐,坚持不离开海伦的傅作仁。1987年应邀在北京举行傅作仁满族世家剪纸作品展。这在全国还是第一个满族世家剪纸晋京专展,接待了几千人参观,满族书法家溥杰、老舍夫人满族画家胡洁清女士等名人参观了展出。有些满族老人看了展览,深受感动,拉着傅作仁的手说:“你给咱满族增添了光彩呀。”展览结束后,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傅作仁满族剪纸》专集。

退休后他还同老伴董振凡,运用剪纸技法挖掘、整理民间皮影艺术。2000年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分别出版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皮影艺术》双月挂历。

2004年11月,傅作仁同老伴又启动一项更大的编著工程,主编《中国剪纸艺术家作品集》,他俩组织遍布全国26个省市和少数民族地区近百名作者提供作品。这套作品集在装帧上每人独立成册,多册成集,既可单本赠送,又可汇集收藏,成为剪纸艺术界首创宏伟编著出版工程。

傅作仁多年矢志不渝地坚守海伦剪纸阵地,以海伦为基点,把中国剪纸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推荐访问:诗篇 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