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工作报告

“小剪刀,大艺术”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28 09:47:32   浏览次数: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9-0247-01

民间艺术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和精神,作为美术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传承下去。如何利用好课堂短短40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给学生们一个认识优秀传统艺术的平台。在众多的民间传统艺术中我选择了民间剪纸。

"小剪刀,大艺术。"剪纸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它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今天它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代表着一种中国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剪纸中的每一个图案都是有着寓意和象征的,这些图案和它背后的寓意象征是剪纸的根本,是中国人需要传承和发展的。如今剪纸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地域性、强烈的造型特征等特点。其材料准备简单,题材生活化,造型手法多元化、自由又极富艺术创造魅力,非常适合小学生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

作为普通的县城小学校,教学资源及条件相对匮乏,学生自身的审美水平,艺术修养都有限,如何让民间剪纸艺术走进小学美术课堂?我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教学:

1.结合教材内容,挖掘剪纸教学素材

美术教学离不开教材,教学中以剪纸为手段,既达到课标要求又对学生进行传统艺术熏陶。教学内容结合"欣赏评述、造型表现"四个领域学习,将剪纸艺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学习教材中《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将民间传统习俗和剪纸艺术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了解剪纸的多种表现形式:如北方的窗花,体现了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结合,喜花,将带有美好祝福的语言运用剪纸的形式表现,如:结婚用的"喜"字、"福"、"年年有余"等等,将传统剪纸造型和他背后的故事联系,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影响: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动手动脑,掀起"剪纸热潮"

首先,引导学生欣赏传统剪纸作品,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全班参与,提炼剪纸剪纸的基本要素并进行简单创作。技法上由易到难,从简单的对称图形开始,剪一些简单的形态,然后由一个对称轴的图案到中心对称轴的团花图案到多个对称轴的单独纹样,难度层层递加,丰富剪纸效果。其次,可选择多种材料进行剪纸,给学生体验创造的空间,仍然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以红色蜡光纸为主进行剪刻练习。最后,艺术创新。内容由临摹开始到创作,剪纸的表现内容非常丰富,大多都寄托着美好愿望,图案造型也以吉祥图案为主。团花剪纸的学习,为造型能力较差的学生提供了创作平台,运用简单图案和基本剪纸符号,在折叠、剪刻、展开的过程中寻找一种自信和惊喜,创造出独特、个性的作品,彰显个人魅力。剪纸过程中眼、手、脑的高度协调和运作,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及手眼协调能力。

郭沫若曾经说过:"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我们的劳动人民凭借着简单的一把剪刀、一张纸,就能创造出如此美好、纯真、极富有情趣和表现力的艺术形象。"小剪刀,大艺术。"将剪纸艺术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他们热爱祖国民间艺术的情感,这也正是我们美术教师的梦想和追求。

推荐访问:剪刀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