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求职宝典

浅谈集美大社文创基地改造设计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2 08:59:05   浏览次数:

摘要:当今随着城市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使一些旧社区的老房子面临老化和废弃,其中不乏具有特定意义价值的建筑。如何利用这些有价值的建筑,并给社区带来社会经济效益,是大多旧城改造规划设计的目标。

本文着眼于旧城改造中,当地历史文脉对片区的影响。在延续本地传统文脉的基础上,探讨关于旧城改造设计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可行性和效益最大化的协调。其本质是对于改造规划过程的探讨。

关键词:旧城改造;效益;过程;文化保护

前 言

城市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周围演绎着事物的兴衰更迭。建筑物作为一种能以固有形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事物,自然也不例外。为了满足人们日新月异的的生活需求,必然存在一部分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建筑或建筑群。在城市的更新进程中,旧城的改造规划,作为引导城市更新的手段和方法,在城市各处相继演绎。然而,改造规划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旧城改造普遍具有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等特点。才使得旧城改造成为当今城市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社会发展问题。

本文以厦门市集美大社文创基地改造设计为起点,强化改造设计中过程所占的分量,对旧城改造设计过程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实践与探究,以期赋予最后设计结果更多的价值。

一、项目概况

1.片区背景

1.1基地位置

基地处于陈嘉庚先生的故居,集美大社村,是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集美大社村位于厦门市集美区最南端,北面近山,南面靠大海,且临近嘉庚公园和集美学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古集美的发祥地。大社内部座落多所学校,有陈嘉庚先生亲自创办的集美中学,集美小学,集美幼儿园以及部分高校,故称“集美学村”。

1.2历史

作为古集美的发祥地,集美大社村由于临近大海,当地的人民都以捕鱼为业,在当时也是厦门有名的渔村。元末明初时期,陈嘉庚祖上陈氏氏族移居到这里,一直繁衍生息至今。对于当地的集美人来说,大社承载着几代集美人的历史记忆。

1.3产业结构的变迁

集美大社直到2002年厦门西海域整治前,本地大社人祖祖辈辈都靠海为生。2002年,厦门开始了对本岛西海域的沿海整治行动。200多户、1000多名大社人被迫告别几代人所依靠的大海。当时在大社附近有很多工厂,出租房屋给工厂,成为那时候居民谋求生存的主要手段。然而,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转型,当地许多工厂外迁,导致大社村内很多房屋空置,无人租住,不少当地人民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日子开始过得越来越艰辛。

2.片区现状

2.1建筑概况

片区内的建筑主要为三种类型:传统民居,普通平房,小洋楼。其中普通平房占绝大多数,超过总数的一半,传统古民居次之,小洋楼最少,且建筑物都为低层和多层建筑,没有超过24米的建筑。传统民居建筑大量采用花岗岩,釉面红砖等材料,配以灰白和黄色抹面,形成富有当地特色的建筑风貌。然而,由于过往土地政策的不同,大社片区内抢建违建屡禁不止,建筑与建筑之间相互穿插,形成了典型“城中村”,“握手楼’的格局。另外整体建筑质量参差不齐,破旧楼房和构筑物隐匿其间,严重影响当地的居民安全。

2.2环境现状

由于片区内建筑密度过大,建筑违章建设,导致许多传统民居被破坏,功能配套不足,致使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受到影响。楼与楼之间的缝隙已然成为居民日常户外生活的主要通道,开敞的公共空间寥寥无几。高密度的楼房也使当地绿化急剧减少,缝隙中的污水暗沟滋生蚊虫并散发臭味,严重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

2.3周围配套

基地周围座落有多所学校,有集美幼儿园,集美中学,集美达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南面有浔江社区居委会,派出所,西面有大社卫生部,中间有浔江社区活动中心等。但是部分配套使用率低下,其它商业配套远远不足,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二、项目设计的预期效果

1.设计理念

集美大社承载着当地祖祖辈辈的积淀,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嘉庚精神在当地深入人心,为人传诵至今。独特的饮食文化,富有想象力的歌谣戏曲,缤纷精湛的手工艺创作,无时无刻不在居民的生活中隐隐闪耀、熠熠生辉。

本次设计,通过改造设计,强化改造规划中对发展中片区的宏观调控作用,以项目基地为平台,将片区传统文化艺术带入大众的视野。本次设计将当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打造一个富有传统特色的现代文化创意基地。

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项目规划是为了营造一个属于文创人才的高端综合性配置的基地。集合文创人才、配套设施、科研技术,将工作、休闲、娱乐、旅游融于一体的具有复合功能的综合性文创基地。以点带面,通过发展文创基地,带动城市和地区的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经济水平和综合素质。

2.设计预期

2.1丰富多变的创作空间

设计多样化的创作空间,有利于激发创意人员的创作灵感和激情。多方位的创作空间可以满足不同企业的发展需求,引进企业入驻(刚创业的公司、品牌公司等),从而完善基地的整体效果。

使其功能覆盖更加全面化,使不同因创意产业而聚集在一起,形成创业、创意产业聚集地。规模化的发展氛围,能够形成相对完整全面的产业发展链条,使办公环境更加轻松、充满活力。

2.2安全高效的基地内部交通

通过拆除某些无历史价值的平房、危房,添加新的基地东西、南北向道路,继续保留基地内的美西路等,最终形成五横一纵的交通体系。道路分布均匀能大大提高基地的运转效率、促进了基地的产业运输发展、同时保障了创意人才的交通保障。

2.3个性化主题的环境

走在时尚前沿产业聚集地,直接展现出创意人员的品味和能力。建筑分为几大类,办公类的建筑层数较高、主要以简洁明朗为主。创意人才的工作室具有独立式和流动性的特点,规模小,但自由性非常高。建筑灵活性较大、层数较低。商业类建筑以盈利为目的,在最大限度的所见成本基础上,建立高层高端的建筑类型,吸引消费者。

三、项目设计过程

1.建筑的去与留的筛选, 旧建筑拆与留的比选

在设计过程中,首先确立建筑取舍的原则,如:

(1)硬性的规范要求:建筑类规范,建筑控制线,用地红线等。凡是与硬性规范相悖的建筑,都会按照规定处理。 都会采取舍弃的原则,进而拆除。

(2)建筑风貌;通过对每一栋建筑和区域风貌进行实地考察,对具有一定有良好保存较好、完好、很好风貌和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或片区进行保护。而对于消极影响片区风貌的建筑或其它构筑物,将给予整治、修缮或拆除。

(3)消防需要:为了保证每一栋建筑的消防可达性,在确立消防路线的同时,对于阻碍消防通道的建筑将给予拆除或整改。同时,尽量保持最小的整改换得尽可能大的消防效益安全。从而保证安全。

(4)建筑质量:依据现存建筑的质量,将建筑质量进行分级,对于较新的新建建筑或者建筑质量完好的建筑,会尽可能保存;对于建筑质量较差的建筑,或是其它简易搭建物,构筑物,将给予拆除或者整改。

(5)建筑功能:由于基地内部建筑多数为民房,居住空间已经过分盈余。对于其它较少或者特有的功能,如各类商铺,活动中心等,将选择性保留和整改。

(6)民意调查:通过对片区各类受众群体的民意调查,确定建筑的去留题。来确定房子的取舍。

2.风貌的协调统一

当地保留有相当多的闽南民居,但是大量的平房严重破坏了原有的建筑风貌,完全拆除所有平房并不是理想的办法。设计过程中,通过对保留平房重新粉刷表面,门窗屋顶等外表构筑物的改造,修旧如旧,达到整体风貌的协调统一。对于不得不拆除的建筑,通过设计手段重新对环境进行现代化的还原,达到风貌的保护效果。

3.业态置入与选择

基地西面临近尚南路,属于城市支路,拥有相较于大社其它道路更大的人员流量,因此将基地的西面作为主要的经济效益带,一层多数布置商业,且布置多个景观入口以引导人流进入。在嘉庚路和尚南路交界口处布置餐饮业将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对于尚南路中段和上段的临街面,由于和医疗,学校等配套隔路相望,因此将此处商业后置,临近道路布置停车位以提供支持。相较于其它临街面,东面大社路由于服务群体大多为本地居民,道路等级为社区道路,因此多不设立餐饮开敞型商业,这部分临街建筑将依据各自所处片区的功能选择自己独特的商业业态,例如文艺精品店,书画店等文化创作商业。

基地内部,主要依据保留建筑的格局和原有的文化产业,选择相应的业态置入。例如形道陶艺创作中心周围打造为陶艺创作中心;原有的社区活动中心打造为创客办公、管理办公格局的创客基地;东南地块联排的小建筑群则作为文创小作坊等。

四、设计总结

一个城市的快速发展,必然出现文化继承和创新,因此如何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素材,通过适当的规划手段,将成为设计者一直思考的问题。这些建筑和环境都具有历史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环境价值等多重价值,所以如何保护和再生这些珍贵的资源,需要我们在设计道路上不断探索。

同样的,对于我国民间文化等的保护,这一议题也由来已久。但是真正做到从保护器件到文化保护,建设以当地民间文化为主题的展览馆,博物馆,还是少之甚少。

因此,通过将改造思路细致穿插于改造的过程中,将民间文化产物和商业、文化产业相结合,以文化为形式和载体,展示和弘扬闽南文化,保护文化产业基地、保护好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基地,达到互融并且再生的目的,也不忘他的经济活动,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设计方法。

在规划设计、改造的过程中,还必须重视实用性与可行性,必须注重空间设计的合理性,从空间功能划分上做到动静结合,互动性与体验性要强化,强调他的文化性和旅游特性。此外,材料和结构是围合空间的必要物质技术手段,可建设计必须符合这两者的特性;在建筑环境上又是为空间营造某种氛围和创造舒适的环境。因此,在空间设计中必须满足其技术要求。建筑为人所用,空间设计应该以人为本,从人的行为心理需求基础上进行合理改造设计、规划设计。并真正的做到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旅游的品牌。

大社片区的整体改造在循序渐进的保护、修护、改造、更新、新建的建筑活动下,让片区风貌逐渐面对大家。充分挖掘他的文化价值、地域特色和经济价值,给片区的经济活动注入新鲜的文化产业基地和旅游,让集美大社区变身为集文化、商业、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业标识性景区,成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基地。

参考文献:

[1]旧城改造设计方法研究——以榆次老城区为例.乔蓉蓉.山西大学,2013-06-01.

[2]张文,王君.试论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Z].

推荐访问:浅谈 改造 基地 设计 集美大社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