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个人简历

浅谈部编历史教科书中插图的选取和使用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1 08:43:40   浏览次数:

目前,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已开始投入使用。就当前可见的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册来看,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插图类型多样,信息量丰富,与文字部分匹配度较高,是教科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就类型来看,部编教科书中的插图包括地图、文物图、人物图、遗迹遗址图、历史照片(场景图)等。教科书在插图设置方面的考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插图应当包涵较丰富的信息量,能够传达真实有效的历史信息。以地图为例,八年级上册第3课的《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反映了金田起义、永安突围、定都天京、太平军北伐和西征等多个重大历史事件,甚至还展现了1855年黄河改道的相关情况。这一课篇幅较重,如果能够以地图为抓手展开教学,则可提纲挈领,以点带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课还设置了一幅李秀成肖像图。乍一看,可能会觉得该图为绘画作品,可信度存疑。实际上,受《劝世良言》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的領袖,普遍排斥偶像崇拜,也很难接受人物摄影和绘画。这幅肖像图出自曾参加过太平天国、并亲眼见过李秀成本人的英国人呤俐所著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再结合曾到过天京的英国翻译官富礼赐所著《天京见闻》等资料对忠王金冠的描述,可以证明此图在细节上较为写实,还原度颇高。

其次,插图应具备相当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能够帮助学生勾连历史线索,建构知识体系。以陶器为例,七年级教科书选取了从新石器时代到隋唐时期的陶盆、陶钵、陶觚、陶盘、空心砖、瓦当、画像砖、陶俑等一系列陶器,涉及灰陶、红陶、白陶、黑陶、彩陶、彩绘陶和釉陶等各种陶器类型。每一件陶器,都具有特殊的艺术内涵和史料价值。如兵马俑再现了秦国气势恢宏的军阵场面和秦朝高超的彩绘陶艺术;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反映出唐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水准和唐三彩的独特艺术魅力。以这些插图为线索,再结合对相关时代政治经济情况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古代陶器演化进程,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发展脉络。

最后,插图还应当充分反映真实的历史情境。如八年级上册选用了大量既蕴含丰富历史信息,又具备强烈现场感的历史照片。如第22课有两幅关于中国战区受降仪式的插图,一幅为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的场景图,一幅为何应钦代表中国接过投降书的场景图,多层次展现了受降仪式的相关情况。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进入历史情境,结合图片设置问题,锻炼历史思维能力。

部分图片,特别是文物图,如果不加以解说,理解起来就会发生困难。教科书采取了加注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如七年级上册第5课有一幅插图《利簋及铭文》。利簋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通过利簋上的铭文,考古学家测定出了牧野之战的确切时间。教科书通过脚注的形式,对该文物做了解说。又如该册第7课有一幅插图《铜冰鉴》。铜冰鉴由一个方鉴和一件方尊缶组成,是战国时期贵族用来冰酒的器具。教科书在图注中,对该器物做了简要说明。

当然,教科书篇幅有限,不可能对每幅插图做充分解说。为了方便教学,与教科书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设置了“图画说明”栏目,对一些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插图做了较为详尽的解读。

总之,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十分重视插图的功能和作用,在插图设置方面有很多细致的考量和设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插图展开教学,做到图史结合,让学生通过看图、识图、读图乃至讲图,养成时空观念,触摸和感受有深度、有温度、有形象、立体化的历史。

推荐访问:插图 浅谈 选取 历史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