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入团申请书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互通性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3 08:53:55   浏览次数: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有事物的发展规律以及变化,寻找其中的逻辑以及本源。也正因为哲学是研究所有学科的科学,所以当中也有对社会、政治、经济、艺术等多种方面的研究。后现代主义是通过现代主义和现代性的解构展现其基本脉络的,其实质在于重写现代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属于现代唯物主义,但它又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现代”中露出的“后现代主义”的端倪,并加以批判审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后现代;艺术;互通性

引言: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哲学,是一门科学。而艺术设计,就当今社会来讲是一系列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随着社会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后现代艺术创作也越发多元化,实际上也可以称之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后现代主义艺术这一概念包含着众多表达因素,艺术创作是在图形本体的基础上进行不同角度的创造改变行为,从而达到传播某种信息的目的。这就体现出这种思维离不开方法论,也离不开艺术语境,但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实践,会相应产生不同的结论。

一、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设计与思维

(一)后现代艺术的定义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艺术)并不是一种统一的思想或艺术流派,而是一种艺术文化风潮以及对待这一时期知识的态度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美术界乃至于世界范围内最时髦的话题,然而没有任何一个源于西方的学术名词像后现代主义这样被赋予了如此丰富的多义性和歧义性。后现代艺术亦可以定义为是这样一种方式:借用一切往昔的艺术手法或当下现成的视觉媒体,来表述自己的感情或者思想。

西方人真正把“后现代”作为一个理论命题用在艺术学上,是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艺术在经历60年代反艺术诸流派的“围剿”后,传统绘画几乎濒于“灭绝”了,甚至于极少主义艺术家贾德就曾宣称:绘画“死”了。他们再不必捆绑着双手,枯坐在没有画架画幅的画室里,瞪着窗外的天空,诸如印象主义一般的挖心搜胆地想新怎样绘画了。

(二)后现代艺术的思维方法

斯宾诺莎曾说,“任何规定都是一种否定”,将后现代主义划分为激进后现代主义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第一是反中心特征;第二是反本质特征;第三是反整体特征;第四是反理性特征。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艺术进入了后现代主义时期。后现代艺术的特征表现在“迭代性”、“二次书写性”、“语意性”三个方面。后现代艺术的众多作品都表现出回到绘画和雕塑的原有范畴中来,是后现代艺术必由之路。与此同时,各种无视技艺、反对技艺的观念被抛弃。从传统艺术到现代艺术,所有的技术问题,不管是人体解剖还是空间透视,不管是具象还是抽象,不管是色彩还是造型,都已得到解决,没有任何未竟之业留给今天的艺术家。

二、后现代主义艺术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的联系

(一)后现代艺术的“迭代性”与主观性原则

“迭代”一词产生于后现代艺术的表现中,在表现形式和过程中将相关或不相关的事物进行融合、杂糅,以追求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在创作过程中追求“混态”,而非传统雕塑、传统绘画等单一型作品。

后现代艺术的这种思维也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主观性原则相一致,使得艺术能够充分认识到人在社会活动以及创作时的主体地位,在确定创作中心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根据主体定位继续使用迭代思维(个性生成),就会使作品充满无限可能。

(二)后现代艺术的“二次书写性”与整体性原则

之于后现代艺术来讲,将物品在艺术创作中“二次使用”是对艺术主体以及主题的客观性认知使用,亦可进行角度变化来导致“二”。具体来说就是将物体或产品的“边界开放”,也就是进行边缘拆分再重组或整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包含的整体性原则主张对待事件或将事物进行整体看待,而不是独立某一部分进行评价,如建筑大师盖里所设计建造的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以及后现代大师矶崎新的建筑作品《筑波中心》,这两个后现代艺术建筑方面做卓越的代表便是很好地体现出马哲的整体性原则与“二次书写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成果。

(三)后现代艺术的“语意性”与发展性原则

艺术中的语意性是时刻“生长”的,在艺术行业有这样一句话“相同在不同时间下会产生差异”,而这一差异也就是艺术作品不同的语意性,这些语意正确性需要我们进行选择,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艺术的研究提供了基本原则和合理途径,如发展性原则体现的静态研究中发现动态因素这一观点,进而帮助我们进行正确的分析并选择科学的方法。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趋势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前景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在于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马克思哲学具有时代性,彰显和阐扬马克思哲学时代性最根本的途径和方法,是对时代特征、本质进行反思,对时代问题进行科学的解答,包括立足于我们时代特有的问题和境遇,对中国当代社会和现实生活的本质进行准确的透视和定位。

(二)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趋势

后现代主义艺术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更加注重理论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策略,准确打击艺术和社会的痛点,有些艺术派别也有了新的进展,从针对设计有用物,转换为设计一个问题。而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与新历史主义的出现,又给后现代主义艺术注入一股全新的活力。而这正表明,后现代主义艺术正在流逝,其中的许多派别在退场的同时,纷纷发生转化或转向,从而出现更多新派别。

结语: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东方和西方的关系等一些重大问题上具有一定程度的互通性,两者在当代的相遇根源于同一个目标,不仅仅在于之前所阐述的后现代艺术特征与主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等原则的互通性中,还表现在艺术创意及实践中,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对艺术有了一定的认知后,人们通过对于该艺术设计的联想来产生创造性的思维逻辑。人类在对于创作艺术作品时离不开科学的方法论作为实践指导,从而达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由这种艺术创作引发的人类思维是多元化的,后现代艺术设计引出的思维也正是有目的性的人类行为,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方面更好的融合于設计方法中,创作出更为科学的艺术形式及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斯宾诺莎:《伦理学》,1677年版

叶丹:《设计思维》,中国新工业出版社,2015年7月第一版

蒋逸民:《社会科学方法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唐盛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新解》,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杨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在当代的相遇》,2000年02期

推荐访问:后现代主义 互通 马克思主义哲学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