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入团申请书

张家口市雷暴气候变化特征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6 08:40:08   浏览次数:

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选取1960—2013年近54年以来的张家口市地面气象观测站雷暴观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数据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冬、春、夏、秋四季分别为前年12月至当年2月、3~5月、6~8月和9~11月。

1.2 研究方法

雷暴日数变化趋势: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计算, 以倾向值表示变化程度, 单位为d/10a;M-K突变检验方法,即通过计算正、反向样本序列的统计量UF和UB,然后利用两者的变化特点分析样本序列的变化趋势。UF≥0表明序列呈上升趋势,UF≤0则表明呈下降趋势,UF=0表示持平,而且当UF值超过1.96临界线时,表示显著上升或显著下降。如果UF和UB两条曲线出现交点,且交点在临界线之间,则交点对应的时刻便是突变开始的时间。

2  结果分析

2.1 年雷暴日年变化特征

图1揭示了张家口市1960—2013年逐年雷暴日变化趋势,近54年张家口市平均年雷暴日为37.7d,属于中雷区范围[12]。由图可以看到,雷暴日大值区集中在60、80及90年代,尤其是80年代中后期年雷暴日明显偏多,70年代发生雷暴次数相对偏少。最大年雷暴日出现在1970年,为50d;其次是1990年,为49d;最小雷暴日为25d(2007年),最多雷暴日是最小值的2倍,说明张家口市雷暴日年际间相差很大。从整体上看,近54年张家口市雷暴日呈现逐年减少的变化趋势,其变化趋势通过了α=0.05的显著性检验,可见该市雷暴日大约以1.21d/10a的倾向率进行减少。

2.2 季、月雷暴日变化特征

统计表明,1960—2013年期间,除冬季外,张家口市其余3个季节均有雷暴天气发生。春季、夏季、秋季雷暴日数占全年雷暴总日数分别为12.3%、72.8%、14.9%,因此夏季成为该地区雷暴高发季节;季雷暴日数逐年演变趋势表明(春、秋季图略),春季雷暴日数最多为10d(1967年),最少仅有1d(1974年、1976年、2007年);秋季最多为12d(1995年),最少仅有1d(2012年);夏季雷暴日数最多为40d(1970年),最少为15d(1972年)。春、夏、秋三季最大雷暴日相当于最小值均在2倍以上,说明了各季节雷暴日同样具有年际间差异较大的特征。

从年际变化看,54年中春季和秋季整体变化趋势不明显,雷暴日数围绕均值上下波动,但夏季雷暴日逐年减少的变化趋势较明显,线性趋势方程通过了α=0.05的显著性检验,可见张家口市夏季雷暴日大约以1.29d/10a的倾向率减少,也说明了该市年雷暴日逐年减少主要是由夏季雷暴日减少造成的,见图2(a)。进一步分析了夏季各月雷暴日年际变化趋势发现,6、7、8月雷暴日逐年变化均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差异较大,7月雷暴日数下降趋势最明显,线性趋势方程为y=-0.0815x+12.446,且通过了α=0.05的显著性检验(其余两月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可以认为7月是该市夏季雷暴日减少的主要原因。

2.3 雷暴日突变检验

张家口市1960—2013年年雷暴日的M-K突变检验结果见图3,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即u0.05=±1.96。由图3可知,54年中张家口市雷暴日存在两个关键突变点,一个是从1971年左右,雷暴日有一个明显减少的突变趋势,直至1984年雷暴日一直在低位震荡,从1985年起雷暴日开始缓慢上升,到1998年前后,雷暴日第二次出现了明显减少的突变趋势,之后一路下降。根据UF和UB区的交叉点,可以判断这两种减少的突变分别从1971年与1998年左右开始。

2.4 雷暴产生和消散的方位特征

图4分析了张家口市1960—2013年雷暴生成和消散方位。由图4(a)(b)可知,雷暴在测站的8个方位都可能出现,也都有可能消散,但各方位出现频次及消散频次相差悬殊。在NW方向雷暴出现最多,占总数的30.1%;SW次之,占总数的20.2%;以E、SE方向最少,分別占总数的3.7%和5.5%。消散方面,以SE方向最多,占总数的40.4%;E方向次之,占总数的21.1%;以NW、W方向最少,各自占总数的1.8%。另外,54年中过顶雷暴出现649次,占雷暴总数的26.8%。

3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1960—2013年张家口市平均年雷暴日为37.7d,属于中雷区范围。雷暴日大值区集中在60、80及90年代,雷暴日年际间差异很大。从整体上看,近54年张家口市雷暴日大约以1.21d/10a的倾向率减少。

(2)夏季是该市雷暴高发季节,平均雷暴日为27.5d。夏季雷暴日大约以1.29d/10a的倾向率减少,说明了该市年雷暴日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雷暴日的减少,而夏季雷暴日减少主要是由7月份雷暴日减少造成的。

(3)54年中该市雷暴日存在两个关键突变点,一个是从1971年左右,雷暴日出现了明显减少的突变趋势;1998年前后,雷暴日第二次出现了明显减少的突变趋势。

(4)雷暴在测站的8个方位都可能出现和消散。在NW方向雷暴出现最多,以E、SE方向最少;雷暴以SE方向消散最多,以NW、W方向最少。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S].北京:气象出版社,1979.

[2] 刘梅,魏建苏,俞剑蔚,等.近57年江苏省雷暴变化趋势特征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0,26(2):227-234.

[3] 杨竹云,孙亚林,古书鸿,等.勐腊县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2):193-198.

[4] 陈思荣,朱伟军,周兵.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J].大气科学学报,2009,32(5):703-710.

[5] 叶殿秀,张强,邹旭恺.三峡库区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3):37-39.

[6] 张美平,敖淑珍,刘翔,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近46年来雷暴气候的统计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04,15(1):66-73.

[7] 王永中,段练,陈会芝,等.成都地区雷暴的天气气候特征[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5,20(3):341-346.

[8] 刘维成,陶健红,邵爱梅,等.雷电监测预警预报技术简述[J].干旱气象,2013,32(3):446-453.

[9] 吴孟恒,田艳婷,崔海华,等.2003—2008年河北省雷电灾害特征统计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0,19(1):21-25.

[10] 孙丽,于淑琴,李岚,等.辽宁省雷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0,26(1):59-63.

[11] 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 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推荐访问:张家口市 雷暴 气候变化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