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入党申请书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的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0 08:36:59   浏览次数: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情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认识主体结构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总是要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才能折射出来。

而中学生的情感往往带有极强的游移性,不善于用理智控制情感,却常常以情感影响理智,这种消极情感因素可具体分析如下。

1 物理学习中消极情感的成因

广东电视台和《中国青年报》分别作过对低年级中学生听众和观众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低年级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是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刚进入初二或高一阶段的学生,他们对物理课的学习还是很感兴趣的,能意识到物理知识在科技、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想学好这门学科,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但随着学习的深人,一部分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逐渐从主动变为被动,甚至还有不少学生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中积极的情感因素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学科情感,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1。1 教师的消极情感影响

首先,教师缺少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可借鉴的实际做法。虽然,情感教育的理论研究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但是,具有现实意义上的指导和借鉴的做法是很少的,同时,由于学科特点,在物理教学中情感关注就更少了。就有物理教师这样说过“我们也认识到了情感的重要性,特别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但是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无法像文科的那样容易做情感处理,而且具体的该怎么做很多物理教师也不知道怎么做”,没有理论指导这也是现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重知轻情”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教师受到职业倦怠的影响。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不能够顺利应付职业压力而产生的各种不良心理反映,是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而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衰竭状态。教师职业倦怠的后果可能会导致教师职业热情、兴趣消失,消极应付工作,职业兴趣转移,对于教师身心造成影响。

由于教师的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还要适应国家、社会对教师人才的要求变化之快。如果教师不能够有效地适应变化,释放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而且会造成教师的心理情感障碍,产生职业倦怠,最终会把这种消极情感迁移到学生的学习热情上。

1。2 不良物理教学妨碍了学生学科情感主体性发展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有主体性的人,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因此,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是对个体主体性的培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那么,什么是主体性教育呢?就着眼于学生的主体性及其培养问题来说,主体性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增强和发展人的现代性、有效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过程,通过主体性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现代思想、自我意识,能有效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自主地进行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的人。

以往的物理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偏差,往往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重教师而不重学生,如老师把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甚至连物理实验结果等讲细讲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学表演,往往就被认为是一节好课;(2)重管教而不重自觉,如物理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自我调控、独立判断;(3)重统一而不重多样,如学生几乎没有可能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或自行规划、安排学习进程,教学要求强求一律,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得不到承认;(4)重传授而不重探索,如将学生视为承受物理知识的容器,教学中一味填鸭灌输、包办代替;(5)重继承而不重创新,如只让学生做大量的物理习题,不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6)重结果而不重过程,只让学生记住前人探索的结果,不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7)重考试成绩而不重全面发展,如只关注学生的物理考试成绩,不重视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一切不仅造成了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下降,学业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学科情感主体性发展。

1。3 不良师生关系的影响

教师和学生构成了中学物理教学两个重要的方面。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反之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满意,或受到教师的漠不关心、过多地指责等,都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变坏,从而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继而教师一上课心里就烦,对教师所讲知识也烦,甚至跟教师产生对抗,你让这样做我偏那样做,学生的这种不良情感必然导致知识的传授过程滞阻,宛如向板结成一块的花盆中灌水,虽然上面满溢,可是实际渗透滋润不多。

2 物理学习中消极情感转变的对策

新课程理念也要求现代的教育要关注学生情感世界的发展,所以老师应该用情感去调动学生的上进热情,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完善自己,最终转变和完善学生的物理学科情感。

2。1 提高教师职业素养,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言为心声,情动于意而形于色”,如果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哪会有讲课时津津乐道的热情和笑容可掬的神情呢?有哪会获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呢?教师应敬业为先,应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知识,防止职业倦怠期的到来,以饱满、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纪的奥秘,这样就会对学生学习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

教师要热爱、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应过多地苛求、指责,而应耐心地帮助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们都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期望。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双向的,但由于中学生心理发育尚不健全,因而教师处在主导的地位上,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的不同,群体和个体的差异,主动采用相应的感情交流途径与方法,要正确理解“师道尊严”的内涵,清除盲目的“唯我独尊”的心理。

教师可不定期的进行一个小问卷调查,也可设立师生情感交流信箱,搭建师生情感交流的多种渠道,主动积极地营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2。2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教学形式多样化、灵活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再好看的电影看多了也会烦;再悦耳的音乐听多了也会厌;再美味的佳肴吃久了也会腻。所以,要有“变式”课堂。新课程理念同样告诉我们,物理教师的教学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改变。只要课程目标不变,课堂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换汤不换药”,最终达成学生学习方式、学科情感的转变,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2。2。1 物理实验可以多样灵活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切忌千遍一律。实验不一定非要用专业的实验器材,非要到实验室才可进行,实验过程和实验器材的选取完全可以是多样灵活的。例如,学了光的反射成像后,让学生把家里的金属勺拿来用作凹面镜和凸面镜观察,看到了放大的虚像和缩小的虚像,学生感觉特别有趣。用一个皮碗吸在课桌壁上挂衣服或钥匙等来探究大气压的作用。学生无不感到快乐。实践表明,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训练是调动学生动手和动脑积极性的一项有效措施。要力使学生感到设计性实验有探索价值和有设计的必要,并能引起兴趣。能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学科感情。

2。2。2 物理探究可以多样灵活

物理探究教学是现在热门的教学形式,但也不能千遍一律,根据具体情况,没有必要要求它的完整性,可以“断章取义”,多样灵活。

例如,在上《欧姆定律》这课时,教师可以只通过演示实验讲清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至于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以及归纳得出定律,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进行分析比较、归纳,也可阅读课文后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小结,再及时给予习题巩固,加深理解即可。按探究的性质可分为实验性探究和调查性探究。例如,“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可以通过借助实验仪器或设备进行实验性探究,也可以“通过观察,探究自然界中的霜、雪、雨、露等天气现象”进行调查性探究。

2。2。3 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安排可以多样灵活

教师要吃透教材,钻透学生,随时调整教学安排,以满足学生学智、情感发展的需要。例如苏科版的物理教材,本来《热值》这一节内容安排在《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这一节之后的,但我先上了《热值》这一节内容之后才讲《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这一节。这样学生可以先了解到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可以通过做功转化为机械能,再了解热机就是例子, 而热机的应用已与我们社会发展一刻也不可分割了,这样让学生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以及带来的环境影响,引导学生关心科技发展,增加社会责任感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为以后的人生价值理想打下基础。笔者认为,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学智、情感认知上有一个递进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以激起学科情感共鸣。

再如,每周星期一,众所周知,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感觉特别的“困”,尤其上午的最后一节课。看到学生有气无力的样子,我经常采用学生分组讨论,自己阅读课本,创设有趣物理情境来调动学习气氛,有时我干脆让他们趴在桌子上先小睡五分钟再上课。这样学生学习兴趣不但调动起来了,也营造了和谐学习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2。4 创设物理情境多样灵活

物理教学离不开具体的物理情境,好的物理情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例如,在讲固体压强时,一般老师会让学生用两个手指摁在一端已削尖的铅笔两端。我不但如此,我还利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在课的开始时,我先播放了一段《泰坦尼克号》中露丝在船上低等舱参加穷人的party时表演双脚直立的视频。镜头显示露丝双脚直立一瞬间表情很痛苦,这时我立即使画面处于静态,由此要探究的物理问题产生了,这个情境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也不言而喻了。

2。2。5 配套训练可以多样灵活

改练习为训练,其目的在于打破传统的习题训练模式,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这里的配套训练包括想一想、练一练、做一做三个部分。其中“想一想”的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练一练”的目的在于温故知新,促进学生实现懂、会、熟、巧的转化;“做一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把知识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起来,从实际的角度理解物理知识,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物理学科情感。

2。3 运用物理学的美感,促进学生学科情感的发展

自然界是按照简单、和谐、有序、合理的美学原则来创生和发展的,反映这些规律的科学也是美的。物理学正是反映这些美丽的自然科学之一。如:物理规律美,充分体现了多样性的统一,牛顿运动定律,把力和运动(经典)统一起来,万有引力定律把天上人间成为统一天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纵横于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呈现美丽的七色光带,这七色光带通过三棱镜,又统一为白光,真是集和谐、奇异、简洁为一体。物理学中的物理规律和谐统一,公式简洁对称,实验的巧妙精湛,都放射着美的光芒,在教学中应在教授物理知识的同时,把物理学之美也传给学生。美感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科情感发展。

2。4 运用物理学史、国学等进行励志教育

物理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发现和认识的历史,它揭示了物理学发展的规律及其内在逻辑性。物理学史集中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现象、规律和本质的历程。它包含方法论和认识论,包含着探索者的思索与创造、艰辛与悲欢,有着众多的矛盾,所以其过程丰富多彩、复杂曲折,任何一个具体的物理知识和理论体系都是汇集了许多人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常常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才能迈出有意义的一步。例如焦耳测量热功当量用时34年,大量的数据和实验方法为热功当量提供了确凿的依据;为弄清雷电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做了震惊世界的费城实验,证明其与摩擦起电是同一种电;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皇判终身监禁等。

早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物理学家朗之万就指出:“在科学教学中,加入历史的观点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引入物理学史,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论思维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情感,形成辩证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现在国学热已弥漫全球,这是因为我们的国学闪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所以我常利用古人经典事例和经典名句激励学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就是自觉地练习、预习、复习;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学,你一旦学会了自学,今天学到的不但是知识,更是能力,明天走向社会收获的更是辉煌的未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重于学习别人的知识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别人的知识,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导致疲乏及危险而丧失学习动力和兴趣,说明学习与思考结合是何等的重要。……

这样的励志教育可催生学生结合学习切身感受进行自我反思,从而激起他们思维方法上的转变和学科情感的跃进。

转变和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情感对策很多,只要我们能做教育的有心人,它将无处不在。

推荐访问:因素 物理 情感 新课程理念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