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入党自传

长春岭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2 08:39:18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长春岭地区扶余油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粒度分布特征、测井相特征等沉积相标志的综合研究,确定了该区主要为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主要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废弃河道、席状砂等。结合区域沉积相资料,根据测井资料、砂体分布特征、岩心微相剖面对本区扶余油层储层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

【关键词】长春岭地区;浅水湖泊三角洲;扶余油层;沉积微相

长春岭地区是指新民油田以东-拉林河以西的沿第一松花江两侧地区,面积约1700平方千米。研究区构造上位于扶新隆起带以东,包括长春岭背斜的的大部分。长春岭背斜带为一北缓南陡北东走向倾没于北东方向的长轴反转背斜构造[1-3],背斜长轴近50km,短轴5~10km。构造幅度差异较大,构造高部位海拔-440~-700m,构造低部位海拔为-1600m。区内断裂十分密集,T2层断层以NNE向和SN向为主,而近SN向断层最发育,全部为正断层,延伸长度一般3~8km,断距为15~80m。本区是近年来油田评价热点地区之一,具备一定的石油资源潜力,研究本区的沉积微相特征对于下一步的评价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1、沉积相划分依据

1.1岩石学特征

根据研究区薄片鉴定资料和粒度分析资料可知,该区扶余油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杂基的含量在9.50%-14.82%之间,粒度较细,细砂岩占绝对优势,占到近50%,粉砂岩次之,分选程度以中等为主,结构成熟度较高。填隙物主要是泥质杂基,硅质和碳酸盐胶结物。

1.2沉积构造特征

沉积构造是沉积物和沉积岩中最常见、最直观的重要标志,它是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在沉积物内部或其界面留下的各种痕迹,是沉积相分析和恢复沉积环境的重要依据[4]。通过岩心观察描述,研究区扶余油层的碎屑岩沉积构造主要为牵引流成因的冲刷构造和各种各样的层理构造,如冲刷面、交错层理等,为河道牵引水流沉积的产物。

1.3测井相特征

测井曲线是判断沉积微相的标志之一,其变化幅度、形态、顶底接触关系及曲线的光滑程度均能反映沉积物沉积时的水动力条件、物源供应的充足与否,以及沉积速率变化等环境因素[5]。其中箱形、钟形或箱形与钟形等的组合,表现为高能水道的沉积特点,齿状、指状为天然堤和决口扇等的沉积特征,较平缓曲线为水下分流间湾沉积特征

2、沉积相平面展布

通过对研究区岩心相分析、测井相分析,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微相标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单井相分析及连井剖面相分析,结合小层砂岩厚度图,编绘了扶余油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其中第13小层沉积时期(图3),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水上分流河道,呈交叉条带状分布,分流河道从东南和西南两个方向流入该区,向北流出,分流河道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并在西部M119-Y41-Y6-Y101-Y1分布一条分流河道,在研究区东部L22井-L12井-L4井-S38-2井-S38井-S38-1井分布一条分流河道,在各分流河道间发育水上分流间湾沉积。

3、沉积演化

通过单井、连井及平面沉积微相分析,研究区扶余油层的沉积环境总体上水体较浅,以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背景为主,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的水上分流河道和水上分流间湾微相,其次为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与水下分流间湾和席状砂微相。垂向上由下至上,沉积演化过程是:F13至F4小层沉积期,沉积水体较浅,主要发育浅水湖泊三角洲平原水上分流河道与水上分流间湾沉积,水上分流河道呈交叉的条带状分布;F3小层至F1小层沉积时期,发生明显水进,在研究区北部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和席状砂沉积,在F1小层沉积时期,水进迅猛,整个研究区全部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发育水下分流间湾和席状砂沉积。

4、结论与认识

(1)综合多沉积相标志的分析,长春岭地区扶余油层砂体成因类型主要为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并可进一步细分为水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废弃河道、席状砂等。其中,分流河道是本区最重要的储集砂体。

(2)本区垂向上由下至上,经历了一个水退-水进的过程,主要表现为:F13至F4小层水上分流河道为主的沉积在F3小层至F2小层转变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在F1小层沉积时期迅速水进,整个研究区全部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发育水下分流间湾和席状砂沉积。

参考文献

[1]张明学.长春岭地区登娄库组沉积相特征[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12-14.

[2]蒋鸿亮,张明学,霍玲等.松辽盆地北部泰康地区萨尔图油层二、三砂组沉积微相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30(3):14-16.

[3]彭学红,何贞铭.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地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特征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30(6):198-202.

[4]胡学智,鲍志东,那未红等.松辽盆地南部扶余油田泉头组四段沉积相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29(3):334-341.

[5]邓宏文,吴海波,王宁等.河流相层序地层划分方法——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扶余油层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7,28(5):621-627.

推荐访问:油层 扶余 长春 沉积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