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入党自传

中国城市青年生活形态调查_调查报告完整篇

作者:jnscsh   时间:2020-07-21 12:20:58   浏览次数:

  中国城市青年生活形态调查_ 调查报告

 与改革同步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孩子如今已经到了就业、“适婚”的年龄。与上一代人相比,当今的城市青年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生活方式有了怎样的变化? XX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父母必读》杂志对当代中国城市青年价值观念及生活形态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并于近日公布了调查结果。

 中国城市青年基本概况 当代城市青年研究关于城市青年的界定具体描述为:生于 1978 年-1981 年,现在年龄在 23 岁-26 岁之间的青年;包括:大学生、研究生、已参加工作人群等等;在所在的城市至少居住三年,并且以后长期在城市生活。

 之所以对城市青年进行这样的界定,并把其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提出来进行专门的研究,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是由于这个群体有其独特的成长背景,而且他们即将成为社会的主流,他们是一个孕育社会未来的群体。

 参与此次调查的 1040 人中,年龄分布均匀,男性为53.8%,女性为 46.3%,其中独生子女占 57.8%。从就业情况看,80.4%的人有固定工作,6.1%的人有临时工作,有 5.1%是学生,还有 8.5%的人没有工作。

 从收入看,34.6%的人月收入在 2000元以上,月收入低于 1000 元的占 24.1%。

 人生价值观传统和独特兼有 调查显示,当代城市青年的人生价值观既有传统的一面,又有其独特的一面,一方面,约有 83.4%的人同意“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85.2%的人认同“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68.9%的人同意“奉献与索取应该是平等的”;但在涉及个人价值和利益关系时,当代城市青年就表现出利己的价值观,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42.9%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利益关系”,38.4%的人同意“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的观点,63.2%的人认同“人生应该及时行乐”的观点。

 当下社会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一直是全社会呼吁和鼓励的。此次调查问卷中显示出多数青年人责任感还是比较强。在被询问对“如果周围有人做违法的事情,只要不危害我的利益,可坐视不管”这一观点的看法时,只有 7.69%的年轻人表示完全同意,比较同意的占 19.90%,而不同意也不反对的占 31.06%,而比较反对和完全反对的比例达 41.35%。

 年轻人要学习把人生价值观生活化 XX 大学教授张颐武 对青年人人生价值观既有传统的一面,同时又有独特的一面,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说明年轻人明白抽象的道理;另一方面,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具体事件时,眼前的生活经验常与他们原有的理论脱节,他们选择的结果会背离原来学到的道理。这是价值观和日常具体事物两个层次的问题,体现出年轻人的人格两面化。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出现了很多新问题,而这些问题是青年用原来学到的理论无法解释的。比如在市场经济中,利益经常成为人与人建立关系的基础。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育一直抽象地教育学生,忽视了把价值观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因此当这些离开学校的年轻人遇到新问题时,就会把原有的道理忘在一边,他们还无法很好地掌握抽象与具象间的平衡。

 对这种脱节不必过分紧张,这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习把人生价值观生活化,弥补人格的裂痕。具体的方式很多,比如现在正在开展的礼仪教育,我们就可以从恰当掌握身体接触的距离着手,通过掌握规则,把这些东西内化成为自身的精神。

 青年人压力主要来自工作 青年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个体在这一时期往往面临许多来自内外部的压力,能否适应压力对于今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总的来看,当代城市青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经济方面的压力。其中,选择工作压力的人为 437 人,比例为 42%;选择没有压力的人为 269 人,比例为 25.9%;选择经济压力的有 161 人,比例为 15.5%。

 压力能够激发斗志,也可能威胁人的健康,关键在于如何去应对压力。调查中可看出当代城市青年对压力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同时,他们面对压力多数人能够主动寻求社会支持,采取有效措施去调节自己,缓解压力。

 面对压力,八成人能够主动寻求社会支持,采取有效措施调节自己,缓解压力,而不是选择向社会发泄的方式解决不满;但在遇到困难挫折时,11.4%的青年选择退缩逃避,17.3%的青年束手无策。

 加强社会的支持系统 减少工作压力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沈杰 工作成为年轻人主要压力与问卷调查的人群有关。因为参与调查的人,大部分是刚上班或工作年限很短。对这群人而言,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工作会一直是他们的主要压力。

 从目前看,几种就业压力在现在聚合了:一部分是新增就业人口,也就是说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现在已经开始就业,另一部分是城市下岗人员需要再就业,第三部分是农村流动人口也需要在城市中找到位置。因此可以说,今天的年轻人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和压力,而且这种压力长时期内都不会有大的缓解。

 既然压力是存在的,如何缓解压力应是我们关注的话题。年轻人自身可做到的是要不断完善自己和充实自己,适应社会的选择,甚至具备一定能力后可赢得更多的机会。但缓解压力更主要的需要全社会整体运作。我一直强调应加强社会的支持系统。街道、学校、社区、社会团体、政府都应加入支持系统中,通过系统我们可以监控各地的就业情况,实行有效疏导,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对缓解年轻人工作压力是最有

  中国城市青年生活形态调查_ 调查报告 志的主编杜廼芳 造成城市青年对生男生女不再关心的结果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重男轻女”的观念是和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的。在生产力低下、劳动方式落后的年代,人们主要通过高强度的劳动获取生活资料。因此,男孩就是家希望。现在,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这一代父母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可能更注重后代本身的受教育程度、职业选择、生活方式,更关注他们是否快乐,将来能否实现个人价值等等。子女早已不是“传宗接代”的工具。

 而且,就当代城市青年目前的切身感受来说,男孩女孩已经不是他们家庭幸福和家庭生活水平的决定因素。他们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后代能否全面健康的成长,个性能否得到发展,是否能够得到更多人性化的关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调查反映出的结果和目前的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晚婚晚育成为普遍现象 当今城市青年的婚恋观念仍保留中国人传统的特点,但对网恋、婚外情、婚前性行为会等非传统的婚姻观念,不少青年也能接受。

 认为网恋可获得真正爱情的达到 25.2%;赞同婚前性行为有 34.8%,明确反对婚前性行为的仅为 25.9%;33%的被调查者认为婚外情是可以理解的。

 择偶观念已打破传统的“门当户对”,如今的青年在择偶时,比较关注对方的人品以及两人

  是否相爱和投缘等因素。除此之外,男性对于女性的身材相貌更加关注,而女性在选择婚姻对象时仍会考虑对方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晚婚已成为当今青年中的普遍现象。调查显示,男性打算结婚的平均年龄在 28 岁左右,女性打算结婚的平均年龄则为 27 岁左右。晚婚的结果必然是晚育,被调查者中打算要孩子的年龄平均为 29.7 岁。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秘书长、 《婚姻与家庭》主编左心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今天的年轻人对情感和性采取比父辈更加开放的姿态。虽然对于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情不应提倡,但也没必要大惊小怪,我们不能给年轻人框定一个范围,告诉他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以往“自我禁锢”发展到“自我约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方面要做的是引导而不能横加指责。

 虽然行为上年轻人越来越开放,但其实现在人与人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这也是为什么青年人结婚越来越晚的一个原因,当然此外还有其他因素,比如更加注重个人发展,更加注重自我。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的人越来越不容易相信别人,自然在情感中不容易投入。他们最需要学习的就是爱的能力。只有具备爱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在家庭中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索取,像调查结果体现的那样,男性看中女性外貌,女性看中男性的经济收入,这样的年轻人其实不懂得爱的本质。

 学会对自己负责,学会对别人负责是年轻人应达到的境界,虽然很难,但需不断努力。

 八成年轻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在谈到将来时,预期“非常乐观”或“比较乐观”的达到八成,占到 81.5%。其中,乐观程度最高的是健康状况,达 88.1%;其次是人际关系,达 76.6%,即使是排在最后的学业和工作前景,也被 72.9%的人看好。

 对于眼下的生活,55.2%的人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大家目前满意度最高的仍

  是健康状况,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占 81.6%,在人际关系方面,这一数字达到 76.6%,满意度最低的仍是学业和工作前景,但即便如此,也有 50.4%的人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

 但显然今天的年轻人仍然非常看中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有 62.4%的同意这一观点,持比较反对和完全反对意见的则占 12.53%。

 针对自身最关心的问题,前三名依次是人际关系、未来发展和经济收入。其中选择人际关系的达 53.2%。但对“知识”积累的关注率相对较低,排名仅居第七,比例为 16.4%。“思想/精神品质”则更不被大家关注,它的排名仅为倒第三名,关注率只有 11.3%。

 这一代年轻人与上代人乐观原因不同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张建新 从总体来看,当代城市青年对对于目前各方面的评价总体是良好的,同时,他们对于未来的预期均高于当前的评价,可见,当代城市青年是非常积极、乐观的一代,这种乐观和积极也与我国现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有一定关系。

 这一代年轻人与上一代人的乐观不同。我们刚从“文革”中走出来,国家百废待兴。我们之所以对未来乐观,是因为思想开放带给了我们希望。而今天的年轻人不同,他们已经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社会进步带来的美好生活。

 虽然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文化上的转型总是落后于经济。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 62.4%的年轻人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果这个问卷是在高校进行,一定不会有这么高的比例。

 大学生生活中利益之争相对少,学生普遍单纯,所们可以保留或张扬个性,不介意别人的眼光。但当他们走入社会后,就发现校园和现实落差很大,文化领域传统的东西仍根深蒂固,对他们而言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以他们那些个性步入社会后渐渐都退缩了。

 虽然目前年轻人对知识的积累已经对自身思想和精神品质不太关注,但

  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如果我们的经济再上一个台阶,如果中产阶级的阵营进一步扩大,这些有钱有闲的人自然就会追求精神品质,追求高质量的生活。

 ?[1] ?

  ?

  中国城市青年生活状态调查报告_ 调查报告

  与改革同步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孩子如今已经到了就业、“适婚”的年龄。与上一代人相比,当今的城市青年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生活方式有了怎样的变化?

  xx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父母必读》杂志对当代中国城市青年价值观念及生活形态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并于近日公布了调查结果。

  中国城市青年基本概况

  当代城市青年研究关于城市青年的界定具体描述为:生于 1978 年-1981 年,现在年龄在23 岁-26 岁之间的青年;包括:大学生、研究生、已参加工作人群等等;在所在的城市至少居住三年,并且以后长期在城市生活。

  之所以对城市青年进行这样的界定,并把其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提出来进行专门的研究,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是由于这个群体有其独特的成长背景,而且他们即将成为社会的主流,他们是一个孕育社会未来的群体。

  参与此次调查的 1040 人中,年龄分布均匀,男性为 53.8%,女性为 46.3%,其中独生子女占 57.8%。从就业情况看,80.4%的人有固定工作,6.1%的人有临时工作,有 5.1%是学生,还有 8.5%的人没有工作。

  从收入看,34.6%的人月收入在 XX 元以上,月收入低于 1000 元的占 24.1%。

 人生价值观传统和独特兼有

  调查显示,当代城市青年的人生价值观既有传统的一面,又有其独特的一面,一方面,约有 83.4%的人同意“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85.2%的人认同“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68.9%的人同意“奉献与索取应该是平等的”;但在涉及个人价值和利益关系时,当代城市青年就表现出利己的价值观,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42.9%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利益关系”,38.4%的人同意“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观点,63.2%的人认同“人生应该及时行乐”的观点。

  当下社会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一直是全社会呼吁和鼓励的。此次调查问卷中显示出多数青年人责任感还是比较强。在被询问对“如果周围有人做违法的事情,只要不危害我的利益,可坐视不管”这一观点的看法时,只有 7.69%的年轻人表示完全同意,比较同意的占 19.90%,而不同意也不反对的占31.06%,而比较反对和完全反对的比例达 41.35%。

  年轻人要学习把人生价值观生活化

  xx 大学教授张颐武

  对青年人人生价值观既有传统的一面,同时又有独特的一面,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说明年轻人明白抽象的道理;另一方面,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具体事件时,眼前的生活经验常与他们原有的理论脱节,他们选择的结果会背离原来学到的道理。这是价值观和日常具体事物两个层次的问题,体现出年轻

  人的人格两面化。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出现了很多新问题,而这些问题是青年用原来学到的理论无法解释的。比如在市场经济中,利益经常成为人与人建立关系的基础。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育一直抽象地教育学生,忽视了把价值观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因此当这些离开学校的年轻人遇到新问题时,就会把原有的道理忘在一边,他们还无法很好地掌握抽象与具象间的平衡。

  对这种脱节不必过分紧张,这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习把人生价值观生活化,弥补人格的裂痕。具体的方式很多,比如现在正在开展的礼仪教育,我们就可以从恰当掌握身体接触的距离着手,通过掌握规则,把这些东西内化成为自身的精神。

推荐访问:调查报告 中国 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