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思想汇报

基于科学素养的初中物理实践教学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1 08:43:50   浏览次数:

课本是教学之本,教师一旦离开而自我发挥,必然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如果仅局限于课本,不敢超越课本一点,那么教学就会变得十分狭窄,学生的知识面也就局限于课本,这不利于学生应用知识及拓展思维。因此,教学要依据课程标准,又必须超越课本。然而,超越要有个度,这个度就是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不能脱离课本。几年来,笔者在“依据课本,超越课本”的思想指导下,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进社会,开展与学科有着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紧扣教材,设计活动

1.细心备课,寻找学科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最佳契合点

南宋诗人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使物理课更出彩,必须辅助实践教学,发挥活动的育人功能。

首先,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从三维目标上整体把握和挖掘教材中适合青少年开展活动的知识点。例如,学习超声波时,可以介绍雷达知识;学习力的相互作用时,可以介绍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及火箭发射的简单原理;学习压强时,可以介绍现代建筑使用空心砖的科学道理;学习浮力和浮沉条件应用时,可以介绍我国造船航海史、航母、蛟龙号潜艇等。如果教师能经常把学科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不仅能使课堂有血有肉、生动有趣,还会使学生倍感兴奋和自豪,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也就顺其自然地达成。

其次,时刻关注世界及我国最新科技发展动态,适时把世界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与学生分享,如“磁悬浮”“超导现象”“神舟十一号”“天眼”等。在课前,利用几分钟时间和学生一起交流,把这些信息编成一些物理习题,学生非常乐意解答这些问题。这些活动为学生开辟了一条获得科学知识的渠道,扩大了视野,拓宽了知识,同时,也弥补了教材内容滞后于当代科技发展的不足。学生如果从小就能经常关心影响祖国和人类发展的重大课题,就能持续地激发学习的热情。

2.用心设计,努力使实践活动丰富而活泼

在学习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及其应用时,笔者用电吹风和乒乓球做了一个“小球跟我走”的趣味实验,学生看后都很激动,学习的热情高涨。学完熔化和凝固,让学生利用假期制作“冻豆腐”,让学生注意观察与普通豆腐相比形状上的变化,再让学生将“冻豆腐”取出自然解冻,并将其切开,观察其内部有什么变化,从而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体会物态变化的神奇。

这些小实验、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二、走进生活,真实体验

1.注重课堂,放眼课外

根据初中物理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有针对性的社会调查,尝试写调查报告,再进行相互交流与总结。经常开展这类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和谐发展、珍惜资源、重视环保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太阳能知识时,学生开展了关于太阳能热水器的社会调查。学生乐此不疲,有的查阅说明书,和前辈交流;有的走访商店向专业人员请教;有的上网查询,走亲访友……一周后,大家把调查报告拿出来相互交流。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新建造的房屋可以在整个屋面上铺上大型太阳能热水器,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经济成本,可以利用太阳能提供电能,并且将多余的电能并入国家电网,还可以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给居民提供热水。这真是经济环保、节能减排的好主意。

2.利用器材,自制模型

学生收集了航天飞机的原理和其在国防、经济建设中重要作用的信息,以及我国神州系类飞船的资料,极大地提高了制作模型的兴趣和信心。学生课余收集了矿泉水瓶、橡皮管、胶带、打气筒及其他必要的工具,自己先设计好模型,再动手制作。活动中,教师鼓励大家在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根据采集到的材料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让自己的个性在活动中充分展现。一位同学发现模型在发射时会东倒西歪,虽经多次调试,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几位同学相互商量,反复琢磨,从“火箭发射支架”的重要原理得到启发,用几根木棍做成支架,让“火箭”发射时更稳定。学生还兴奋地把模型命名为“神州十二号”,并编写了制作模型的说明过程及需要的材料。

三、不断反思,升华收获

物理学科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非常紧密,课本中也有许多适合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的内容。众所周知,要真正搞好物理学科教学,必须充分利用当地各类科普资源,开展各类科学实践活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也是他们巩固、深化、活化学科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学生逐步掌握科学方法、增强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陶冶高尚情操、树立远大理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教师在组织实践活动前必须关注活动的生活性

教师应该围绕教材内容充分挖掘各种教育资源,特别要充分利用社会上优质教育资源,如企业、研究所、展览馆、互联网等。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人人皆吾师,处处有学问。”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可以拓宽知识和加深理解课本知识,尤其是可以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而社会实践正是我们的学生最缺乏的东西,所以,青少年学生必须要补上“社会实践”这一课。教师在设计和安排活动时,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思考学生已经掌握的各学科知识点,并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学生已有经验来开展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能主动投入,德育工作也可很自然地渗透其中。这也有利于实践活动生动形象、可持久地开展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科学素养。

2.教师应关注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教师应该从学校课堂内外结合来综合考虑,从适应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来选择实践活动内容。例如,开展科普交流应注意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选题,尽可能多地选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最新成就,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多搜集、勤积累;開展观看视频及资料时应注意要在活动前向学生宣布观看目的、要求和程序,明确观看内容,必须强调组织性、纪律性,确保学生观有所获;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应注意要大力提倡创新,教师要经常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鼓励学生用已学到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进行创造性设计。在活动中,教师要始终关注每一个与安全有关的细节,及时做好教育和预防工作,以确保实践活动安全、顺利、健康地开展。

推荐访问:物理 初中 实践 科学素养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