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考察报告

低碳经济论文

作者:jnscsh   时间:2020-08-26 10:34:16   浏览次数:

  1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分析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作为

 国内最大的森林资源基地,是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点区域。

 本文通过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是否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 是否 具备发展优势以及低碳经济发展中需要面对的机遇与挑战着手。

 利用方法从结构分析入手, 对国有林区内部资源、 外部环境进行 全面分析,明确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 劣势、机遇、 威胁。

 1. 1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分析第一,森林资 源丰富,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是全国最大的国有重点林区, 林地面积 850.7 万 2,占全国国有林区 29.3,占全省 42.3; 活立木总蓄积 7 .9 亿 3 , 占全国国有林区 27.7,占全省的 52.6。

 广袤的森林为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系列法规出台,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软环境支持。

 2003年以后国务院 《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国 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等文件的出台对于国内的低碳经 济发展具有标志性影响。

 《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条例》 的出台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 低碳经济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 解决了森工的体制定位问题, 清晰 界定了森工的省级林业行政管理权限, 有效提升了森工在全省经济社 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森工企业能力提升,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基地保障。

 中国龙江森林工业总公司自身可以承担国内外大型林业科研项 目及森林调查、规划、基本建设工程等科研、设计、施工工作

 同国内其他省份相比, 中国龙江森林工业总公司对黑龙江省国有 林区低碳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提供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 另一方面提 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撑。

 第四,科研院所人力资源雄厚,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目前黑龙江省林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 71319 人,占国内林业系统 专业技术人员的 19。

 另外,黑龙江省拥有大专院校 59 所,共计 831 个科研机构,专

 业技术人员 120 万人,充足的人力资源为黑龙江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 济奠定了较好的智力基础。

 1. 2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分析第一,国有林 区森林管理尚需完善。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机制不灵活, 市场化程度欠缺, 严重制约了国 有林区的发展。

 另外,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现代 企业制度尚未建立,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 界限模糊。

 第二,森林资源危机还未得到根本缓解。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可采伐的森林资源濒临枯竭, 现有林分中, 幼 中龄林面积占 81.60,蓄积占 74.90,成熟林面积仅占 3.63,蓄 积只占 5. 79,大量的幼中龄林亟待抚育。

 第三,森工经济总量小,产业化水平低。

 2010年森工行业的增加值仅为 143 亿元,占全省的 1.4。

 森林产业发展滞后,接续产业投入不足,新兴产业发展缓慢。

 目前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收入仍然以木材生产为主。

 第四,国有林区产业落后,活力不足。

 一方面是森林的培育业投入较少, 发展后劲不足, 林业工业的发 展质量整体水平不高,效益较低 ; 另一方面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经营 深度不够,在发展中区域特征体现的较弱。

 目前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产业的现状, 还不能适应低碳经济产业 化发展的要求。

 第五,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利用与创新整合力相对落后。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林业企业和林业高校、 科研院所已经具备了 较好的林业发展所需技术, 但是由于林区发展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缺少 有效的沟通及合作机制, 发展中存在着低碳技术创新与管理同实践发 展脱节现象,造成低碳经济与创新整合力低的情况。

 1. 3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机会分析第一,振兴老 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

 在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紧密围绕国 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 发挥林区自身的优势和资源禀赋条件, 把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低碳经济的发展融入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 之中,加快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国有林区。

 第二,林业四个地位的确立。

 新时期发展国有林区低碳经济, 国家和黑龙江省政府给予了高度 重视。

 全国林业工作会议对林业的四个地位进行了明确, 进一步统一了 社会各界对林业的认识, 明确了林业发展任务、 发展资金及加大政策 扶持的力度,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

 第三,基础设施水平提升,民生质量改善。

 在国家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策略的刺激下, 黑龙江省国有林 区基础设施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

 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林区道路、饮水安全、供热等项目趋于完 善,推进了林区生活环境的改善。

 第四,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规划与实施。

 国家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经济转型规划的实施为黑龙江省 国有林区森工产业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机遇。

 天保工程的实施对于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发展, 主要解决的是生 态问题,而国有林区要真正实现全面、 低碳发展,依靠的是经济转型, 需要相关产业尤其是低碳产业的支撑。

 1. 4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威胁分析第一,缺乏完 整有效的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

 目前国家及黑龙江省政府出台的相应政策中对国有林区发展低 碳经济给予了相应优惠政策, 但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和稳定性较差, 造 成政策实施效果不佳。

 同时低碳经济发展中运行机制的不畅对当地低碳经济发展造成 很大威胁,重点表现为激励机制的不足和惩罚机制的不完善。

 第二,国有林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社会发展受限。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地理位置相对较为偏僻, 均处于边远山区, 交 通运输不便, 造成区域经济的不发达, 从而对国有林区低碳经济的发 展形成阻碍。

 第三,林地流失严峻,森林资源结构失衡。

 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在林地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 在发展中存在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毁林开荒、 超额采伐、 滥占林地现 象的频繁出现, 如不及时处理与解决, 将影响到今后林区低碳经济的 发展。

 第四,当地居民低碳生产生活理念薄弱。

 国有林区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并没有低碳经济的概念, 长期 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与绿色、低碳生产、生活观念相悖。

 在林区居民的生产中, 高能耗生产、 能源利用率低的情况普遍存 在,这些对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构成明显挑战。

 2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选择通过对国有林区低 碳经济发展的分析可以看出,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受多方 面因素影响。

 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来自内部 的劣势和外部威胁。

 因此,为更好地推动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低碳经济的发展, 本文尝 试性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进行设计。

 2. 1 战略思路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是建设低碳社会的总体框架, 是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容, 是增强可持续发展 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保证。

 新的发展时期, 国有林区须站在新的发展起点, 按照国有林区低 碳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完成其发展的历史使命。

 黑龙江省作为最大的国有林区, 低碳经济的发展中需要综合考虑 各方因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 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按照经济发展低碳化、生态发展经济化、 社会发展和谐统一化的战略思路,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

 经济发展低碳化是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最为重要的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国有林区经济发展中的能源、交通、消费、服务、 工业、农业、建筑的低碳化。

 要求国有林区经济发展中要采取相应措施调整产业结构, 推动产 业低碳发展。

 根据地区发展实际可选择优先或重点发展行业, 推进经济发展的 清洁、低碳化。

 生态发展经济化是在生态系统所承载的能力范围内, 利用林业系 统工程及生态经济学、 林业经济学的相应原理来改变林区的生产与消 费方式,挖掘可利用的资源,积极发展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

 生态发展经济化体现了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物质与精神文明、

 自然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

 社会发展和谐统一化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低碳化、 生态发展经济化 的综合统一。

 它包含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人的发展等几个方面内容。

 要求经济高效、环境合理、社会文明、人的行为和谐、社会系统 健康。

 因此,社会发展和谐统一化应是制定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低碳经济 发展战略思路重点考虑的问题。

 2. 2 战略目标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 水平。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低碳经济的发展, 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与环 境保护的关系, 根据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 依据黑龙江省 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低碳 经济发展目标进行设定。

 1长期目标———实现林区低碳经济发展。

 首先,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

 该产业体系的建立既包括传统高碳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 同时 还包括林区战略性低碳新型产业的发展。

 开发利用林区生物质能源、 可再生能源, 利用技术改造升级发展 林区新能源,为林区低碳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另外,积极发展林业经济,尤其是发展林业第三产业。

 其次,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国有林区低碳经济政策体系的建设应该包括经济政策、 产业政策、 能源政策、科技政策、人才培养政策等内容。

 通过政策的支持,保证国有林区低碳经济的有序发展。

 一方面,落实国家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 在国家政策的 支持与扶持下,依靠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 人才优势,明确发展方向, 积极发展林区低碳经济 ; 另一方面,抓住地方政府政策支持机会,强 化政府规划导向, 把政府指导和规范经济发展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 要依据,如政府补助、税收优惠、低息贷款等。

 2 中期目标———做好林区能源管理。

 首先,优化能源结构,提高低碳能源比重。

 需要国有林区不断完成能源市场化改革, 建立完善的产权交易体 制。

 在能源结构调整中, 减少林区对石化能源尤其是煤炭的依赖程度。

 结合林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依靠低碳技术发展以生物质为载体 的生物质能源,并将其开发为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新能源。

 依托低碳经济发展新技术, 提高林区林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科技含 量。

 其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

 促进林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经济、法律、技术等 方面的措施, 节能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一个重要方面, 需要多方主 体参与。

 一方面需要国有林区开发和利用能源管理系统, 对林区所辖的企 业能源消费状况进行跟踪与管理 ; 另一方面需要国有森工企业改善设 备效率。

 将原有高耗能、低利用率的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或更换。

 再次,开发低碳技术,实现能源消费的多元化。

 提升低碳科技的发展水平是解决林区碳排放严峻状况的必要途 径。

 在发展中需要选择与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低碳技术, 并提升低碳技术的转化率和普及率。

 一方面依托较好的科技平台,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规律, 支持 低碳科技的研究与开拓工作 ; 另一方面利用原创性基础科研成果来支 撑低碳科技研究。

 3 短期目标———建立低碳运行机制、形成低碳意识。

 首先,建立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不是最终目标, 而是国有林区实现可持续 发展的手段。

 根据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实际,建立一套操作简单、 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系统科学地对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情况 进行评价,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中需要综合考虑到经济、生态、社会 等各子系统指标量化难易程度, 注意考虑各子系统之间相对独立又相 互作用的关系。

 其次,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运行与协调机制。

 构建林区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需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充分发挥森工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探索建立国有林 区资源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排污、 碳汇交易制 度,实现市场参与主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 进一步增强其节能减排的 内在动力和压力。

 再次,树立低碳理念,开展试验示范。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要将低碳理念贯穿到经济、 文化 和生活中, 在低碳理念的引导下, 促进林区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 调发展,推进林区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道路。

 2.3 战略重点第一,优化林区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

 建立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基础上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要 求林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

 低碳农业的发展, 要求林区农业要减少对石化能源的依赖, 减少 农药、化肥的使用,走高效、有机的生态农业之路 ; 低碳工业的发展, 要求林区进行能源的市场化改革,优化能源结构,采用低碳、节能和 减排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逐步减少传统工业对石化能源的过度依 赖,制定鼓励发展低碳工业的优惠政策,发展低碳产业和产品 ; 低碳 服务业的发展,要求林区着力发展绿色服务、 低碳物流和智能信息化, 低碳服务行业的发展在服务流程的设计、耗材、产品、营销、消费等 环节进行综合考虑,减少服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二,提高民生质量,建设低碳城镇。

 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同林区城镇化发展相结合, 发

 展生态城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推进森林 生态城镇建设。

 建立一批生态环境优良、独具特色的小城镇,作为提升森工综合 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把森林生态城市镇分别定位为旅游、工业、商贸、边贸、特色产 业等主导型,通过生态城镇建设,加快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 置,通过创新机制、招商引资、局县共建,使森林生态城镇成为龙头 企业的主要聚集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另外在生态城镇建设中发展建筑低碳化。

 建筑作为城镇发展的一个单兀,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中, 引入低碳理念,选用节能环保建筑材料,为低碳城镇建设的目标奠定 基础。

 第三,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国有林区低碳经济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民众的参与, 为此,公众

 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的低碳化是实现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需重点 考虑的内容。

 首先,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主要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 节的点滴细节做起,使民众的生活成为一种经济、健康、幸福的低碳 生活方式。

 实现低碳生活对于国有林区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

 要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其次,倡导绿色消费模式。

 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包装、回收再利用,通过绿色消费的引导, 使林区民众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倡导节约消费,接受消费低碳化, 逐步实现消费方式的转型。

 作者崔宁波宋秀娟于兴业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本 word 为可编辑版本,以下内容若不需要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 篇一: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

 重症肺炎 【概述】肺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占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之首, 在人类总 死亡率中排第 5~6 位。重症肺炎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 , 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 明显受累的表现 , 既可发生于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亦可发 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 (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在HAP中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内获得的肺炎、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和健康护 理(医疗)相关性肺炎(health care -associated pneumonia ,HCAP)更为常见。免疫抑制宿主发 生的肺炎亦常包括其中。

 重症肺炎死亡率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综合 征,在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结局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 需要一个独特的临床处理路径和初 始的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可从ICU综合治疗中获益。临床各科都可能会遇到重症肺炎 患者。在急诊科门诊最常遇到的是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

 本章重点介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对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只做简要介绍。

 【诊断】首先需明确肺炎的诊断。

 CAP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 (含肺泡壁即

 广义上的肺间质 ) 炎症 ,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 肺炎。简单地讲 ,是住院 48 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

 CAP 临床诊断依据包括 : ① 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② 发热。

 ③ 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④WBC > 10

 99 X 10 / L或 重症肺炎通常被认为是需要收入 ICU的肺炎。关于重症肺炎尚未有公

 认的定义。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公布的 CAP 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将下列症征列为重症 肺炎的表现:①意识障碍;②呼吸频率>30次/min③PaO25d、机械通气>4d)和存在高危因 素者 , 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规定标准 , 亦视为重症。

 美国胸科学会 (ATS) 2001 年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诊断标准 ①需要机械通气; ② 入院48h内肺部病变扩大 > 50%;《少尿(每日177卩mol/L( 2mg/dl)。次要标准:①呼吸 频率>30次/min;②

 PaO2/FiO2 2007年 ATS 和美国感染病学会 ( IDSA) 制订了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治 疗指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新的修正。主要标准: ① 需要创伤性 机械通气 ② 需要应用升压药物的脓毒性血症休克。

 次要标准包括: ①呼吸频

 率>30次/min;② 氧合指数(PaO2/FiO2) 20 mg/dL)⑥ 白细胞减少症(WBC计数v 4X 109 /L)⑦ 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v 100 X 10gL)⑧ 体温降低(中心体温v 36 C)⑨ 低血

 压需要液体复苏。符合 1 条主要标准,或至少 3项次要标准可诊断。

 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P的定义与SCAP相近。2005年ATS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 制订了《成人 HAP, VAP, HCAP 处理指南》。指南中界定了 HCAP 的病人范围 : 在 90d 内因急 性感染曾住院>2d;居住在医疗护理机构;最近接受过静脉抗生素治疗、化疗或者 30d内有

 感染伤口治疗;住过一家医院或进行过透析治疗。因为 HCAP患者往往需要应用针对多重耐

 药(MDR)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治疗,故将其列入 HAP和VAP的范畴内。

 【临床表现】重症肺炎可急性起病,部分病人除了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 吸系统症状外,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 休克、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其他系统表 现。少部分病人甚至可没有典型的呼吸系统症状, 容易引起误诊。也可起病时较轻,病情逐 步恶化,最终达到重症肺炎的标准。在急诊门诊遇到的主要是重症 CAP患者,部分是HCAP

 患者。重症 CAP 的最常见的致病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革兰 氏阴性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其临床表现简述如下:

 ⑴肺炎链球菌为重症 CAP最常见的病原体,占30%~70%。呼吸系统防御功能损伤(酒 精中毒、抽搐和昏迷)可是咽喉部大量含有肺炎链球菌的分泌物吸入到下呼吸道。 病毒感染

 和吸烟可造成纤毛运动受损, 导致局部防御功能下降。

 充血性心衰也为细菌性肺炎的先兆因 素。脾切除或脾功能亢进的病人可发生暴发性的肺炎链球菌肺炎。 多发性骨髓瘤、低丙种球

 蛋白血症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疾病均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典型的肺炎链

 球菌肺炎表现为肺实变、寒战,体温大于39.4 C,多汗和胸膜痛疼,多见于原先健康的年轻 人。而老年人中肺炎链球菌的临床表现隐匿, 常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典型的肺炎链 球菌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为肺叶、肺段的实变。肺叶、肺段的实变的病人易合并菌血症。肺 炎链球菌合并菌血症的死亡率为 30%~70%,比无菌血症者高 9 倍。

 ⑵金葡菌肺炎 为重症CAP的一个重要病原体。

 在流行性感冒时期,CAP中金葡菌的发 生率可高达 25%,约 50%的病例有某种基础疾病的存在。 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较普遍, 死亡

 率为64%。胸部X线检查常见密度增高的实变影。 常出现空腔,可见肺气囊,病变变化较快,

 常伴发肺脓肿和脓胸。

 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为 CAP中较少见的病原菌,但一旦明确 诊断,则应选用万古霉素治疗。

 ⑶革兰氏阴性菌 CAP重症CAP中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约占 20%,病原菌包括肺炎克雷白 杆菌、不动感菌属、变形杆菌和沙雷菌属等。肺炎克雷白杆菌所致的 CAP约占1%~5%,但

 其临床过程较为危重。

 易发生于酗酒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和衰弱者, 表现为明显的中 毒症状。胸部 X 线的典型表现为右上叶的浓密浸润阴影、边缘清楚,早期可有脓肿的形成。

 死亡率高达 40%~50%。

 ⑷非典型病原体 在CAP中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者占 3%~40%。大多数研究显示肺炎支原

 体在非典型病原体所致 CAP中占首位,在成人中占 2%~30%,肺炎衣原体占

 6%~22%,嗜肺军团菌占2%~15%。但是肺炎衣原体感染所致的 CAP,其临床表现相对

 较轻,死亡率较低。肺炎衣原体可表现为咽痛、声嘶、头痛等重要的非肺部症状,其 他可有鼻窦炎、气道反应性疾病及脓胸。

 肺炎衣原体可与其他病原菌发生共同感染, 特 别是肺炎链球菌。老年人肺炎衣原体肺炎的症状较重, 有时可为致死性的。肺炎衣原体培养、 DNA检测、PCR血清学(微荧光免疫抗体检测)可提示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存在。军团菌肺 炎占重症CAP病例的12%~23%,仅次于肺炎链球菌,多见于男性、年迈、体衰和抽烟者,

 原患有心肺疾病、 糖尿病和肾功能衰竭者患军团菌肺炎的危险性增加。

 军团菌肺炎的潜伏期 为 2~10 天。病人有短暂的不适、发热、寒战和间断的干咳。肌痛常很明显,胸痛的发生率 为 33%,呼吸困难为 60%。胃肠道症状表现显著,恶心和腹痛多见, 33%的病人有腹泻。不少

 病人还有肺外症状, 急性的精神神志变化、急性肾功能衰竭和黄疸等。

 偶有横纹肌炎、 心肌 炎、心包炎、肾小球肾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0%的病例有低钠血症,此项检查有

 助于军团菌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军团菌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特征为肺泡型、 斑片状、肺

 叶或肺段状分布或弥漫性肺浸润。 有时难以与ARDS区别。胸腔积液相对较多。此外,20%~40%

 的病人可发生进行性呼吸衰竭,约 15%以上的病例需机械通气。

 ⑸流感嗜血杆菌肺炎 约占CAP病例的8%~20%,老年人和 COPD病人常为高危人群。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 起病可急可慢, 急性发病者有发热、 咳 嗽、咳痰。

 COPD 病人起病较为缓慢,表现为原有的咳嗽症状加重。婴幼儿肺炎多较急重, 临床上有高热、 惊厥、呼吸急促和紫绀, 有时发生呼吸衰竭。

 听诊可闻及散在的或局限的干、 湿性罗音, 但大片实变体征者少见。

 胸部 X 线表现为支气管肺炎, 约 1/4 呈肺叶或肺段实变 影,很少有肺脓肿或脓胸形成。

 ⑹卡氏孢子虫肺炎(PCP PCP仅发生于细胞免疫缺陷的病人,但 PCP仍是一种重要

 的肺炎,特别是HIV感染的病人。PCP常常是诊断AIDS的依据。PCP的临床特征性表现有干 咳、发热和在几周内逐渐进展的呼吸困难。病人肺部症状出现的平均时间为 4周,PCP相对

 进展缓慢可区别于普通细菌性肺炎。 PCP的试验室检查异常包括:淋巴细胞减少, CD4淋巴

 细胞减少,低氧血症,胸部 X 线片显示双侧间质浸润,有高度特征的 “毛玻璃 ”样表现。但 30%的胸片可无明显异常。 PCP为唯一有假阴性胸片表现的肺炎 。

 【辅助检查】

 1.病原学: ⑴诊断方法 包括血培养、 痰革兰氏染色和培养、血清学检查、胸水培养、支气管吸出 物培养、或肺炎链球菌和军团菌抗原的快速诊断技术。此外, 可以考虑侵入性检查,包括经

 皮肺穿刺活检、经过防污染毛刷( PSB经过支气管镜检查或支气管肺泡灌洗( BAL)。

 血培养 一般在发热初期采集,如已用抗菌药物治疗,则在下次用药前采集。采样

 以无菌法静脉穿刺,防止污染。成人每次 10~20ml,婴儿和儿童 0.5~5ml。血液置于无菌培

 养瓶中送检。

 24小时内采血标本 3次,并在不同部位采集可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

 在大规模的非选择性的因 CAP 住院的病人中,抗生素治疗前的血细菌培养阳性率为 5%-14%,最常见的结果为肺炎球菌。假阳性的结果 ,常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

 抗生素治疗后血培养的阳性率减半,所以血标本应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但如果有菌 血症高危因素存在时, 初始抗生素治疗后血培养的阳性率仍高达 15%。因重症肺炎有菌血症

 高危因素存在,病原菌极可能是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革兰氏

 阴性杆菌, 这几种细菌培养的阳性率高, 重症肺炎时每一位病人都应行血培养, 这对指 导抗生素的应用有很高的价值。另外,细菌清除能力低的病人(如脾切除的病人) 、慢性肝

 病的病人、白细胞减少的病人也易于有菌血症,也应积极行血培养。

 痰液细菌培养 嘱病人先行漱口,并指导或辅助病人深咳嗽,留取脓性痰送检。约 40%病人无痰,可经气管吸引术或支气管镜吸引获得标本。标本收集在无菌容器中。痰量的要求,普通细菌〉1ml,真菌和寄生虫3~5ml,分支杆菌5~10ml。标本要尽快送检,不得超过 2 小时。延迟将减少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以及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检出率。在培养前必须先 挑出脓性部分涂片作革兰氏染色,低倍镜下观察,判断标本是否合格。镜检鳞状上皮〉 10

 个/ 低倍视野就判断为不合格痰,即标本很可能来自口咽部而非下呼吸道。多核细胞数量对 判断痰液标本是否合格意义不大, 但是纤毛柱状上皮和肺泡巨噬细胞的出现提示来自下呼吸 道的可能性大。

 痰液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各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大。痰液培养阳性时需排除污染和 细菌定植。与痰涂片细菌是否一致、 定量培养和多次培养有一定价值。

 在气管插管后立即采 取的标本不考虑细菌定植。

 痰液培养结果阴性也并不意味着无意义: 合格的痰标本分离不出 金葡菌或革兰氏阴性杆菌就是排除这些病原菌感染的强有力的证据。

 革兰氏染色阴性和培养 阴性应停止针对金葡菌感染的治疗。

 痰涂片染色痰液涂片革兰氏染色可有助于初始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其最大优点 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并根据染色的结果选用针对革兰氏阳性或阴性细菌的抗生素; 涂 片细菌阳性时常常预示着痰培养阳性; 涂片细菌与培养出的细菌一致时, 可证实随后的痰培 养出的细菌为致病菌。结核感染时抗酸染色阳性。真菌感染时痰涂片可多次查到霉菌或菌丝。

 痰液涂片在油镜检查时见到典型的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有诊断价值。

 其他在军团菌的流行地区或有近期 2 周旅行的病人,除了常规的培养外,需要用 缓冲碳酵母浸膏作军团菌的培养。

 尿抗原检查可用肺炎球菌和军团菌的检测。

 对于成人肺炎 球菌肺炎的研究表明敏感性 50%-80%,特异性 90%,不受抗生素使用的影响。

 对军团菌的检 测,在发病的第一天就可阳性, 并持续数周,但血清型 1 以外的血清型引起的感染常被漏诊。

 快速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可考虑抗病毒治疗。

 肺活检组织细菌培养、 病理及特殊染色是诊 断肺炎的金标准。

推荐访问:经济论文 林区 经济论文 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