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调查报告

国防科技寓军于民潜力无限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6-28 10:08:08   浏览次数:

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一改过去军工企业生产军品、民品企业生产民品的封闭形态,大量军工企业开始向民品领域进军,航空航天、长安汽车等一批“军转民”明星脱颖而出。自2010年开始,中国进一步推进大军工体制,准许符合条件的民品企业竞标军工产品。至此,一个开放的利国惠民的大军工体制初步形成。所谓大军工体制,实质是以政府和军队公共采购为先导的开放的军工体制。

从产业分工看,军工产品可以转化为民用产品生产力,民用产品也可以转化为军工产品生产力;从企业结构看,军工企业可以生产民品,民品企业也可以生产军品。在这方面,美国是运作寓军于民的高手,前苏联是低能儿,最终被军备竞赛拖垮了经济。

全国人大发言人李肇星3月4日说,2011年我国国防费预算大约为601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加大约12.7%。尽管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国防开支与美国相比仍是相形见绌。

此前一天,也就是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特种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华夏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军方今年年初组织了新型战斗机的首次试飞,引起了国内外关注。吴华夏说,军用机载信息显示系统民用潜力也很大,如开发相关民用产品,消费者无须戴眼镜即可实现三维立体的逼真视像。

寓军于民,军事科技与民用科技的互动,是我国推进大军工体制的举措。军工是推进先进工业发展的发酵粉。一般老百姓不知道,其实很多工业上的发明,最早的开发目的就是军事,因为只有军事目的才能如此不计较价钱,等到它的价格平民化了,才会走进千家万户,就像计算机、网络等等一样。

日本在半导体、新材料、超导技术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冶金、机械、钢铁、造船、核工业及航空航天等军民两用产业上,也都具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和强大的生产能力。日本成为军事技术大国,除了依托它的经济、科技等优势外,还与其寓军于民的军工生产体制密不可分。目前,日本有能力接受军品订货的企业有2000多家。日本政府对这些民间企业采取了许多扶植政策,既储备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又具备了可迅速扩充的生产能力。日本的航空、造船、钢铁、汽车等民用工业实力强大,如若实施战时转产可使日本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迅速增长几倍,甚至十几倍。专家估算,日本航空自卫队的飞机数量在战时能够迅速增长10倍以上。虽然日本生产坦克的企业只有3家,但若把部分汽车工业转产坦克,可年产1万辆,若用30%的汽车工业能力来制造飞机,则年产可超过1万架。

当然,寓军于民最为成功的国家还是美国。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40年的冷战,以苏联的土崩瓦解而告终。苏联解体的原因通常认为除国内政治矛盾突出、西方分化的结果外,就是不堪军备竞赛的重负。值得注意的是,苏联常规军事实力从来没有超过美国,这与苏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大致是相当的,在苏联最强盛的20世纪70年代,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大概相当于美国的60%,并且美国花在军备竞赛的金钱要远远多于苏联。但是苏联经济被军备竞赛拖死,而美国经济则越来越强大,原因是:军事科技的扩展和通用化程度高。

在武器研究开发过程中,美国人和苏联人最大的区别就是美国人一旦在某个领域有一项新技术问世,立刻就可以扩展到其他的方面,而苏联人的技术,军用的就是军用的,民用的就是民用的,泾渭分明,除了重工业的某些方面以外,一项新技术很少能够很快用于民用产品的开发研制。举个简单的例子:美国M16自动步枪和不粘电饭锅,这两件东西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如果没有M16自动步枪的改进就没有不粘电饭锅的出现。越南战场上的美国兵所使用的M16自动步枪在潮湿的气候中故障率居高不下,美国陆军迫切需要对它进行改进,降低故障率,增强可维护性,于是,杜邦公司研究出了一种自润滑的材料,把这种材料喷涂在机枪上可以有效减少进弹和抛壳故障,并且再也不需要涂枪油。杜邦公司把这种材料取名为特氟隆。今天,特氟隆材料不但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在民用领域有着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仅中国生产电饭锅的厂家,每年就要向杜邦公司缴纳上千万美元的专利费用。

以上的例子只是一个缩影,美国在冷战期间有无数的本来用于军事的新技术和新成果转化为民用,获得的经济利益远远超过最初的投入。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美国企业都是私营的跨国大型公司,产品线涉及军用、民用各项领域,并且研发实力雄厚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国人比苏联人有着更长远的眼光。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苏联,政治决定军事科技的发展方向,在准备全面核战争的基础上,苏联的原子弹“就向工厂里的香肠一样滚下生产线”(赫鲁晓夫语),苏联领导人迷信“洲际导弹万能论”,疯狂地发展洲际核导弹。而美国则在准备核战争的基础上,毫不放松地抓紧开发新式的常规武器。各大公司为了赢得一笔一笔的订单,不惜血本开发更新的技术,所以出现了像SR-71、XB-70等种种至今都保持世界领先的武器。但在每一个成功的型号后面都隐藏着无数的失败,这些失败的武器浪费了大量资金,但也是这些失败的武器为美国人积累下了宝贵的技术和设计经验。它们不仅可以运用在军事科研领域,而且也可以运用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隐形技术的开发推动了现在纳米技术的发展;生物武器的研制使得对基因的深入研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新型核武器的研究直接推动了和平利用核能技术的前进。

总之,美国人积极把军事新技术拓展应用到其他领域,促使这些领域在军事新技术的支持下发展更加迅速,取得更多的新成果,这些新成果反过来又促进了军事技术的发展。美国人就是通过这样的良性循环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军事工业是一个暴利行业,军备贸易获得的利润远远超过一般工业品的交易。但是苏联人在做军火生意方面远远不如美国人,不是他们没有经济头脑,而是他们在做交易过程中把生意和政治挂起了钩。相比之下,美国人做生意总是亲兄弟明算账,再好的关系,该是多少钱就是多少钱,毕竟是私营企业。

从某种程度上说,军事工业是国家工业的脊梁,因为通常情况下,一项新的技术最早总是先在军事工业采用的,造出一艘核潜艇,造出一架大飞机将拉动多少相关工业技术的发展:冶金、电力、电子、材料、机械……现在有许多人一说起B2就说那架飞机的单价就是25亿美元,一说起SR71就说那架飞机比同等重量的黄金还贵,一说起AGT1500燃气轮机就说那是个“油老虎”,把M1A1腿短跑不远作为笑料。但是他们就没有看到,没有25亿美元一架的B2就没有1亿美元1架的F22,更没有3000万美元一架的F35;没有比黄金还贵重的SR71就没有现在的高超音速轰炸机、侦察机;没有“油老虎”AGT1500就没有现在比柴油机还要省油的新型燃气轮机。这还是光从能看见的经济利益去分析,无形的呢?

一句话,美国人和苏联人的区别就是:美国人投入到军事工业的钱能够在其他部门换来更多的钱,苏联人则是把更多其他部门的钱投入到军事工业。这就是军备竞赛没有把美国拖死,却拖死了苏联的原因。

推荐访问:国防科技 于民 潜力 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