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学习心得

让“听书”为孩子写话奏序曲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5 08:39:18   浏览次数:

话说“听书”

古时,自汉代就有了说书艺人,那时县城乡镇茶馆常有“讲评书”的,听书的人挤满半边街。因为没有电视,少有电影,偶有戏剧,文娱的匮乏致使说书大有听众。今天,也有刘心武讲《红楼》、易中天讲《三国》、于丹说《论语》,轰动全国,听书者数以亿计,听书一时又成为现代新时尚。今年“五一”期间,云南昆明一些市民就没有按常规出游,而是上网听书,给耳朵“散散心”。再请看听书网的几则广告语——“没时间读书?那么听书吧!” “从此告别无声的图书时代,足不出户,四海遨游,用全新的方式欣赏各种图书,听遍天下经典!”是呀,眼睛休息耳朵用功,对于快节奏的现代人来说,“听书”已逐渐成为学习充电的一种新方式。有人预言“听书”将引发一场阅读的革命,也许真如此!

不过书上也好,网上也罢,提到的听书适应人群古今皆似以成人居多, 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和一个9岁孩子的母亲,我认为“听书”对于中低年级孩子也甚为适宜,尤其是“听书”能从不同的角度为他们的写话奠定一定的基础。

看孩子初“写话”

刚入学的孩子,尤其是农村的一批孩子,讲话都有些费力,写话就更加让人发愁,要么苦咬笔头,无话可写;要么只用方言,让人费解;要么熬出一句,也辞不达意。等到上二年级了,总算能写上一段话了,可一部分孩子又很难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不是不能恰到好处地写出自己的所思说想,就是写出来的语句或有语病或欠规范,更别说有些形象生动了。于是,写话就成了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让低年级孩子无措、让家长无法、让老

师无奈的“瓶颈”。

听书,为写话奏序曲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小学低年级儿童产生意义(包括思想、意向、情感、需要等)的主要心理结构是想象。听书,是语言文字的输入。想象和感悟意象的形成;写话,是语言文字的输出,思维和再造表象的呈现,此一入一出,自有密切联系。

的确,如果你已经在行动——让你的孩子或学生历经“听书”了,也许,你会发现无形中他通过听书积累了课堂上不曾提到过的语文知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等。因为很多评书在讲故事的同时,涉及了许多历史典故、成语、歇后语、地理名词……听多了,这些知识也就潜移默化了。也许,你会感觉他听书可以跨越文字的屏障,陌生的汉字没有成为他的拦路虎而影响他的阅读兴趣,且他与听书中的一些文字、词语成为了深交老友,写话时也会不由自主地运用上,尽管是用拼音代替。也许,你还观察到他一边听书一边游戏,在听故事的同时,对民族母语的感情也日益浓厚,那些评书表演艺术家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表演为他打开丰富的联想空间。也许,你会常听到他冷不丁冒出一个以前从未学过的词语或者你想都想不到的精彩句子,让你开始哑然继而捧腹大笑。也许,你得随时应对他对某个词句的质疑,倾听他绘声绘色地讲述某个故事情节;也许,你还会……

记得我小时候也是个典型的听书迷,那时我“读”过的书中,有许多都是从收音机里听来的。靠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我“读”完了《岳飞传》、《杨家将》、《武松》、《水浒传》、《牛虻》、《李自成》、《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夜幕下的哈尔滨》、《巴黎圣母院》等中外小说,这些书在当时我是没钱买的,也很难借到。这些听过的书籍,许多我至今还记得相当清楚,甚至连说书人的声音和语调都似乎历历在目。自己写作时也不自禁地追求着自听书中得来的那份形神俱显、活灵活现的味道。这大概是因为听书都经过说书人激情洋溢的再加工,情节安排更加吸引人,语音语调更加感染人的缘故吧。再说节目的时间固定,每天只能听半个小时,想象力在说书人充满魅力的声音和听书之后的回味中插上了翅膀,所以印象更深,想得更细,唯有仿效运用了而后快。

是啊,经常进行听书活动,可以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从各类信息中了解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变化的一般知识,初步形成一些基本的道德品质;听书,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让他从听书中感受到声音和文字的美感和乐趣,学会“静下心来听别人说话”,“安下心来想听到的事”;听书,可以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因为声音比文字更容易让人记住,而且不容易忘记。听书,可以让孩子学会诵读、培养语感。因为每天听说书人的声音,听他如何断句,如何加重语句,如何掀起高潮,如何留下悬念……既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又能通过长期的“耳濡”显现出效果来。会自觉不自觉地按说书人的“说”法去阅读,去朗诵,好像自己也是个说书人了。更重要的是,听书,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表达能力,孩子积累了更多的词汇后,遣词造句的能力增强了,自然也就有利于进行流畅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国外也有研究数据表明,进行过听书训练的儿童,他们的表达力、感受力和沟通能力比没有进行过训练的儿童具有明显的优势。

听书具有如此妙处,那我们该如何激发孩子听书的兴趣呢?

刚开始听书时,可以由家长陪伴着孩子听。尤其是那些一开始不太爱看书的孩子,让他们边玩边听,过不了多久,他也许就会主动拿起书来,边看边听。有时孩子会提出问题,老师或家长应该积极引导他思考,但不要勉强孩子认字或刻意提问题考他,以免让他有情绪上的抵触,产生相反的效果。

家长也可每天抽出一段亲子活动时间,和孩子一起听书,培养和谐的亲子关系。例如,每天早上孩子起床前,播放一段有声书,做孩子的“起床号”,效果一定不赖;晚上熄灯前,播放一段有声书,伴他进入甜甜的梦乡,也使工作繁忙的年轻父母从一遍遍重复讲述故事中解放出来,同时让孩子的用眼时间也相对减少。在开车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或合家郊游时,通过汽车CD播放器听书,能让他们身心放松,甚至有免除晕车的奇效。

老师也同样可组织学生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读书、听书活动,并不定期对他们在家、在校的听书情况以“宝贝,你听书了吗?”“我听书,我快乐!”等表格调查多种手段对听书情况进行摸底、公布及表彰,评选出“我爱听书”、“听书让我懂事” 等听书优秀学生,并合影刊贴。

值得注意的是,所选听书的内容应做到丰富经典、面宽类广,本着力求让孩子接触优秀作品的信念,老师应有针对性地积极引导,家长得不厌其烦地精心选购。

马上为孩子准备好听书的用品—— 一台复读机或MP3机以及各类精选的磁带吧,帮助孩子用耳朵去享受神奇。让他如醉如痴地聆听,在拨动心弦的吟诵声中快乐体验、健康成长;让他乐此不疲地聆听,把心中的那份感动厚厚珍积,等待写作成为一种需要的时候再薄发;让他自由自在地聆听,在潜移默化中悟学着遣词造句,感受着语文的感受,品味着语文的品味……

(责任编辑:李湘蓉)

推荐访问:听书 序曲 孩子 写话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