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工作心得

2013年工业经济形势分析和2014年展望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08 08:43:50   浏览次数:

zoޛ)j馝m5iv]{m5M}m5M]]w]5M?m5m5_vm5M}vm5߿uӟ6]m5]5oiMwm活动利润却仅比上年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1.2%,以利润总额计算的利润率为6.11%,以主营活动利润计算的利润率为6.04%(见表3)。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快于主营业务收入表明企业盈利状况有所改善,但同时,工业企业主营活动利润增速明显低于全部利润增速,也明显落后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说明企业利润改善主要来自非主营业务,而主营业务盈利状况却仍未明显改善。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1个行业主营活动利润比上年增长,9个行业主营活动利润比上年减少,1个行业主营活动亏损比上年减少。由于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快于出厂价格下降,导致处于上游的煤炭、有色、建材等能源原材料行业利润下降幅度较大;而装备、汽车等中下游企业盈利状况总体好于上游企业。工业新增利润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5大中下游行业。分企业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效益下滑明显,全年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6.4%,增速远低于工业平均水平。

(四)制造业投资增速趋缓,企业信心仍未出现显著改观

2013年以来,在产能过剩和效益低迷背景下,工业企业对未来预期受到明显制约,投资动能继续趋于减弱。尤其是制造业投资增长较为乏力,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长18.5%,比2012年下降3.5个百分点,低于全社会投资增速1个百分点(见表4)。制造业内部,部分行业投资增速有回暖迹象,其中,通用设备、电子设备等中下游行业由于效益波动较小,投资增速也相对较快;特别是受铁路投资等支持政策影响,非汽车交运设备投资增速显著提升。相比之下,具有一定基础性的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有所加快,全年投资增长18.4%,增速比2012年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2013 年全年,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制造业始终位于荣枯线(50)以上。12月份为51,表明企业整体保持稳定中略有扩张态势。但从分项指数看,PMI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的缺口连续维持在相对较高位置,12月份分别为53.9和52,表明需求扩张未能跟上产出扩张,产能过剩矛盾存在加剧风险。在产能过剩矛盾没有明显缓解之前,制造业投资信心难以出现显著改观。

二、当前工业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领域产能过剩矛盾日趋严重

目前,我国一些工业行业的产能过剩矛盾日趋严重。特别是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以及造船等传统行业产能利用率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由此导致利润率大幅下滑,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并且,仍有一批在建、拟建项目导致产能过剩呈加剧之势。总体来看,此轮产能过剩矛盾是本世纪以来较为突出的一次。根据近期有关调查,71%的企业认为目前产能过剩“非常严重”或“比较严重”。超过一半的企业认为,要消化目前的过剩产能,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当前产能过剩矛盾直接危及产业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目前钢铁、有色、建材、船舶等行业盈利水平已经降至多年来的低点,个别行业处于全面亏损状态。由于一些行业是高税收行业,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的重要税收来源,行业效益下滑将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直接影响,在当前地方债务融资平台受到限制的背景下更可能增大地方债务风险。近期地方财政增收趋缓和地方融资平台受限对基建投资增长形成很大制约,反过来可能会加剧产能过剩矛盾并通过传导效应产生更大的债务风险。产能过剩可能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增加,处理不好会引发金融风险甚至经济停滞。此外,产能过剩还会引发下岗失业、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等社会问题。为此,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提出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总体思路和对策,政策效应将逐步显现。

(二)国内需求增长仍受到较大制约

2013年下半年以来,工业生产增速好转很大程度源于电力、钢铁等上游行业增加值回升的拉动,但中游行业增加值上行动力仍然有限。从近几年来看,中游行业产出增速往往领先于上游,目前上中游行业增长短暂背离显示国内需求改善仍然较为有限。当前,我国依赖高投资拉动工业增长的模式积累的矛盾不断增加,正在面临严峻挑战。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过去政府一些直接刺激和干预投资的方式将逐步弱化,特别是随着地方融资平台清理以及政绩考核制度改革的推进,地方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将面临较大压力。考虑到我国工业化尚未结束,城镇化仍有很大空间,未来较长时期投资仍将发挥重要驱动作用,但投资结构将可能更多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引导产业升级的方向倾斜。当前,受到经济放缓、政务消费受限等因素制约,终端工业品消费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相对稳定。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1%,增速比2012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长期来看,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分配结构改善以及社会保障能力增强,未来国内消费仍有继续增长的潜力。但当前汽车和房产等两大传统消费热点均陷入调整。受城市限购等政策制约,汽车销售额持续下降。在调控政策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房地产投资也未有持续改善,房地产销售、新开工、投资增速均有所徘徊。由于新的消费亮点和热点仍然缺失,受长期结构性因素制约,消费改善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三)出口需求复苏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2013年以来,工业品出口环境缓慢向好,但风险因素犹在。人民币汇率仍然不断攀升,屡创新高。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我国出口面临的最大现实挑战,尤其是以新兴市场为主的公司和众多中小型企业受到影响最大。目前在国际交易中,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九大国际货币,我国先后与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的本币互换协议。预期2014 年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有望提速,这将有利于外贸投资的便利并降低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虽然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仍是拉动我国出口增长的主导力量,但作用趋于减弱。由于近年来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造成我国出口竞争力下降,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对新兴市场贸易的增长则相对较快,对我国出口增长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但目前新兴经济体国内需求不足,经济增长动力有限,经济结构仍存在着诸多矛盾,经济发展的波动性较大。此外,为争夺国际市场,大部分新兴经济体采取货币贬值策略,尤其是美国宣布退出QE政策后,使全球资本市场资金流向呈现新变化,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将进一步承受较大的贬值压力,部分国家金融乃至实体经济可能出现危机并将影响所在区域的经济稳定。因此,尽管未来一段时期国际经济形势好转有利于中国出口增长,但短期内工业品出口增速难以大幅反弹。

(四)企业成本上升压力持续增大

当前,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要素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导致企业成本面临持续上升的压力。我国劳动力总量在未来几年即将见顶下降,农村劳动力已从无限供给转向有限剩余,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不可逆转;而且,年轻劳动力、技能型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对工业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倒逼效应正加快显现。近期在国家税收金融支持政策影响下,企业资金成本压力有所减弱,但长期存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问题仍然突出。近年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对资源环境高损耗型的工业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未来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生活环境要求将越来越高,国际上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是大势所趋。能源资源约束日渐增强要求企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无疑将会提高企业运营成本。在需求没有明显改善的条件下,企业成本上升将导致利润空间被压缩。值得一提的是,要素条件变化在制约工业短期增长的同时,也为推进结构调整实现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三、2014年工业经济形势展望

(一)工业增长将进入中高速增长新阶段,工业发展动力机制面临重要转换

经过多年持续高速增长之后,我国工业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工业增速和比重阶段性下降的趋势正在逐步形成,工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和动力机制转换的重要时期。2014年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拟定的全局性改革蓝图将不断释放制度红利,将为工业长期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同时,深化改革也将推动工业发展向市场化轨道理性回归,工业发展将更多地决定于工业结构与供需结构间的内在矛盾变化。未来,在货币政策没有太大松动的条件下,“房地产—财政—基建—制造业—消费”这一产业链条将难有大的作为;而其它消费热点培育仍需等待时机和时间。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矛盾彻底化解尚需时日,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结构性问题凸显使工业转型升级成为必然选择。外部国际形势变化也将是喜忧参半,对我国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更多是结构性的,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紧迫性日益增强。目前,工业增速经过一段时间的下移后逐步接近新的平衡,向潜在增长水平靠拢。考虑内外部支撑条件变化,综合判断,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将进入10%以下的常态运行区间。

(二)部分上中游行业增长波动风险加大,下游消费品行业运行将相对稳定

近年来,上中游的能源原材料及投资品产业随经济周期的波动性相对较大。经过近半年多的去库存之后,钢铁、有色、煤炭等部分行业供需关系有所改观,部分产品进入弱平衡状态,如近期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带动钢铁企业提高钢材价格。同时,随着经济增速持续下移,市场对投资稳增长政策预期增加,预期未来投资增加的领域主要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建设、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及宽带网络建设等,而一旦短期市场景气度有所改善或政策出现松动信号,将助推部分上中游行业打破弱平衡关系,进入被动减库存和快速反弹阶段,但随之而来的过度投资风险也将再次显现,因此产业稳定运行需要宏观政策和市场预期的相对稳定。比较而言,农副食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等消费品行业作为晚周期行业,市场相对稳定且对政策敏感度较弱;受近期房地产销售增速放缓的拖累,消费品行业中弹性较大的家具制造业未来需求改善空间也相对有限。长期来看,以信息化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主题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可望培育成为新的增长点。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所)

推荐访问:工业经济 形势分析 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