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典礼主持

汽车新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05 08:57:44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社会和科技日益飞速发展,很多新型动力汽车被开发研究出来,并且安全、环保、电子产品等在汽车上受到广泛的关注,文章主要介绍了一些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最后对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简单的展望。

关键词:汽车;新技术;展望

汽车的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人们对汽车的要求逐渐提高,同时汽车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1]。在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又兴起了一场全新的制造业革命,一些新技术逐步应用在汽车上,使汽车向着智能化、舒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汽车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要,更是人们精神享受的追求与社会地位的象征。下面从汽车的节能环保、安全和电子化三个方面对汽车新技术的发展进行分析。

1 燃料电池与混合动力技术

首先介绍燃料蓄电池装置,它的原理是运用甲醇、氢等燃料物质与空气中氧气进行化学反应,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进而为车辆提供所需的功率。它的能量转化率很高,理论上可以达到100%转化,其实际转化率也达到了60%-80%[2]。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相比较,燃料蓄电池汽车的同等燃油经济价值不仅较高一些,而且不会产生污染物质,有效地降低了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因此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燃料蓄电池汽车的能源存储、运输比较困难,尚未市场化。

其次介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汽车启动和低速行驶过程中,动力是由电池提供的;在超过一定的预设时速之后,转化成由内燃机驱动;在高速和加速行驶过程中,可由电动机和内燃机联合驱动;在正常时速或者减速过程中,可以利用回收的制动能量对电池进行充电,所以在正常时速时,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电池基本不会用到外部电源进行充电,或者只需进行短时间的充电即可。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相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不仅能耗低、污染小、性能高,而且在环境友好性、燃油经济性等诸多方面也存在很大优势。相比于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对电池的比能量要求要低很多,这大大降低了电池组的经济成本与重量。一份由丰田公司出具的测试数据显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CO2的排放量大约是常规汽油车的1/2[3],NOX和CO的排放量大约是常规汽油车的1/10。目前混合动力汽车在城市短距离运输方面已经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因此,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非常具发展前景和值得开发与研究的一种新型交通工具。

2 安全性和舒适性新技术

2.1 自动避撞系统。自动避撞系统通过雷达随时对路面情况进行监测,在汽车运行方向上探测是否有障碍物阻碍,根据与周围其他车辆的距离自行调整汽车的时速,降低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的可能性。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极有可能发生碰撞时,它不用驾驶人员进行操作,就可自动采取刹车,同时发出警报等其他紧急措施,使汽车碰撞程度得到了大大地降低,甚至使事故的发生得到了避免。

2.2 主动悬架。主动悬架主要提高汽车乘坐人员的舒适程度,它由执行机构和控制系统两个方面组成。根据源液压系统的有无可以将执行机构分成两种,即全主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全主动悬架是由有源可控元件组成的控制发生开环或者闭环的一种系统,根据路面情况由执行机构对悬架控制力主动进行调整,以此获得悬架最佳减振的效果。半主动悬架不仅在运行性能方面与全主动悬架相近,而且比全主动悬架的结构简单一些,功耗与成本也低一些,所以受到制造商的极大关注。

3 网络与电子技术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把汽车不仅仅做为一种代步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工作范围与物质生活的延伸[4]。汽车电子化也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衡量现代汽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汽车电子化的程度。以数字总线为主的设备等在生活中得到了很大的应用,简单的总线代替了复杂的联线,使信号传输的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汽车也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汽车电子产品主要包括两类,即控制装置(ECU等)和车载装置(导航系统、娱乐系统、通信系统)。另外,网络在汽车中也得到了广大的应用,与此同时人们对汽车电子网络系统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数据能够准确快速的进行交换以及考虑产品的实用性等方面。

4 展望

首先,为了真正的达到零排放,我们仍然追求的是对新能源的开发,达到人们对节能环保要求的。最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便是燃料电池动力电动车。但是,就当下科技状况而言,电动汽车必将作为一种新型的代步工具在城市中得到广大的应用,其中电池价格、寿命、能量密度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其次是汽车轻量化设计,据国外的一份研究数据显示,轿车重量减少10%,油耗量将会减少6%,所以使用轻质材料来代替钢材料,主要是以减轻车重为主。镁合金、铝合金、工程塑料等轻质材料在汽车的制造中将会得到更多的应用,且出于节能环保方面,再循环利用也必将成为一种趋势。第三是汽车的安全性能,它不仅要求汽车有安全气囊等其他被动设施,还要求汽车有良好的防碰性,并且应尽量减少二次碰撞对乘员的伤害。最后为了提高乘坐舒适性,汽车NVH及汽车人机工程学也必将被广泛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谢忠华.论汽车新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J].现代商贸工业,2013(4):194-195.

[2]李更良.形形色色的汽车新技术[J].2010(1):79-80.

[3]Roger Bishop.各种有助于节能的创新技术[J].汽车与配件,2013(1):36-39.

[4]王佳妮.汽车新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探析[J].科技风,2012(23):38-39.

作者简介:张可可(1989-),男,山东菏泽人,长安大学汽车学院2010级本科生,车辆工程专业。

推荐访问:展望 新技术 发展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