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典礼主持

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调查和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6 08:39:46   浏览次数:

[摘要]:针对目前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热情较高,但缺乏必要的指导和有效的监控的问题,对当前锦州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制定相应措施提高大学生对社会调查的认可程度,以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调查 基本措施

大学生被喻为“象牙塔”中的人,一方面,表明相对于其他人,他们的心灵是“原生态”的,很少受到社会的薰染;但从另一个方面看,也可以说他们是与社会没有太多融合的一个群体。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或自身特长并结合自己兴趣爱好进入社会进行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提高素质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应当重视对大学生实践环节的教育,把实践教育摆在正确的位置,以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那么,大学生在假期社会实践都是以什么形式以及是出于什么动机而进行的呢?为此特做了如下调查。

一、社会实践的基本情况及分类

假期时间一般是在一个半月左右,时间并不是很长,许多用工地点并不接受短工,因此同学们实践的地点是有限的,如家教、快餐店、服装专卖店、学徒工等。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实践地点,那么他们每个人对于假期社会实践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动机。目前,从政府、社会、高校到学生对社会实践的作用和实际操作都存在着一定的理解误区。高校教育工作者多出于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或就业、实习等初衷来指导社会实践,很少考虑学生的心理动机。而没有积极的动机,实践活动往往容易走过场。所以,了解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动机是有效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本调查主要是为了初步了解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动机。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界定什么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应是广义的社会实践,即按照高等教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在校大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生活经历,使大学生通过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达到学习社会生活经验、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目的,同时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素质,最终使大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本文中将其分为五类:(1)勤工助学及有偿类;(2)社会经验获得类;(3)教学辅助类;(4)科研能力培养类;(5)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类。其中,3、4类实践属于高校教育教学的要求,1、2类实践会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经济回报,学生会考虑外界的物质奖励因素。而第5类实践则属于个人的自我社会价值观的体现。

二、研究具体方法

调查对象为锦州市三所高校的本科生,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共设计15道题。共发送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2份。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1)勤工助学及有偿类

近67%的学生曾参加过此类实践,说明学生有一定的需求。其中,从事如家教、快餐店、服装专卖店教的学生居多。此外,他们还希望能够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谈及参与活动的目的,37.68%的学生看重增长一定的社会经验,18.84%的学生看重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看重经济回报的为18.12%。可见,如果能更好地开发实践项目,将为学生提供锻炼自己和解决生活问题的“双赢”机会。

(2)社会经验获得类

参与此类实践时,55.15%的学生最看重的是社会工作的经验,34.56%的学生看重的是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近67%的学生表示对于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就算报酬不高也会参加,约30%的学生表示经过考虑还是会参加。这表明,经济回报不是学生的主要目的。问及效果时,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能达到提升能力和为企业创利的“双赢”结果。

(3)教学辅助类

师生均希望在教育实习中,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得到对实际操作过程的整体体验,提升实际操作能力。总和超过35%的学生认为通过参加专业实习活动,能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工作中的应用如何实现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这表明此类实践的效果基本上能满足学生的预期需求。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时,对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程序,得到初步从业的经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等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渴求和期望。近93%的学生希望能得到技术或专业业务的实际操作经验,但他们认为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一定的工作经验,说明预期和实践效果间还存在一定差距。

(4)科研能力培养类

68.38%的学生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尝试参与此类实践,22.06%的学生则认为应该是少数学习好的人参加,不到10%的学生认为没有意义或者不必要参加。绝大多数学生对此类实践有着一定的需求,但会因为自己学习成绩而放弃机会。

学生对此类实践的几项功能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肯定,77.21%的学生认为能够了解相关的专业学术前沿、发展趋势和相关知识,75.53%的学生认为能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70.59%的学生认为通过实践最能得到提高的是自学能力,超过50%的学生都认为参加此类实践能带来不同方面的提高。

(5)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类

此类实践中,学生以参加社会公益组织举办的志愿活动、院系志愿活动和关爱弱势群体的活动为主。生最愿意参加的也是上述活动。可见,此类实践基本能满足学生需求。但25.36%的学生表示从未参加过此类实践,问及参与热情时,4.32%的学生认为很高,41.3%的学生认为较高,46.38%的学生认为一般,近10%的学生认为比较低或者很低。可见,学生对参与此类实践的热情还是基本持肯定态度的。在实践意义方面,80.43%的学生认为能增强社会责任感,67.39%的学生认为能体现自我价值,50%以上的学生认为能使学生懂得奉献爱心,帮助弱势群体和增强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同感。可见这样的活动应该让更多的当代大学生投入到当中去。

四、改进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措施

(1)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领导机构,加强组织和引导

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是由共青团组织具体组织和实施的,由于团组织在活动中责、权、利不统一,这在一定程程度上造成组织不强,引导不力、点面反差较大,制约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化和发展。建立包括宣传部,校团委、教务处、学生处等有关部门在内的社会文化活动领导机构,实现责、权、利相结合,建立奖励及惩罚机制,使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法制的轨道中来。

(2)规范社会实践标准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和激励制度

根据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作出鉴定,直接与评选优秀团员,三好学生,优秀班集体和毕业分配挂钩,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的认知度,从而形成—个较为系统的全面管理系统。

(3)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形式和载体,增强其针对性和时效性

在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社会实践的特征,拓展创新的活动项目,丰富社会实践的时代内涵,使其在内容形式及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发展,赋予其更丰富的时代特色和生机活力。

(4)健全法制观念,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法制教育

对大学生相对认可的有偿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应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按规定对于有偿类社会实践活动应与招聘单位签定劳动协议,明确工作内容、劳动时间、薪金待遇。

参考文献:

[1]吴伟松.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2]赵振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及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2007.

[3]王彬.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4).

(作者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推荐访问:社会实践 调查 大学生 研究


[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调查和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