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致辞范本

新闻采访的技巧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17 14:48:31   浏览次数:

采访是一门艺术,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但是,正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树叶一样,采访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全部成功。新闻媒体的记者要想采访达到理想的效果,使写出的稿子在受众中引起反响,除了下足基本功,还要掌握采访的技巧。在新闻采访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精心筹划,做好采访前准备。

在采访前,要先对采访对象有所了解。先查看一些有关资料,通过事前走访有关部门或人士,对采访对象做一些了解。如采访一家乡镇企业的发展情况,可先从乡企业局和乡政府有关部门摸摸情况,然后再去这家乡镇企业,便能做到心中有数。要采访某公司经理,要先到他的上级主管部门或董事会,对他的领导能力、工作业绩和他本人的经历、性格、爱好及家庭情况等摸摸底,这样先弄清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做到成竹在胸。采访中可避免提出一般性常识问题,又有助于集中精力去挖掘最需要又有深度的情况。在有充分调查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采访,往往能唤起被采访者的信心、激情,使采访更顺畅,采访结果更富有成效。

二、融洽采访关系,站在平等视角采访。

怎样才能使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建立融洽关系呢?采访者初次与对方见面时,首先采访者应在对方的心目中树立一个很庄重的形象,既要客气和蔼,又要不失礼节。尽量让被访人毫不拘束,兴致勃勃地谈话,配合采访。

曾有两个媒体的记者一同下山区一个小山村采访基层建设工作。一个记者刚到村委会,就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也不下去调查采访,就对村支部书记说,你按我的思路这样说就开始录同期声。弄得村支部书记不知道说什么是好,只好断章取意得对着话筒说,他们村按照上级精神,学习文件,一一落实等一些客套话。

而另一名记者,随着村干部到村里到处走走看看,又深入农户家中,与他们拉家长,打成一片。他发现村子虽然偏僻,村里的道路却修的非常好,并且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环保节能的沼气。他问村里路怎么修的。村民争着对他讲村里修路的故事。过去村里种的山楂、苹果都卖不出去,有的烂在树上。村支部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后把他们家耕地用的牛都卖了集资修路。村民看到后,都踊跃筹款修路,你几十,他几百,就这样凑够了修路钱。采访回来后这名记者成竹在胸,一气呵成一篇小通讯《通向山外的那条路》,作品还获得了省、市奖项。

那名居高临下的记者连一篇普通的消息也没写好,更别说写出彩了。

三、采访做到简洁到位 ,直取实质

在采访中,经常会使用封闭性提问,即问题有明确指向,比较具体集中,问题的口子是封闭的,范围有严格的控制。这样就能使一些有意躲闪、拖延扯皮的采访对象进退两难,不得不做出正面回答。这通常是在一些批评性报道中运用的采访技巧。

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惜哉?文化——大火造成吉林省博物馆损失严重》这期节目中,采访刚开始时,有关部门就有意遮掩事实,想淡化损失。面对这样的采访对象,记者用了简洁到位、一针见血的提问:“损失大不大?”答:“损失不大。”记者追问:“损失有多大?”答:“损失不大。”记者再问:“损失有哪些物品?”这时官员不可能不作答:“只有图书馆的一部分藏书,大部分是儿童书籍,很多文物完好无损……”随即,记者又以相同的问题问博物馆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痛惜不已地说:“损失太大了,(价值)无法估量,许多珍贵文物被烧,就连保存完好的一具恐龙化石也付之一炬……”最清彩的是,还是同一个问题,保安部门和其他官员口径统一:“损失不大”或无可奉告,采访效果一目了然。这种提问单刀直入,无法回避,并且观点明确、到位。

四、投石问路 以“情”为点

面对封闭情绪或因种种原因不肯敞开心扉谈心声的采访对象,记者应采取“投石问路”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技巧来激发对方的兴致,促使对方谈出真情实感或事件真相。

有一些采访对象脑子里有很多东西,却有点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碰到这种情况,记者应根据对方的身份、性格、习惯等,以适当的口吻从较细小的具体问题引导谈话就可打破僵局。在《一个农村妇女的大学梦》专题节目中,记者想挖掘到这位农村妇女含辛茹苦将两个弟弟和一对儿女培养上大学的“秘诀”,可是这位农村妇女,面对记者的采访却一直只是高兴地笑,什么也说不出。这时记者换了一种方式,用当地方言拉家常的口吻问:“家里出了四个大学生,你高兴吗?” “高兴。”“家里经济也不太好,他们上学的费用怎么办呢?” “我准备再多养一些鸡,再多种一些各种果树。” “哦!以前就靠这些补贴他们上学费用?” “就是这样。本来我没种过果树,为了让他们上学,我也是想尽办法。我小时也特别想上大学,但上不了。现在我一定要让他们都上大学,圆我的一个梦,再一个也是我作为一个母亲和姐姐的责任。”真情的交流使这位农村妇女终于道出肺腑之言。当然,迂回引导只是手段,应当有分寸限制,一旦感到时机成熟,就应迅速切入正题。

六、学会聆听 随机提问

面对具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知识的采访对象,记者在既定采访计划的基础上,要学会聆听,以减少对对方的干扰。在聆听的过程中从对方回答里再寻找、提取新的问题,这也是最能体现记者采访功力的一步棋。

《东方之子》曾播出记者对作家张贤亮的专访节目。张贤亮是我国第一个“下海”的作家。记者就“你认为艺术创作和经商哪头更重要”、“如何既能投入地写作又能游弋商界”等问题,与张贤亮进行了“智者与智者”式的解和关怀的。 对话和辩论。在淡淡的火药味中人们能感受到心与心的“不设防”的交流,也感受到了记者的智慧、幽默、善意和温情。一个个问题总是源于不断展开的谈话内容,完全激发了采访对象的交流愿望,看后使人感到对话自然、和谐,不机械生硬。

总之,成功的采访会为节目锦上添花。其中所要用到的一些技巧,是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摸索才能掌握的。只有善于总结,勤于积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应用各种采访技巧,才能出色完成采访任务。

推荐访问:采访 技巧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