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致辞范本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12 08:42:47   浏览次数: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是世界主要国家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共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在深刻调整中,以绿色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技术革命初见端倪。世界主要国家为尽快走出危机冲击,抢占新一轮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纷纷将注意力转向了新兴产业,加大对绿色能源、节能技术、下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领域研发投入力度,并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美国推出《振兴美国制造业框架》,提出“再工业化”,建设“岩上之屋”,不仅是为传统制造业,更重要的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通过新一轮技术革命成果引领新兴产业发展,重新拥有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工业。新能源产业是其中一个重要领域,奥巴马政府通过了“美国新能源计划”,宣称未来十年将在绿色能源领域投入1500亿美元,创造500万个新就业机会。英国推出了气候变化税、排放贸易机制、碳基金等政策工具,支持企业减少碳排放量,促进商业性低碳技术开发利用,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加大对生物产业支持力度,计划10年内在癌症和其他疾病领域投入150亿英镑用于相关生物医学研究。日本把“低碳革命”作为“投资未来”的最核心内容,重点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其经济产业省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新车总销量比重提高到50%,2030年提高到70%;通过实施“绿色税制”(对购买环保汽车的消费者免除车辆购置税和重量税)和提供财政补贴等方式,日本混合动力汽车已实现产业化。俄罗斯则在2009年6月宣布将投资2000亿卢布发展纳米技术,使其成为国家“科技战略的火车头”,并计划到2015年使俄罗斯纳米技术产值达到1万亿卢布,在国际纳米技术市场所占份额提高到3%。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但在发展中也有不协调之处,仍面临许多问题和矛盾。一是粗放型发展方式带来巨大资源环境压力。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消耗大量物质资源来实现。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消耗了世界钢铁、水泥总产量的50%,能源总产量的18%,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居世界之首,但是中国的GDP只有世界总量的8%左右,外贸出口只占全球的9.6%。巨大的能源、资源消耗导致我国环境不断恶化。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制约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实现未来低碳经济的目标,至少需要60多种骨干技术支持,其中有42种是中国目前不掌握的核心技术,这表明我国推进节能减排70%的核心技术需要“进口”。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导致我国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大多处在国际价值链的低端环节,难以控制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不能有效维护自身经济安全。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的产业,具有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资源能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特点,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代表着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在突破核心技术方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体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要求。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迫切需要。目前,在汽车、钢铁、纺织、装备、船舶、电子、轻工、石化、飞机等传统工业领域,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多将研发、设计等高端环节部署在本国,保持着对产业链的核心控制力。我国在这些行业领域缺乏核心竞争力,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许多领域,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较小,某些领域甚至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目前我国在新一代移动通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基础芯片、高速铁路、电动汽车等许多技术和产业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某些领域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为中国实施“弯道超越”带来重大契机,中国迫切需要抓住这一机遇,紧跟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通过开展前瞻性研究,突破核心技术,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努力抢占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制高点。

着眼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经过一年多酝酿之后出台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发展重点,有助于解决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决定》确定了我国现阶段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并对每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所包含的具体门类做了一定程度的细分,有助于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方向。各省市可根据国家总体部署,结合当地产业基础、比较优势和经济长远发展要求,确定本省市重点支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细分领域,引导社会资源的有效投入,加快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推动解决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决定》指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同时也面临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少,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支持创新创业的投融资和财税政策、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决定》围绕这些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意见和措施: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着力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领域在规模上虽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但组装加工能力强,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仍主要依赖进口。因此,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着眼于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快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积极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二是培育良好的市场,充分调动企业发展积极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往往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走向市场需要克服消费观念、技术瓶预、生产成本、配套设施等一系列障碍,需要经历较长的市场导入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推动应用示范、标准制定和基础设施建没等,显得尤为必要。《决定》提出,组织实施全民健康、绿色发展、智能制造、材料换代、信息惠民等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引导消费模式转变,培育市场;

鼓励绿色消费、循环消费、信息消费,创新消费模式,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现代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等,创新商业模式,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优化市场准入的审批管理程序,规范市场秩序,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所需的环境。

三是深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许多技术尚属于世界前沿,是全球第四次技术革命中需要重点突破的技术领域,尚未形成国际主流的技术路线和产品,深化国际合作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承要途径。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克服目前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合作中反映出来的合作形式单一、不注重前期技术合作、不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开拓顺畅的国际合作发展渠道,大力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发挥各种合作机制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切实提高国际投融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大力支持有实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跨国经营,培育国际化品牌。

四是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需要政府给予强有力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也需要广大社会资本的积极投入。目前我国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融资体系尚不完善,比如发达国家新兴产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是风险资本,而现在我国风险投资体系尚不健全,虽然社会上的资本很多,但缺少让游资进入战略性新兴企业的渠道和机制。所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形成有效引导和有利于发挥社会投资积极性的政策体系,构建一条让风险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渠道。

五是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条件。我国现行许多体制机制是在工业经济时代,用二百多年时间发展而来的一套体系,这套体系适用于工业经济,但不适用于知识经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创新突破,包括建立健全创新药物、新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税费调节机制,实施新能源配额制,落实新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加快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建立促进三网融合高效有序开展的政策和机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等。同时,要加强宏观规划引导,加强相关规划和政策的衔接,形成合力,统筹推进。

北京要抓住契机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北京加快推进世界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世界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成为全球科技研发中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应有之义。

北京人才、技术密集,高技术产业发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009年北京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352.9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9.4%。在高技术产品方面,北京计算机国内市场占有率、手机产量稳居国内第一,软件收入约占全国的1/5,集成电路设计收入占1/3。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具有较高的重叠率,北京良好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基础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造了优良条件。

中关村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北京引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目前,中关村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众多领域,都发挥了策源地和示范引领作用,取得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主导创制了一批国际标准,形成了一批领军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十二五”时期,北京要按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部署,更好地发挥首都优势,依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担负起准国家队责任,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打造一批在行业范围内和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推荐访问:战略性 培育 新兴产业 加快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