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政政务

基于“生态破坏”积累的第三种积累下《资本论》的一般规律补充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05 08:52:44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资本积累在引起资产阶级财富积累、导致无产阶级贫困积累的同时,还存在着第三种积累,即“生态环境破坏”的积累,而且这三大积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三种积累在资本积累规模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第三种积累;“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环境革命

[作者简介]蒋晓雷,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湖北武汉430074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0)10-0138-0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同资本的膨胀力一样,是由同一些原因发展起来的。因此,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但是同现役劳动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最后,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总括地说,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多,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因失业、贫困而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相应越多。由此,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现象就日益发展。“这一规律制约着同资本积累相适应的贫困积累。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后来的学者们就根据马克思的这些话概括出了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的内容,即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积累必然导致两种积累,即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和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历史的发展却超出了这个结论,那就是资本积累在引起资产阶级财富积累、导致无产阶级贫困积累的同时,还存在着第三种积累,即“生态环境破坏”的积累。

一、第三种积累的内涵

第三种积累即“生态环境破坏”的积累。这里的“生态环境”,主要是指自然界本身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即一个本身就能够互相进行物质和能量自动交换的生物和非生物部分共同构成的相对稳定的宇宙系统,它是与人类生活本身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各种普遍自然力量的总和。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和宇宙环境的“联结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的诞生、维持和生命的延续都要持续地依赖自然界所馈赠的物质给养。

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指我们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冲击。这种冲击导致了自然界给人类所提供给养的减少,或者是完全停止。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给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两个方面。

“生态环境破坏的积累”则是指人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续地冲击与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危险状况的量的积累。事实上,在日益高科技与人口膨胀条件下,这种“生态环境破坏”的积累已经成几何级的增长状态。

而今,第三种积累已成为世人共同关注的不二话题了。

第三种积累与其他两种积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与无产者贫困的积累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但是,二者一起又构成了一个大的共同的方面,即人类这一方面。恰恰是人类这一方面与生态环境方面一起又共同构成了另外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因而,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无产者贫困的积累、“生态环境破坏”的积累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一,三者同时并存。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无产者贫困的积累、“生态环境破坏”的积累,这三大积累同时存在于资本的积累中,并与资本的存在共始终。资本刚刚来到世间时就已经同时包含了三种积累。货币成为资本的一要那,资本积累就已经开始了。资本家的财富积累紧接着也就同时开始了。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被榨取的一霎那,其贫困积累也已经同时开始了。货币要转换为资本就必须有作为实物的生产资料为载体,实物转换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生态环境破坏积累的开始。资本后来的不断扩大与增长,只是意味着三大积累同时的不断扩大与增长。资本只要不退出历史舞台,这三大积累就会同时存在。其二,三者有明显的因果关系。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与无产者的贫困积累、生态环境的破坏积累是“一因两果”的关系。资产阶级的财富增长是建立在对广大无产者的劳动成果的剥削基础之上的,所以资产阶级的财富增长是因,无产者的贫困是果,这是第一果。资产阶级的财富增长是建立在对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的基础上的,因此,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是因,生态环境破坏的积累为果,这是第二果。同时,这“一因”、“两果”还互为因果。资产阶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严重,对劳动者剥削程度越大,其财富积累得就越多越快和越大。其三,三大积累中,“生态环境破坏”的积累带有根本性。在生态环境破坏不激化的情况下,资本家的财富积累与劳动者的贫困积累可以持续地循环进行,甚至这两种积累的严重对立正是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发展的动力。此后,无产阶级则通过环境革命的行动来改善环境,使之与新的社会形态形成良性循环。但是,一旦“生态环境破坏”的积累达到了毁灭人类的质变状态,二者的积累就无法进行,资本积累就会立即中断,其他两种积累就也会立即中断。

二、第三种积累的主要表现

在资本迅速积累以前,人类早期的生活方式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只是烧荒、垦荒、兴修水利工程等,带来的也只是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或沼泽化等问题。这些只是全球区域性的生态退化,通过人类自身的改善或自然界的自净能力很容易使这种生态退化得到根本性遏制。但人类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积累的迅速扩大,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就紧跟着迅速积累和扩大了。工业革命表面上是从农业占优势的经济向工业占优势的经济的迅速过渡,但本质上却是资本积累的“革命”,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破坏迅速积累的开始。

(一)第三种积累在工业革命时期主要表现为“污染”这一公害

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开始的产业革命使第三种积累发生了质变而成为“污染”公害,这是“污染”的发生期。这一时期,煤被大规模使用,冶金和化学工业的有毒物质被大量排放,人类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污染。20世纪20~40年代为“污染”的发展期。这一时期,煤的消耗量稳步上升,石油、天然气的生产迅速增加,汽车等各种内燃机动力机车用油消费急剧增加,石油污染日趋严重。20世纪50~60年代为“污染”的泛滥期。这一时期,全球工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煤、石油的消耗持续增长,城市中汽车数量大大增加,“污染”造成的公害事件不断发生。如英国的“伦敦烟雾事件”,致使12000人死亡。

(二)第三种积累在新技术革命时期表现为“污染事件”普遍化

20世纪70年代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及各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全球每年都有数量巨大的环境

污染事件发生。据统计,仅在1980~1984的5年间,美国工厂发生的污染事故达6928起,霉菌每天发生近4起;全世界每年约100万人由于农药事故中毒,死亡达万人,平均每年发生200多起严重的化学污染事故。

(三)第三种积累在信息时代达到了“危机”状态

英国科学家1984年在南极上空发现了“臭氧洞”,此后经1985年美国科学家证实开始,人类的第三种积累达到了危机阶段,全球出现了诸多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危机征兆。

1、全球变暖、气候变化。这是生态环境危机的最主要表现。工业化以来,全球C02的累积排放使大气中C02增加了50%,全球平均温度因此上升了0.6度,导致全球变暖。气候变暖导致了蒸发量增大,降水量也相应增大。一方面,干旱地区的干旱程度进一步加剧,最终会导致荒漠化;另一方面,一些地区洪水现象增加,加剧了水土流失,最终会导致石漠化。全球变暖还致使地球热带、亚热带的海洋低气压的气旋形成条件得到加强,飓风等灾害天气明显增多。

2、物种消失。工业化以来,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生物物种以近千倍于自然灭绝的速度迅速消失。目前,全球已鉴定的物种共约170万种,许多物种在没有被人类发现时就已经灭绝。人类的极大部分食品和许多的药物来源于地球的生物物种资源,因而,地球上生物物种的减少必将加大人类生存环境的脆弱性。

3、森林减少。森林是野生动植物的主要栖息地。150多年前全球的森林覆盖率是37%,现已下降了10%。尤其是作为“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成片的森林减少近半,现仍以每年10万平方公里的速度遭砍伐。热带雨林的减少降低了对CO2等温室气体的吸收,致使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与气候变化,更严重的是全球野生动植物失去了最好的家园,并通过生物链使系列的生物灭绝和多样性减少。

4、海洋异常。一方面表现为南美赤道附近的约北纬4度至南纬4度、西经150度至90度之间的海水带异常增温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的频率加大、周期缩短。原来为5至10年的周期,后来周期缩短为3至7年,近10多年来仅为2至3年;另一方面,海洋日益遭到了人类经济活动、资本积累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赤潮频发。由于过量捕捞,近海鱼类迅速锐减。

5、粮食危机。全球人口近些年每年持续增加7000万以上,越来越多的人却又希望把食物链升级到耗用大量粮食的畜产品,同时美国把大量粮食用在了生产燃料乙醇,因而在截止到2008年的9年中,有6年世界粮食产量低于消费量,全球粮食储备量日益减少。粮食危机直接导致两种结果。一方面,粮食的需求增长速度超过供应的情形越来越严重,由此引发的粮价飞涨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一些国家政府的执政能力,失控的国家比如索马里等则进而威胁着世界各地的政治稳定;另一方面,粮食经济与能源经济的合并则意味着,如果谷物的粮食价值低于燃料价值,那么市场就会把谷物应用于能源经济。这种双重需求会导致汽车和人对谷物供给的激烈竞争,并从而引发史无前例的政治与道德问题。

上述种种表明,由于对资本积累的疯狂追求,导致生物圈这一生命支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支撑已达到它的极限,人类的第三种积累到了危机阶段。

三、人类对第三种积累的关注

早在1962年,蕾切尔·卡逊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在美国出版,该书所列举的大量污染事实曾令世界震惊。《寂静的春天》的出版标志着人类的个别精英对生态环境变化的警觉。

1968年,来自发达国家的30多位专家就成立了一个非政府性的国际组织——罗马俱乐部,他们对世界的人口、粮食、能源、环境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进行了跨学科研究。1972年,该俱乐部发表了其著名的环境报告一《增长的极限》,标志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理性思考的开始。1972年6月5日,有113个国家的代表参加的历史上第一次全球性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大会通过了《只有一个地球》《人类环境宣言》两个重要文件。《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向人类提出了5项忠告,其中最后一条是地球已经向人类发出了“黄牌警告”,如果不听忠告,未来的更大灾难必将降临。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全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真正觉醒。

四、“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遗憾错失

如果说,资本积累仅仅导致2007年以来人类的金融系统出现危机算是大自然给人类在经济方面以最沉痛教训的话,那么,资本积累导致的第三种积累则算是给人类自身肉体方面以最大的教训。

这种教训应该是始自本世纪初2003年开始的非典型性肺炎的全球性蔓延。该病肆虐全球的结果,导致累计非典病例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近11%。但人类并未因此而放慢第三种积累的步伐,大自然也再次加大了发怒与教训的力量,于2009年8月开始的影响范围更广的H1N1流感则给人类更加深刻的教训。死亡人数超过16000人,但H1N1流感的蔓延仍远未结束。

为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和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超过85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出席了这次关系到人类未来命运的全球盛会。本来人们对此抱以非常高的期待,因而,人们称这次会议是“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以引起世界各国当政者的普遍关注。但是对资本积累的贪婪还是使这次“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得以错失。最后,会议围绕责任共担的主要问题达成了令人遗憾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所以,在资本积累的推动下,“这是一个着了魔的、颠倒的、倒立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资本先生和土地太太,作为社会的人物,同时又直接作为单纯的物。在兴妖作怪”。因为“正象人在宗教中受自己头脑产物的支配一样,人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受他自己双手产物的支配”。确实,“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去了。

五、减少第三种积累的方法

其一,在世界观理念层面上,人类要好好探求、掌握和利用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这是减少第三种积累最根本的出路。

中国古代哲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求是走在世界前面的,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天人关系”说就是证明。《易经>就是“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结果,它主张人类应该按照“天”(自然)预示的征兆进行活动。老子的自然哲学追溯的也是天地万物的总和及根本,讲的就是要顺应自然的行为准则,在天、地、人这三者和谐相处的基础上求得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西方最早提出并进一步探讨“人类同自然界的和解”以及“合理调节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问题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其二,在方法论手段层面上,国家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是减少第三种积累的最现实的基本出路。循环经济是一种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性流动模式,倡导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型一物质流动模式,保证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有序地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要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唯一的最现实的出路。

其三,在行政性质层面上,要真正打造具有人类精神的坚强有力的政府,这是减少第三种积累的可靠保证。

在现代国家条件下,政府如何利用和调动资源是牵涉到一个国家、一国国民乃至全人类命运的大事。为了资本的政府只会将该国引向灾难,同时都为了资本的各国政府会联手葬送人类的未来。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表明,只有真正代表人类利益而非代表资本利益、拥有人类精神而非资本精神的人物所组成的政府才有可能真正“自觉”而非“自发”地、坚强而非软弱地管理和利用好资源。这些资源不是为一国国内少数人创造短暂的福利而是为全体国民创造持久的福利,同时都为了国民的各国政府才会在全球范围内为人类创造可持续的福利。

曾记否,20世纪40年代美国生态学家、生态伦理学之父利奥波德教授从那只垂死的母狼嗥叫中领悟到的一句话:“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到另一个山崖,荡漾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这是一声抒发对抗荒野的哀鸣,也是对这个世界发生的一切不幸所持蔑视态度的情感进发。”从这种心灵的震撼中,从字里行间饱含着对那即将被人类灭绝了的狼的忧虑,也是对这个被人类搅乱了的生命世界的前途的忧虑。

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第三种资本的积累”,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情境令人担忧。如果不马上停止对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那么当今世界导致人类毁灭的,不再是人类间的核战,应是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类造成的地球生命系统的肆意破坏。残酷的生态环境,逼迫人们反思传统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传统的生产、消费资源开发方式,迫使人们不得不冷静地、深入地思考科学发展问题以及与地球、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问题。否则,地球上最后发出绝望哀嗥的不再是母狼、母狮、母象……,而是人类!

推荐访问:积累 资本论 第三种 规律 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