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政政务

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知识理念的转变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0 08:38:56   浏览次数:

摘要: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使物理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章从知识价值、获取方式等方面阐述了新课程改革知识理念的转变。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课程思维方式,深刻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充分理解新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的创新与突破,使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落到实处。

关键词:物理 新课程改革 思维方式

在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中,知识理念经历着深刻的转变,与习惯性行为的对抗使课程改革走向良好的发展方向。

知识产生的过程蕴藏了其创造者的刻苦钻研、屡经波折的经历,贯穿着批判的态度和怀疑的精神。同时,知识还体现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感受,是美的结晶。物理学史就是一部记载着众多物理学家不受权威、常规和社会偏见的束缚,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历史。受客观主义知识观影响,传统物理课程的知识通常以绝对客观的知识形态出现。事实证明,即使像物理学这样一门成熟的科学,也不能为一切问题找出答案。原以为己经完善的理论也可能遭遇新的麻烦:古希腊的圣哲亚里士多德那被奉若圣典的理论会被意大利年轻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彻底推翻;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完成了经典物理学的统一工作,却在20世纪经由爱因斯坦修改了他的绝对时空观,谁也无法断言在未来的某个时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否也需要加以修正。在物理学中,作为结果的知识主要体现为知识的陈述形式和逻辑体系,如物理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等。这些概念常常是远离生活常识的,因而过分强调终结性知识积累的传统物理课程,常常使学生感到物理学的抽象、晦涩难懂,进而不同程度地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长期以来,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学校中传递的知识具有不容怀疑的地位。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表现为对文本课程的机械接受和由外而内的习得过程。承传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成为学校课程全部的依据与追求,即所谓的“双基目标”。这种课程目标,要求学生牢记所谓现成的知识,形成规定的技能。对此,弗洛姆认为,这种学习“不是把学过的东西硬塞进记忆里,就是小心翼翼地保存他们的笔记”。显然,这种“基础性”的课程旨趣,使课程排斥、诋毁、压制非确定性与非结论性的、有分歧与有争议的文化现象,使课程凝固化为共同的规范、内容体系与架构。

现行的物理新课程改革是从变革传统物理课程的缺陷而发展起来的。而且新课程相比较传统课程有许多的优越性。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明确强调,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强调课程内容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兴趣、经验等,显然,课程逻辑的转变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根本标志。新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唤醒、提升个体的自我意识、社会批判意识,培养个体文化创新精神与能力,营建公正社会文化,而不是客观化知识的传播,从而使课程突破由来已久的“确定性”逻辑。

物理新课程将培养目标定位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即是全面考虑了物理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价值。在和“知识与技能”有关的具体目标中,强调了让学生学习物理学核心概念,掌握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技能,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他学科的联系以及物理学的应用等。在和“过程与方法”有关的具体目标中,强调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提出让学生“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在这六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关的具体目标中,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加科技活动的热情,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振兴中华民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等。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在认识上、思维方式上突破“基础性”的课程旨趣,突破“认同性”的教学模式,必须开辟基于“乐学”的“活动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反思式学习”等学习方式。避免使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穿新鞋走老路”的倾向与问题,造成新课程改革因教师的不适应与不符合而面临严峻的危机与挑战。教育将成为发展认识的手段,而不再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

总之,新课程改革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范式的根本转换,绝不是单纯的课程管理政策调整、课程内容更新、教材变换的问题。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课程思维方式,深刻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充分理解新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的创新与突破,使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S. 拉塞克 G. 维迪努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用书——新课程与教师心理调适》 教育科学出版社

【3】《中学物理教育学》 张民生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六中学075000)

推荐访问:新课程改革 理念 中学物理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