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政法军事

课堂教学中培养中下层学生基本历史素养的做法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4 08:38:20   浏览次数:

摘 要:初中学生的历史基本素养主要包括历史概念的理解、历史解释、历史史料实证、历史时空观和历史价值观。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中下层学生基本历史素养,笔者将从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设置课前预习史料、小组合作学习常态化、读讲练结合、巧用年代尺、表格和思维导图、注重时事热点延续历史、引用史料阅读突破教材局限等七个方面,着手解决历史课堂上“教”与“管”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中下层学生;历史素养

历史学科是一门培养国人爱国意识、责任意识和唯物主义思想的学科,也是一门在中考和高考中要考查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上要十分注重基本历史素养的培养,也要对考试中要检测考查的知识点进行落实。有人认为:中考是带着链条和镣铐来跳舞,动作既要优雅,又要被束缚,因此,历史学科的教学十分考验老师教学的艺术、技术和智慧。

笔者认为,初中学生的历史基本素养主要是以下五方面:历史概念的理解、历史解释、历史史料实证、历史时空观和历史价值观。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要努力构建四维课堂,即把握课堂的深度、宽度、厚度和高度;要培养初中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在课堂上要注重重要历史概念、学科体系、体系内部的逻辑关系和学生对知识的落实等方面。

而这些,正是中下层学生最缺乏的方面,这就对历史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教”,二是“管”。“教”侧重于教师对教材的驾驭,备教法、备教材;“管”侧重于教师对学生的驾驭,备学生,备学法。只有掌控好这两方面的分寸和火候,仔细推敲处理课堂细节,一节优质历史课才能出炉。笔者将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在历史教学中的探索和思考,如何在课堂上让历史教学更高效更有味道。

一、 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以本为本以生为本

教学应是先有“研”再有“教”,既是教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过程,也是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做到以本为本,“本”既包括课程标准也包括课本教材,这就考验历史教师驾驭教材的功底。一节原生态的历史课堂上,应该不只是把历史现象和结果呈现给学生,不只是从历史现象到歷史现象,而更应该寻根问底,剖析历史现象的原因和背景,从“是什么”探寻到“为什么”,教会学生思考历史事实的原因,教会历史理解的本领,上贯下通串联中外史实,做到新课中有复习课,复习课中有新课。

例如讲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的基督教传播时,教师用投影播放与基督教相关的教材文本文字,并拓展联系之前学过的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兴起和后面要学习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等历史史实,剖析西方“神权至上”到“以人为本”到“理性主义”的演变历程,低起点、缓坡度、高落点的教学设计丰富了课堂,适当给历史课堂“增肥”,让学生学会由某一点发散联系到多个点或面,把书读厚,做到由表及里、逐层递进,吃透和吃饱教材。

二、 设置课前预习史料,延伸课堂宽度和广度增加容量

历史学科应该是一门信息量大的学科,既包括还原历史事实的过程、经历,还包括了解历史事实的来龙去脉,需要师生共同构建一节历史事实环环相扣、相互渗透和一脉相承的课堂。而教师在课前的备课中充分利用史料资源,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人文素养,增强历史教学的吸引力和魅力,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应试教育。史料的形式又是多样化的,包括文献法、报刊法、照片法、漫画法和链式法等,通过史料的运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跳出教材,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史实的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原因(Why)、内容、过程(What)和影响(How)等。

例如讲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演示用Flash制作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图》和展示卷入战争的不同国家的情形的文献资料,随着图中箭头的游动,文字的阐述,配以声音讲解,使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图一目了然,可以充分启发学生更加活跃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 小组合作学习常态化,把握难度梯度

中下层学生与中上层学生学习上的区别在于,中下层学生在学习心态上更需要鼓励更需要关注,学习能力上更需要指导。所以中下层学生内心即是强大的又是脆弱的,强大在于他们很渴望得到表现的机会,很期待实现自己的价值,脆弱在于他们害怕和担心自己力不从心,所以学习执行力上有所欠缺。这说明在课堂教学中,中下层的学生很需要师生构建一个平台给他们去施展身手,创设科学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有效地实现中下层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和成就感。

例如讲初中历史人教版九级下册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以小组为单位,创设有一定障碍的问题——“请列举三次科技革命分别给人类带来什么积极和消极影响”,中上层的学生既能给中下层的学生给予指导,中下层的学生结合实际也能思考探索出相应的答案。设问在教材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拔高而又不会太高,让学生充分深入合作讨论,并且讨论起来有意义有价值有成就,最后学生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切实提升了“存在感”,打好学习这场“心理战”,消极学习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四、 读讲练结合,注重把基础知识落实到习题

中下层学生学习历史的另一困惑在于,基础知识点是背诵记忆了,但是一到考试做题的时候就不知道如何答题,如何回归教材知识。所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应有固定的模式,应结合班情、学情和具体的课程设置来安排,不应只停留在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应该侧重于把时间和课堂还给学生,并适当给学生“留白”消化,通过课堂习题的练习来巩固强化知识,注重学法的指导。

例如讲初中历史人教版九级下册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4课《经济大危机》时,用课件投影展示电子版的历史教材文本并引导学生做与此相关的习题,增加基础训练、辨识训练和纠正训练,教师走下讲台盯学生答题状态并适当给予学法方面的辅导,在题目中细化罗斯福新政工业、金融业、农业和公共工程的措施,真正把知识落实到学生的做题中。学生在课堂上翻书、翻资料和不断思考,解放了大脑、双手和嘴巴,做到夯实基础、学以致用,训练谨慎审题、规范答题的技巧,提升学生历史理解的能力,发挥学习能动性,教师的“导”和学生的“练”相结合,充实课堂。

五、 巧用年代尺、表格和思维导图,构建课堂线索和知识网络

中下层学生学习历史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即是认为历史是“死”的学科,只需要背诵记忆,不需要理解和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就是“背多分”。但实际上,历史才是一门最“活”的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处理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才能把容量大、内容多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这里就很需要辅助一些教学手段,其中,年代尺、表格和思维导图就是很好的总结归纳方式。

例如讲初中历史人教版八级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9课《改革开放》时,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制作本单元的年代尺和思维导图,把与这一历史时期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中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版块的内容通过或年代尺或表格或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在书面上,从点到线再到面,既能发散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也能帮助学生梳理零散的知识点,在书面上和头脑中系统构建历史时空观和知识网络图,由“撒网”再到“收网”,历史教学做到了既“增肥”又“减肥”。

六、 注重时事热点延续历史,培养正确的社会主流价值观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教会学生将零散信息逻辑化的思维能力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和倡导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传播科学传播正能量。有历史专家认为“历史一书写得不只是历史本身”“切勿把历史事实和历史意识妖魔化”,历史教师的重要职责就是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特点,倡导多元的价值观,回归还原历史真相并发挥历史指导现实生活的作用,把一节历史课上出“历史味”,而不是任何一位语文或理科老师都能上的历史课。

例如讲初中历史人教版九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时,引入俄罗斯阅兵、中国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阅兵和诺曼底登陆周年庆的时事热点切入教学,既让学生感知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感知历史的延续性和渗透性,也展示世界各国团结协作、相互联系,共同为反对法西斯侵略集团做出贡献,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树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七、 引用史料阅读突破教材局限,用问题贯穿课堂

历史教学容易陷入一个缺陷,即课堂师生互动较少,历史人物和事件书本化、标签化和符号化,给学生单方面的信息灌输和接收,不利于学生全面客观的历史唯物价值观的培养。实际上,历史应该是一门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允许有多种声音并存的有灵魂的学科,因此,历史教师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上,除了要以本为本,还要适当突破教材的制约,回归历史教学的本质——教人求真求实。

例如讲初中历史人教版八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6课《洋务运动》时,呈现阅读史料《我们熟悉的林则徐》《你不知道的林则徐》《先进的李鸿章》《彷徨的李鸿章》《传统的李鸿章》《救世的康有为》和《无奈的康有为》等,给学生展现一个丰富的历史世界,感受中国近代思想的变迁——由坚船利炮的惊醒到内忧外患中的警醒到瓜分危机下的觉醒。

在整节课堂中,教师智慧理性地设置问题——“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材料反映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近代中国人对待西学认识上的发展趋势?”等,利用“追问”深入挖掘材料信息,检测反馈学生的所学和所读知识,减少认知障碍,并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与能力,使师生对话更充分更深入更有效。

最后,笔者以最近的热点话题来总结,医生和教师是天底下最需要良知的工作,教师更是用生命工作的良心活,那是一项用生命来影响生命的功德无量的职业。历史教师肩上更是背负着让历史常态课堂走向优质课堂的重任,既要做到协助学生养习惯盯状态善引导助学习效果,又要培养学生多元解读历史的能力和倡导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历史教师对待教学应要有追求完美的态度,但是完美无法实现,所以不断督促我们一线历史教师在教学岗位上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探索,增强自己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发挥教育的魅力,教学相长,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陈伟国,何成刚.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周婧.中学历史文献读本[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3]陈洪义.“情思历史”教学概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程修凡.美国特级教师的历史课[M].鹭江出版社,2017.

[5]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张传明.建构主义与历史学系时空观念培养初探——初一历史教学中需补充讲述的几个问题[J].吉林教育:教研,2010(10):23.

作者簡介:廖紫微,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市新华中学。

推荐访问:素养 做法 课堂教学中 培养 学生


[课堂教学中培养中下层学生基本历史素养的做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