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组织人事

长征题材艺术作品的创作现状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4 08:52:16   浏览次数:

总结,有助于进一步探索未来长征题材美术作品的发展和方向,进而推动长征题材艺术作品的创新与发展。

一、长征题材艺术作品发展综述

长征题材艺术作品主要指红军长征为线索及与此相关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为背景的主题性创作。长征题材艺术作品包括战争时期的美术作品,涵盖抗战后的相关题材美术作品。其中,革命战争时期的长征题材作品以绘画艺术作品为主,比较典型的有黄镇的《长征画集》,这是一本长征途中的速写画集。黄镇先生亲历过长征,在长征途中,他的画笔从未停歇,用简陋的画笔为长征留下了一份鲜活的影像记录。

新中国成立以来,依然出现了很多形式多样的长征主题的绘画艺术作品,典型的有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红军不怕远征难》;沈尧伊的长篇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油画《遵义会议》《而今迈步从头越》《娄山关大捷》等;蒋兆和的《渡乌江》;全山石的《娄山关》。这些美术作品都取材于重大的历史事件、长征时期的革命人物,以及重大战斗、战役等史实。这些对红军长征途中战斗、战役的描绘,对革命时期长征人物的描绘,主要表现出了红军战士为革命胜利的信念,以及英勇善战、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其中,沈尧伊是当代美术家中比较钟情于表现长征题材美术创作的一位,从早至今,他创作了至少五件大型油画作品,另外,他的长篇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用了六年时间完成,创造了我国连环画创作上的一座里程碑。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长征题材的艺术作品呈现迅速发展态势,不仅体现在油画、国画上,而且体现在雕塑、插画、文创等载体上,比如以长征雕塑而闻名的雕塑泰斗叶毓山的作品《遵义红军烈士纪念碑》《毛主席全身雕像》《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碑》等。既有表现革命历史事件、歌颂革命英雄人物的作品,又有塑造革命领袖人物的雕像。在文创设计中,以长征为题材的创作受到很大的重视,多数是在旅游景区以文化创意形式出现,以文创产品带动红色旅游景区经济的发展。

纵观长征题材艺术作品发展路径可以看出,重大题材美术作品经历了从恢复到发展,再到二十一世纪繁荣的一个姿态,尤其是两大主题创作工程“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和“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完成之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更是成为艺术界的一股热潮,不仅反映出国家对长征文化、红色文化的重视,还饱含着当代艺术家热爱红色文化、长征文化的情怀。

二、長征题材艺术作品的创作现状

近年来,长征题材艺术作品的创作不断被推崇,自两大主题创作工程和长征胜利80周年之后,出现了很多经典的红色题材、长征题材艺术作品。而遵义作为一个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转折之城,无疑成为长征题材艺术创作中描绘最多的素材。遵义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给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师生带来了很多便利条件,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长征题材艺术作品,比较典型的有岳艳娜老师的《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强渡乌江》《娄山关大捷》《女红军》等,沈宁波老师的国画作品《四渡赤水出奇兵》,朱剑坤老师的《黔山行》,以及2014级视觉传达班赵洋泽同学的长征主题文创产品系列,这些长征历史题材的艺术创作,无疑推动了遵义地区红色文化、长征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一)长征题材在绘画艺术作品中的创作现状

绘画艺术作品包括国画类、油画类、版画类三大类形式,这三大类长征题材基本上都是以绘画性叙事为主,侧重于通过典型环境再现历史事件与革命人物,还有一些长征题材创作因题材的需求或是对艺术的追求而淡定具体时空的限定,进而体现绘画特有的结构性叙事特征。这是此类题材绘画性艺术作品的共性特征。例如董希文创作的油画《红军不怕远征难》、沈尧伊创作的油画《革命理想大于天》、魏传义创作的油画《强渡乌江》、张文源创作的《野菜》和《草地情》就可以清晰地看出。二十一世纪此类题材的创作同样以叙事性为主,不同的是二十一世纪以来的此类题材绘画创作较注重自由的表达和个性的追求。例如上海大学美院创作的油画《飞夺泸定桥》,他们在形象塑造上采用的是大笔触,以及厚重的色调,以此表现画面的动势感与堆塑感,从而在革命题材的创作上凸显现代艺术语言的运用。还有的强调水墨写意的人物形象和场景描写,如湖北美术学院黄其华、郝孝飞、朱国栋等人创作的中国画《血战湘江》,整幅作品以水墨写意完成,并非写实再现,而是在画面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既有传统水墨的表现力,又具备当代水墨的个性表达,充分发挥写意水墨的艺术表现性。还有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沈宁波老师的国画作品为例,他的中国画作品《四渡赤水出奇兵》描绘是以典型环境再现典型事件“四渡赤水”和典型“红军形象”,是一种典型的再现,整幅画在写实的基础上从选题角度和意义挖掘,并加入自己的思考和追求,最终以一种艺术性的手法和风格呈现出来。

沈宁波 《四渡赤水出奇兵》 2016年

综上可见,长征题材的绘画艺术创作基本以叙事为主,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创作较强调英勇不屈、不畏艰险、斗志昂扬的精神特征,无论是领袖还是红军战士的形象塑造都将这些特征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而二十一世纪以来的此类题材绘画创作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和艺术特征,较注重当代视觉文化语言的表达,通过视觉语言的表达重释历史,宽广的视觉现场的营造及当代艺术语言运用共同形成了这些作品的叙事性特征。

(二)长征题材在雕塑中的创作现状

雕塑艺术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艺术表达形式以写实为主,大多雕塑家把缅怀革命先烈和弘扬爱国精神作为创作的追求,出现了很多群雕和独雕。现阶段雕塑有的是表现革命人物的,如有王洪亮的《狼牙山五战士》《红军长征中的将领们》等,叶毓山的《毛主席全身雕像》,岳艳娜的《女红军》。也有的是表现场景和纪念性建筑的,如叶毓山的《遵义红军烈士纪念碑》《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碑》,以及岳艳娜的《遵义会议》《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娄山关大捷》等。从当下雕塑可以看出,大多是以这两种形式呈现,而以人物表现的雕塑多注重形的塑造、神韵的表现,强调惟妙惟肖的表情和人物的活灵活现。正如艺术家本人所言,虽然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写实的,但并不是局限于衣褶袖口等细节的雕琢,更重要的是对于革命历史题材的精神方面的把控,刻画人物形象的领袖气概和无畏精神。而这种气韵具有“写意”的意味,是西方传统雕塑与中国传统美学的融合。而建筑形象表现的则是再现历史地点,铭记历史的创作,这是雕塑创作现状。雕塑艺术作品在当今有着重要意义,不仅是一种记录和再现,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延续。

(三)长征题材在艺术设计中的创作现状

艺术设计学科包括多个学科方向,有包装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插画设计、装饰图案、创意思维设计、招贴设计、书籍装帧等,长征题材的艺术创作大多体现在包装设计、装饰图案、创意思维、招贴设计当中,更多地体现在文创设计中。文创涵盖范围相比其他方向要广一些,以遵义当地的文创为例阐述长征题材在设计中的创作现状。通过调研遵义会议会址周围的长征文化文创产品发现,市场上此类文创产品在设计形式上较为呆板,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大多把与长征相关的建筑形象、领袖人物以拍摄图片的形式直观地放在产品上,设计感、形式感不突出,色彩搭配比较随意,不能很好地突出主题。所以不管是色彩的搭配,还是图案的运用,都缺乏创新性,不能很好地吸引人们的注意。随着人们审美的不断提高,遵义会议会址周边的文创产品有待进一步提高。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学生赵洋泽同学调研市场发现设计有很大的不足之处,所以最终决定以长征为题材进行毕业创作,最后呈现的产品相比市场上的文创类旅游纪念品,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他以长征文化典型代表“遵义会议会址”为切入点,选取遵义长征时涉及的长征故事、红军人物、建筑,以及红军用过的用品等,如主席头像、红军战士、长征诗词、红五星、火炬、会址建筑、红军用过的马灯等典型形象为创作元素,采用解构、重组等设计手法对图形进行再设计,并运用到不同的载体上,最后转化为有创意的设计产品(图1-4)①。他的作品在图形的设计上形式感较强,构图形式较多样,再搭配合理的色彩,最后呈现出很多有创意的、趣味性很强的长征题材文创产品。赵洋泽同学的文创设计一方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诉求,另一方面很好地体现了长征文化内涵,同时是对长征文化很好的解读和传承。

赵洋泽同学的此类主题文创设计呈现了长征题材设计作品的设计现状,不只是在文创设计中,在插画设计、招贴设计中,此类题材的表现形是丰富多樣的,在未来的设计过程中会更加趋向多元化。

三、长征题材艺术作品的创作思考

长征题材在艺术作品中的创作近些年备受重视,尤其是在两大主题创作工程“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和“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以及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长征题材类艺术作品的创作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倾向于重大历史题材方面的创作和研究,长征文化艺术作品开始变得丰富起来,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长征题材艺术作品无论以任何形式出现,都要有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艺术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不管是形式上的创新,材料上的创新,还是技术上的创新等,都能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甚至可以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创新的价值所在。这就要求任何艺术形式的作品都要在创作上改变流于表面化和单一化的特征,根据时代变化对艺术作品进行大胆创新,使其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使作品向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这是当下值得深思的一个现状问题。尤其是设计类作品创作更需要创新,有创新才能更好地吸引人的眼球。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用自己的创意思维和专业知识,再结合自己的个人审美,将长征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设计出很多符合现代审美的设计作品,是值得市场上文创产品借鉴的地方。为了让设计更好地为红色旅游景区服务,未来可以寻找更好的契机,加强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设计出更加多元化的设计作品,让设计带动红色旅游地的发展,用创意传播红色文化、长征文化。

四、结语

长征题材艺术作品创作是国家重视的重大主题性创作,尽管出现了一批长征主题题材的经典作品,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随着当代人审美的提高,审美的多元化和对艺术的个性化追求,要求在进行主题创作过程中注重当代审美的转换,注重艺术表达的转换,深度挖掘长征题材元素,不断开拓艺术领域新的创作空间和表达空间,继而创作出既能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和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人审美的艺术作品。

注释:

①图片1—4来自牟孝梅老师拍摄。

参考文献:

[1]尚辉.国家记忆    史诗图像——长征题材美术创作对民族精神的审美塑造[N].光明日报,2019-7-22.

[2]赖大仁.长征题材文艺创作的立意与类型[J].中国文艺评论,2016(5):56-61.

[3]许向群,龚平.永远的长征——漫话长征题材的美术创作[J].美术,2016(10):8-17.

[4]牟孝梅.高校本科文创类毕业创作融入长征文化的探索——以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文创类毕业创作为例[J].文教资料,2018(29):70-72.

推荐访问:长征 题材 艺术作品 现状 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