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社会团体

轿车产业突围要内软外硬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09 08:58:06   浏览次数:

加入WTO以来,我国进口轿车关税税率由原来的80%和70%,分别下调为50.7%和43. 8%,降幅接近30%。关税的大幅下调使精心设计的轿车产业的垄断壁垒轰然坍塌。随着进 口轿车的大幅降价,国产轿车也相随跟进,降幅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 尽管轿车市场出现了少有的人气,但是轿车厂商和经销商们盼望多时的购车狂潮并没有如期 出现。这是为什么呢?

汽车工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贾新光在接受了记者采访时表示,阻碍轿车产业发展的,主 要是环境问题,这个环境包括软硬两个方面,软环境指与购车有关的内部环境如税费的改善 ,像目前的税费较多,增大了购车成本,等于无形中抬高了车价;硬环境指消费政策、城市 规划、交通环境等外部环境的改善。像消费政策方面,有的地方限制,有的地方是使用不方 便或者是道路拥挤等等,所有这些都导致消费者顾虑重重,无形中为轿车产业的发展人为筑 起一道高高的门槛。

贾新光介绍说,当你买车时,含着17%的增值税,5%~8%的消费税。购买一辆国产轿 车除增值税和消费税以外,还要交纳车辆购置税10%,不少地方还要征收15%的增容费。以 一辆挂牌价为10万元的轿车为例,增值税和消费税约2.2万元,购置税为1万元,地方增容 费为1.5万元,这辆轿车的总价将达到14.7万元,其中税费占车价的47%。即使北京地区 不收增容费,车价也要达到13.2万元,税费比例为车价的32%。

那么发达国家的轿车税费的情况又如何呢?贾新光介绍说,世界汽车消费大国的税收一 般都非常低。美国不少州不收汽车购置税,最多的州也只收6%,欧洲只收增值税,其中德 国是15%,意大利是20%,英国是17.5%,法国是20.6%。我国现行的汽车税收是在上个 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形成的。当时执行这个政策旨在抑制轿车产业的发展,垄断轿 车的私人使用。如今为了扩大内需,刺激轿车工业的发展,中央政府的轿车产业生产和消费 的政策已经有所松动。眼下这种松动似乎不够快,只有对现行的税费政策加以大刀阔斧的改 革,才能适应轿车产业发展和消费的新特点。贾新光建议,将增值税从生产型税种改为消费 型,以减轻普通消费者的负担,购置税也应将营运车辆与私人车辆分开,前者可以多收,后 者可以少收。消费税应按照汽车的排气量征收,大车多收,小车少收。轿车税费的比例如为 车价的20%较为合理。轿车的税费降低后,应该是三方受益:企业扩大生产,消费者减轻了 负担,税源增多财政增收。

当轿车产业发展的软环境有所改善时,影响轿车产业发展的硬环境却仍在顽强抵抗着市 场强有力的冲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秘书长陈卫认为,轿车长期以来是以“官车”的身份 出现的,其作为“官车”的垄断属性本能地排斥市场竞争,因而使之难以有效地调节轿车的 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对这个产业的发展不利。和彩电行业一开始就直接销售给普通消费 者不同,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长期以来都是轿车的主要消费者。这些特殊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 ,很容易受各地方政策的影响。近几年,经济型轿车进入家庭的数量逐渐增多,但各地仍借 助歧视性的路桥收费标准等变相的强制性消费,保护本地产品。轿车行业的规模经济,因此 迟迟不能实现。

业内权威人士表示,当来自市场的私人拥有的轿车与“官车”竞争共有资源——道路时 ,拥有“官车”的官员们只要轻轻发出一纸政令,就足以使拥有私车的人们有苦难言。尽管 小排气量的轿车占据更少的道路、产生更少的污染,但我们制定的政策却是奥拓不能出入一 些地段。幸运的是,这种直指无助的私车系统的利刃是一把同时指向市场的双刃剑,庞大的 产业利益通常有足够的实力影响社会和公众。在中国,轿车大规模进入家庭是迟早的事。价 格竞争最终将打破地方保护,从而实现全国统一的轿车大市场。从这一点看,价格竞争的表 面是供过于求,而实质是轿车发展的外部环境的真正改善,是地方政府的妥协和让步,是市 场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必然选择。由此可以预测,持续的价格竞争正酝酿着轿车行业的大 的整合,通过优胜劣汰,实现从过度竞争到有序竞争,使轿车行业真正达到规模经济。

遗憾的是,与降价并不同步的是汽车购置附加税,在买完降了2.3元的夏利2000之后, 商家依旧按没降价前的价格缴纳税款,多交近两千元的附加税多少让很多购车消费者有点想 不通。这从另一个角度再次见证了国内的汽车消费环境。事实上在众多媒体千百次呼吁改善 轿车消费环境之后,在有关人士再三表态要调整我国购车费用之后,我国的轿车消费者对购 车前后的消费环境依旧感到不尽如人意。

推荐访问:突围 轿车 产业 要内软外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