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演讲致辞

例谈图文转换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19 08:50:26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关键词】 地理教学;图文转换法;图像判读;隐含信息;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3—0187—01

地理图文转换法是指把地理教材中一些以文字描述的概念、原理、结论转化为图形,以便记忆、理解、分析和计算,从而达到激活学生思维、优化地理教学和提高学生图像判读能力的目的。下面,笔者从“ 图文转换,挖掘隐含信息,提高做题能力的目的”“ 图文转换,即时建构问题,提升创新能力”两个方面进行粗浅探讨。

一、图文转换,挖掘隐含信息,提高做题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把握文字材料和地理图像的本质,实现图文转换的三个超越:一是要超越文字材料的表象,发现文字材料背后表达的学科思想;二是要超越图像信息的分散状态,把握同类信息的组织结构和属性特征;三是要超越图文信息的局限,发现命题人使用要素组合的惯性。

【例1】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下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

参考答案: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两岛之间为海峡,风速加快;依山面海,迎风。

解析:这道题考查了一个重要的地理原理“狭管效应”,这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是找不到的。教师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背后的知识,使其能发现隐藏于图文材料背后的地理规律和原理。分析试题我们可以看出,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有如下特点:一是图中有海峡出现;二是图示区域属于盛行西风带;三是盛行风与海峡的走向基本一致。所以,我们要明确告诉学生,当试卷上出现这三个信息中的两个时,就一定要唤醒储备知识中的“狭管效应”。

二、图文转换,即时建构问题,提升创新能力

【例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圣米格尔岛(见下图)距葡萄牙本土约1500千米,为孤悬于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中最大的岛屿。新航路开辟后,该岛成为大西洋航线上过往帆船(以风为动力)的重要物资补给站。此后的300年间,各地船只停靠在大里贝拉附近的海港,岛上熙熙攘攘的集市里食品堆积如山。19世纪后期,大型蒸汽机船出现,该岛一度衰落。20世纪起,该岛逐渐发展成为夏季的疗养、旅游胜地。

(1)分析新航路开辟后,圣米格尔岛成为大西洋航线上的重要物资补给站的原因。

(2)说明过往该岛的帆船大多选择大里贝拉附近海港停靠的原因。

(3)分析大型蒸汽机船的出现导致圣米格尔岛衰落的原因。

(4)请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一道可用于测评的问题。

要求:①问题以陈述句呈现,指向明确;②问题能体现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发展变化和内在联系;③问题的解答必须依托图文资料,但不要求写出答案。

例题2以第(4)问为例,探索如何依托图文资料,即时建构问题,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解析:例题第(4)问要求考生“设计一道可用于测评的问题”,并给定3项具体的行为要求。就应答水准而言,由于题干“可用于测评的问题”意即设问,要求“问题以陈述句方式呈现”,以行为动词(如分析、说明、评价)、问题域(必要的时间尺度与空间范围的限定)、问题指向(地理事象)构成问题的完整表述,应避免出现所提问题过于笼统宽泛的现象。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高低,是停留在地理事物与现象的静态特征认识,还是深入到地理事物與现象的发展变化和内在联系,同时还要考虑“问题的解答必须依托图文资料”的要求,不能提出缺乏足够图文资料支撑的问题,这实质上着力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

随着新高考试题逐步向即时建构、动态生成、多元开放的命题样态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职责,系统地传授创新知识、创新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编辑:孟 刚

推荐访问:转换法 地理 图文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