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范文写作

将素养融入课程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9 08:43:49   浏览次数:

摘 要:平等与自由、合作与兴趣一直是芬兰基础教育倡导的教育目标,也是北欧国家一直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芬兰基础教育核心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能力、兴趣等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我国致力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不谋而合。文章通过借鉴芬兰基础教育课改中有关淡化学科界限、基于现象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估等创新举措,寻求我国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芬兰;课程改革;核心素养

芬兰基础教育通过不断改革塑造了相对成熟的教育体系,是全世界教育学者关注的焦点。激发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在未来社会生存的能力,以及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是芬兰不断追求的教育目标[1]。2015年3月,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发布了以培养学生兴趣和提升能力素养为核心的《国家核心课程大纲》,并于2016年8月开始在中小学全面实施。

一、核心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时代变革推进教育改革

虽然芬兰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评中表现优异,但面对全球信息化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国际流动性的增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产业变革的不断加深,芬兰人认为他们需要更加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基于此,芬兰启动了新一轮核心课程改革,以期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有能力面对新的挑战[2]。基础教育在整个学习系统中起着奠基性作用,仅依靠教师传授知识已然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芬兰此次核心课程改革进一步强调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培养自我学习能力,增强快速适应环境和迎接挑战的能力。

(二)能力素养在新时期的重要性

近几年,研究者发现芬兰学生的学科素养不升反降。PISA 2012显示,芬兰学生的数学成绩下滑至第12名,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重视,芬兰开始反思其出现的教育问题。随后,人们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妨碍学生学习的因素逐渐增多,学生无法将个人兴趣完全投入到学习当中。芬兰认为,学校教育需要通过课程改革在基础教育阶段完善学生人格并增强学生素养,给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

二、核心课程改革的创新举措

此次核心课程改革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与跨学科学习能力。在课程大纲中增加基于现象(主题)的教学,即围绕学生感兴趣的某一现象或主题调配师资,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此次改革弱化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强调了学习环境与策略、指导、个性化的重要性,以及评价作为辅助手段的重要性。

(一)七大通用能力的提出

改革以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所需的核心素養与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标,提出芬兰的人才需要具备:思考与学习能力,文化素养、社会交往与自我表达能力,自我管理与日常生活能力,信息技术与沟通素养,就业与创业素养,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参与意识,多元认知能力。[4]

此次改革鼓励不过分强调学科界限,将通用能力融入不同学科,开展跨学科教学。因此,教师需要分析不同学科的特点,将通用能力的内容和目标分解到不同学科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一步制定更具体的学科目标。通过主题性课程安排,把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与其课程紧密结合,使学生拥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能够进行广泛的交流和互动。从教育目标到核心素养,再到具体的学科目标,各个层面之间有较好的衔接,实现通用能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一体化。

(二)基于现象教学的培养方式

基于现象的教学是芬兰核心课程改革的核心概念,即事先确定一些主题和任务目标,围绕这些主题将相近的学科知识重新编排,形成融合多门学科的课程模块,让学生在合作和探究的过程中实现任务目标,并以这样的课程模块为载体进行跨学科教学。[5]

基于现象的教学在不打破传统学科的基础上,将语言、地理、科学、经济等科目进行融合,主题和任务目标大部分来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现象”,让学生拥有更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在“餐厅服务生”为主题的课程中,学生将会得到包括数学、外语、礼仪、沟通合作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改革的试点地区,赫尔辛基中小学的每个年级都会安排数周的学习活动,集中开展基于现象的教学。这一创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芬兰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多元读写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及个人规划能力,锻炼其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估

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借助辅助手段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逐步了解和分析学习过程,并对学习承担更多的责任。芬兰基础教育没有标准化考试,能力以及素养评估方式也非常多元,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不过多地由教师或他人评价,而是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学生自我评价是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素养养成的良好手段。

三、核心课程改革的特色

(一)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拥有课程改革自主权

芬兰由国家制定核心课程框架,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制定具体的学校课程。在教学组织结构方面,学生在部分跨学科课程中不按年级上课,交流对象更为灵活;在课程安排上,尽管政府对总课时进行了规定,但学校有权根据具体情况对课时进行更加合理的分配;在课程内容和目标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以学生未来就业和生活为导向,培养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学会不断迎接新的学习任务和解决问题。改革后的核心课程包括主体部分和学科相关部分的主题教学,每门学科被细化为三个不同等级的学习阶段,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应不同的素养和能力的培养目标,从而使每个学习阶段的课程总目标更加具体且易操作,课程目标更加清晰。

(二)注重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

在核心课程改革之前,芬兰从国家层面基于本次课程改革的创新举措、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技术融合等实施了全体教师培训计划,此举能够帮助教师找准本轮课改的风向标,加深对核心课程改革的了解。经过一系列的专业培训,教师注重让学生扮演更加主动的角色,学生能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发挥自身专长。教师对教学材料和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更注重学生的想法和喜好,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材料和课程设置。教师经常将课程安排进行公示,让学生了解教学进度,促进学生对学习的把握并进行反思。

(三)拓展学习场所,引进先进技术

芬兰此次核心课程改革还强调增加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进一步加强了将校外资源引进课堂的力度,以支持和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基于现象的学习。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掌握各种能力和技能。芬兰课程改革使学习方式与时俱进,将学科教学与前沿信息技術相结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更好地实现学生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四、对我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启示

学生毕业走出校园面临生活与就业的种种选择,除了具备丰富的知识外,还需要综合技能和核心素养的支撑。目前,我国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如何更好地将核心素养融入课程,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笔者认为可以借鉴芬兰的相关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

(一)细化课程标准,淡化课程界限

芬兰将通用能力细化到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通用能力三位一体,让教师对每一项素养的培养都有迹可循,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将需要培养的素养巧妙地融合进教学内容中。同样,中国的核心素养培养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应该将核心素养有效区分后,细致划分到课程标准中,再由教师将标准融入每一堂课。

芬兰中小学教育在传统上一直秉持“先见林后见树”的理念,通过课程融合,先了解整体的课程概念与学习目标的全貌,再了解学科特点,然后进行具体的、有方向的学习。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让学生知道各门学科不是孤立的,知识运用也需要多学科融合。

(二)提倡主题教学,发挥教师作用

基于现象的教学需要国家给予学校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教师的自主管理权。同时,要注重教师培训,只有教师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实现基于现象的学习。教师把握着教学的“方向盘”,设定不同的学科主题,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不同的任务分工,让学生对探索知识充满兴趣,自主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6]

我国核心素养培养可以借鉴芬兰基于现象教学的方式,将六大核心素养下面细化的18个基础素养进行比较和归类,设计学习主题,各科教师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完成主题教学,可灵活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主题选择可贴近生活,有助于学生基于已有知识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此外,学校可以与当地企业、社区、高校合作,让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实践操作,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开阔眼界,实现现象教学的目的。

(三)转换固化思维,改善评价方式

应试教育是目前我国相对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标准,但是我们可以学习芬兰对待学习、对待考试的态度。基础教育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学生素养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改善学生评价方式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完成项目或者与他人合作达成学业目标。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学习的乐趣在哪,学习对其今后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

我国可以以改善评价方式为切入口,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并将评估纳入学校的成绩评定体系,学生自我评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养成其终身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增强自我认识和促进自我发展。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能够为学校带来更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教师带来更加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工具。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通过教育技术,使学生可以利用数字化个人终端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学习,实现更好的互评互助。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有助于让核心素养落实到培养学生的真实学力上,让学生热爱学习,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The New Core Curriculum for Basic Education Emphasises the Joy of Learning[EB/OL].http://www.minedu.fi/OPM/Verkkouutiset/2015/03/curricula.html?lang=en,2015-03-25.

[2]What is Going on in Finland?-Curriculum Reform 2016[EB/OL].http://www.oph.fi/english/current_issues/101/0/what_is_going_on_in_finland_curriculum_reform_2016,2015-03-25.

[3]滕珺.共识、信任与专业:良性教育生态环境的三大支点——兼评《芬兰经验:世界能向芬兰学习什么》[J].比较教育研究,2013(12):66.

[4]王峰.如何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芬兰的经验[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6):15.

[5]江露露.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石的芬兰教育生态系统——兼谈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12-2016)[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6(7):6.

[6]卢枫.芬兰基础教育成功原因初探[J].基础教育动态改革,2003(1):8.

推荐访问:素养 融入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