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范文写作

飞向太空的人类文明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10 08:44:15   浏览次数:

工作了八年,就是因为距离木星太远。但是我可不一样,科学家们决定冒一次险,让我跟木星来一次近距离接触!不,不止一次。科学家们给我设计了一条特殊的轨道,并不环绕木星而行,而是每隔一段日子接近一次它的极地地区。天文学家使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甚大射电望远镜阵(VLA)对木星周围的同步辐射进行了观测。他们发现,从半径约7万千米的木星云顶之上,到环形辐射带之间尚有数千千米的缝隙,如果能从木星两极俯冲而下,准确地穿过这个缝隙,就可以既规避了强辐射对电子器件的伤害,又能通过几乎紧贴木星表面的飞掠,获取到最高分辨率的木星探测结果。由于木星巨大的引力作用,我成为人类历史上飞行速度最快的探测器,速度超过70千米/秒,在如此高速之下,精准地一次又一次穿越木星唯一的弱辐射区,我都禁不住要为自己鼓掌了!

当然,除了精密计算下的轨道之外,我还有其他的防备措施:

我的心脏,是RAD750抗辐射处理器。它让我能够承受100万倍于足以致人死地的辐射剂量,在木星周围的狂暴环境中,预计15年才会出现一次“蓝屏”。

我的铠甲,是1厘米厚的金属钛壳,总重180千克。绝大部分科学仪器在钛壳的保护下,遭受的辐射强度可以减弱800倍。

我的姿态保持,没有采用成熟的反作用飞轮方案,而是采用略显复古的自旋稳定方案,以减轻发射质量,为更厚实的钛壳、更多的科学仪器和更充沛的推进剂让出空间。

全副武装之下,我终于出发了! 2011年8月5日12时25分,宇宙神-5火箭带着我发射升空,我正式开始了飞向木星的行程。2016年7月4日,我终于抵达了木星的极地轨道。计划中,我将会深入探测木星36次,深入观测整个木星的情况,还可以近距离仔细观测木星的极区。2017年5月,我的首批重要探测成果出炉:木星的北极堪称一片“混乱的风暴”,在木星的两极存在数十个直径数百千米的气旋,还有绵延数千千米、无法识别的天气系统,这与木星的赤道区域有很大区别;我还获取了木星表面巨大气旋的图片,其直径达1400千米:而木星的氨云渗透到了距离木星云顶大约几百千米的深处。

我的最新探测成果,就是2018年2月7日近距离飞越这颗气态巨行星时拍摄的木星南极,那片湛蓝的海洋真是让人着迷。不过,虽然现在跟你们聊天看起来很轻松,但实际上木星正在一步步把我推向辐射带的烈焰。尽管有钛壳护体,也不是所有的科学载荷都能挨得过辐射带的炙烤。在最坏情况下,木星红外极光测绘仪(JIRAM)可能在第8次近距离接触木星之后就将报销,微波辐射计(MWR)也可能只能活到第11次近距離接触。我携带的唯一一台可见光相机的画质也会变得越来越粗糙,直到被坏点和噪声填满……甚至我强健的心脏也终将不敌木星辐射带的威力。终有一天我会心衰而亡,成为飘荡在木星周围的尸骸。当我生命终结的时候,我就不能再在木星周围做一个飘荡的守护者了,按NASA行星保护守则规定,我必须受控烧毁在木星浓密的大气层之中!因为我携带着剧毒燃料,如果在木星周围飘荡,一旦失控并偶然坠毁在木星的卫星上,将会污染它们可能孕育生命的冰下海洋。为了行星环保事业,我死得其所!

不过不要悲伤,朱诺在朱庇特的怀抱中离去,从此永不分离,也不失为一件美事,你说是吗?

我是朱诺号木星探测器,这是我的故事。

推荐访问:飞向 人类文明 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