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范文写作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11 08:44:10   浏览次数: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头一年。为了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工业强市”的发展理念,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西安市“十一五”工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西安市工业承受住了冰雪灾害、地震和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快速提升。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413.49亿元,是2005年(981.02亿元)的2.16倍;完成工业增加值725.33亿元,是2005年(314.04亿元)的2.31倍。二是规模以上企业和大型企业数量明显增多。2009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58户,比2005年(902户)增加了156户;产值过亿元的企业286户,其中:超百亿元的有陕汽、西电、西飞、比亚迪4户,实现了零的突破。超50亿元的有3户,超20亿元的有8户。三是装备制造业支撑地位进一步凸显。2009年我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65.33亿元,是2005年(149.25亿元)的2.45倍;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47.53%提高到50.37%。四是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2009年我市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户,省级72户,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3户和43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从2006年开始建设,现已有42户。这些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有力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五是工业节能降耗成绩显著。2009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628吨标准煤,比2005年((1.22吨标准煤)下降了48.5%,提前一年实现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一五”工业能耗下降27%的目标。目前,我市工业能耗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三,略高于厦门和深圳。六是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2009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230亿元,同比增长16.2%,占全市GDP比重为48.7%。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呈现出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经营领域不断拓宽、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社会贡献不断增大的发展趋势。七是二环内工业企业搬迁改造进展较快。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从2006年开始我市累计搬迁改造了100余户工业企业,搬迁企业已全部按产业定位进入相应的工业园区。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城墙内无工业企业;二环内及二环沿线无高耗能、重污染、不符合城市规划和安全生产的工业企业。

二、西安市工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重点任务

1.大力发展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优势产业。我市装备制造业作为全市五大主导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已占到工业的半壁江山,基本形成了汽车、输变电设备、专用通用设备和航空航天等四大优势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背景下,要提高我市的经济话语权,就必须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使其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更加持久和有效。“十二五”期间,重点抓好比亚迪二厂、陕汽技术中心等一批装备制造业重大投资项目的实施。到2015年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力争达到2900亿元。其中:汽车产业1100亿元;输变电设备制造业500亿元;专用通用设备制造业500亿元;航空航天产业800亿元。

2.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轻工纺织、石油化工是我市两大传统产业。提升这两大传统产业,要瞄准市场,找准定位,调整结构,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十二五”期间,重点抓好西安纺织集团搬迁改造、伊利集团西北冷饮生产基地建设、雨润集团三千万只肉鸡屠宰加工、西化搬迁改造、中石化西安分公司油品质量升级等一批轻纺、石化传统产业重大投资项目的实施。到2015年,使轻纺工业产值达到350亿元,石化工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3.努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后危机时代最具爆发力的产业,是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结合我市实际,应重点抓好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的培育扶持工作。“十二五”期间,重点抓好中兴通讯西安科技园三期工程、深圳华为全球交换技术中心建设、美国应用材料西安全球发展中心及半导体设备制造等一批新兴产业重大投资项目的实施。力争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800亿元;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实现产值14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200亿元;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150亿元。

4.以工业园区为承载,加快产业集聚发展。2009年,“两区两基地”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6.4%,产业集聚度已达到一定规模。而8个省级区县工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13亿元,仅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5.6%。相比较而言,我市区县工业园区,还存在着产业集聚规模小、企业之间分工协作不够紧密、社会化服务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我们必须抓区县园区发展,促产业集聚。

5.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动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在抓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工作的同时,引导中小企业走“新、优、特、精”的发展路子。市上和区县逐级建立成长型企业名单,在资金投入、技术创新、生产要素供应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促其尽快实现规模扩张。同时,加快催生小企业步伐,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各类社会人才到我市创业。以开发区和区县工业园区为载体,引导中小企业进园入区,聚集发展,加强创业培训和创业辅导,努力为创业者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和个性化指导,使开发区和区县工业园区成为全市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示范区。今年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0%以上;到2015年,力争超过60%。

三、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保障措施

1.继续培育扶持大企业大集团。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加大行业资产整合力度,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在目前已有的陕汽等4户超百亿元企业的基础上,力争到2015年,再增加法士特、陕鼓等8户产销超百亿元企业,使我市超百亿元大企业达到12个以上,其中超500亿元的2户;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00户以上。

2.围绕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本地配套率。重点要在汽车及零部件、高中压输变电成套设备、专用通用设备以及航空航天设备等产品的产业链延伸上有所突破。对本地已有配套产品的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逐步提高产品的本地配套率;对产业链上的缺项,根据缺项产品目录,帮助企业进行招商;对配套量达到一定规模,需要在我市设点建厂的外地企业,在土地、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给予大力支持。通过以上措施,使我市重点企业主要产品在本地的配套率提高到60%以上,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3.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积极争取国家重大专项支持。在我市现有工业发展专项资金1.5亿元的基础上逐年递增。同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重点支持新兴产业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产能扩大,加快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4.继续抓好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狠抓企业节能降耗,积极鼓励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改进生产流程,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生产工艺落后、管理粗放、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综合整治,实现改造提升和产业调整。力争三年内彻底关停钢铁、水泥等五小企业;“十二五”末将造纸企业由现在的20家减少为10家以内。

5.强化自主创新,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市三级技术中心联动机制,加大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在现有的114个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基础上,到2015年再新增100个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起技术研发机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由现在的2.5%提高到5%以上。

6.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产业集聚。要紧紧围绕《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国家和省上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经济效益好、对区域经济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扩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集聚。

7.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推动两化融合。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政府引导和推动,在陕鼓、陕汽、西飞、西电等骨干企业中全面实施企业信息化,鼓励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等环节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促进企业营销管理和业务流程再造,提高企业产品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效率,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8.推动军民融合,培育工业增长新亮点。我市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军工企业最多的城市,军工资源具有较大优势。航空、航天和兵器工业基地都把“建成全国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积极探索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促进军民融合型产业迅速发展,使其成为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

9.重视人才培养,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充分发挥我市高等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教育资源优势,加大对企业家队伍和高级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政治素质高、懂市场经济、懂经营管理的职业经理人;依托大项目、大企业吸引和培养高端科研人才,打造一支优秀的科研创新队伍;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市场供需机制,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

10.转变政府职能,全力做好协调服务。政府各部门特别是工业主管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进一步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努力做好各项协调保障工作。一是坚持市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干部包抓企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切实为企业做好水、煤、电、气、运等主要生产要素的供给保障工作。三是充分利用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网,及时了解工业动态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运行。

总之,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既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使工业经济成为支撑、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西安在全省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推荐访问:转型 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 升级 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