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应用公文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究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12 08:42:22   浏览次数:

摘 要:大力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宣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 由于志愿服务理念不普及, 志愿组织的管理、运作不规范, 影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通过长期的实a践探索寻求构建志愿服务体系的长效机制政府应从志愿者服务平台的成立、相关制度和团队建设、政府-高校-企业三力协同作用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志愿服务 长效化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打造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组织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实践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1]

在《意见》中明确要求志愿者服务是大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手段,通过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使学生深入社会基层,了解社会现实,坚定社会主义建设信念,增强担当意识。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将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由课堂延伸到社会,由理论转化为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升华,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的目的。

通过探究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培养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使志愿服务摆脱形式化、短期化和临时化的缺陷,真正营造志愿服务氛围,使大学生将志愿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一生的追求。

一、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

志愿者活动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2]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在总结学雷锋活动和借鉴国外志愿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由团中央1993年下半年发起,并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的以倡导青少年利用业余时间,志愿无偿地参与扶贫帮困和社会公益事业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社会服务活动。[3]作为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人员在逐步增大,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日益多样化,社会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

2.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问题现状

2.1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松散,组织程序不严谨

根据目前对笔者单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自身的高度流动性使得志愿者服务组织呈现出了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往往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弱,他们在大一的时候对各种活动抱着很高的兴趣,对志愿者活动亦是,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长,在高年级毕业、就业或考研的压力也会随之而来,使他们难以再集中精力从事志愿服务活动。这样就会导致有经验的高年级同学从志愿服务队伍中流失,服务的主体都是无经验的低年级的学生,优秀经验得不到积累,继而组织机构比较松散,形不成稳定的服务组织框架。

2.2大学生志愿服务内容狭隘,对象单一

根据笔者单位的情况,我们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都是在团委的指导下开展的,尤其是涉及到重大节假日,此时往往易举行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具有时间短期性和内容单一性的特点,无法扩大志愿服务的实质性作用。诚然大学生在专业知识、服务认同和服务意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他们毕竟都是学生,并没有过多的社会经验,对社会的体验更多的基于书本,这就造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很难真正全面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无可避免的存在着狭隘、单一的现象。

2.3大学生志愿服务部分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

目前,在高校笔者认为追求形式效果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组织定位上还处于过去的一种比较僵化的思维,拉横幅搞签字、路边发放宣传单等走形式的活动还存在,追求的还是一种单纯造成人多热闹的效应。而对于更多的志愿服务来讲应该需要长期坚守的,由于多数长期坚守的志愿服务是需要默默付出的,所以问津者少。目前这种失实的志愿服务活动由于组织不科学,定位不正确,造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缺少真正内涵,无法吸引学生参加,达到最佳的社会效果。

2.4相关制度不完善,平台不够健全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主要是自发的、主动的具有友爱互助精神的活动,不需要强制的约束,但现行的种种现象要求我们必须健全志愿者服务的法律制度。其意义就在于保障大学生志愿者群体的财产和人身安全。而我国现在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系统的和专门的针对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法律制度,故难以在现实中发挥法律保障的作用,对志愿者来说是一种隐患。此外,由于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多是自发团队形式,缺少统一的平台进行宣传、招募、培训等相关事务,致使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力度不够,无法在统一的平台下管理志愿服务活动。要想使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专门化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统一志愿服务平台。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的实践探索

笔者所在单位为共青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委员会,历来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积极探索志愿服务长效化、常态化和有效化,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志愿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逐渐探索创造了“一个中心、两个方向、三项原则、四个团队”的基本模式。

1.重视组织建设,整合资源,成立志愿者服务中心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分团委在往年工作积累的基础上,整合大学生志愿服务资源,加强组织管理,成立计算机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中心。该中心为大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的唯一渠道,开展志愿者信息发布、职业能力培训、志愿者管理等工作,使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参与有渠道、培训有内容、管理有成效”的良好局面。针对现在移动互联的发展现状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我们统一制作了大学生志愿者手册,方便记录、追踪管理,并建立了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心微信平台,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信息发布、相关知识培训等,开拓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途径。

2.明晰服务路径,打造精品团队

依托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心,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形成了四个团队,即:大学生义务维修电脑团队、“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团队、“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团队、社区服务团队。大学生义务维修电脑团队积极为校内外师生及居民免费维修维护电脑。该社团现有成员10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2012-2013年为老师、学生维护电脑五十余次,义务电脑知识培训三次;2014年义务维修60余次,开设计算机义务维修团队微信平台,方便广大师生员工,获得了学校师生和社区居民的高度好评。志愿服务中心与沈阳市沈北新区团区委达成长期合作,在沈北新区“七彩小屋”(青少年服务中心)、尹家乡“儿童乐园”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团,截止目前我们共计志愿服务120余人次,直接服务农民工子女及留守儿童500余人次。该志愿者团队现有成员311名。由于其扎实有效地工作得到了团市委、校团委和团区委的表扬,并多次受到电台、媒体、网络的报道,团队负责人李炳璇同学还被团市委聘为“关爱农民工子女项目专员”。“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团队成员60余人,已先期对接社区空巢家庭三户(程启辉、卢长青、刘景德),对接情况良好。

3.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打造学校-政府-企业三者联合的协同体系

目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分团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拓多种渠道,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以多方协同的形式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我们已经与沈阳市沈北新区团区委、沈北新区道义街道、沈北新区大湖国际社区、民丰社区、海尔电冰箱制造厂等政府机构、企业等建立了稳固的双向合作,借助外力强化服务内容,打造长期性的志愿服务内容,充分调动多方资源,形成多方协同联动的合力。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了当代东西方文化最新成果,蕴含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是实现中国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思想航标,是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大学生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重任,是实现“中国梦”的建设者和践行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尤为重要。努力探索构建符合现代中国国情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长效机制, 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养成,全面宣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充分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服务国家建设, 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能力的新时期大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3.12.23.

[2]转引自王绍光.多元与统一[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中国志愿服务网 .

[4]张尧.社会管理背景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研究——以吉林大学志愿者X协会为例[D].2013.

作者简介:

王飞(1987-),男,山东聊城人,学士,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团委书记,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团建设;

曹辉(1978-),女,辽宁抚顺人,硕士,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团建设

推荐访问:践行 长效 探究 志愿服务 机制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究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