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应用公文

高职院校地质类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浅析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17 08:54:46   浏览次数:

摘要:根据高职院校地质类专业的特点以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提出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实践、巢湖野外地质实践及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

关键词:高职院校;地质类专业;实验室实践;野外实践;工作过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6-0118-02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索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其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地质学的实践教学各环节既要有差异性,又要有联系性。地质类的实践教学分为实验室认识、野外实习实践及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三大类型,应分别选择不同的实践内容、指导方式和考核方法。

实验室实践教学

地质实验室教学的重点就是矿物与岩石。实验教学应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抓住重点,学会自己观察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不可把培养实践能力变成培养记忆能力。如有的学生只记标本的名字,不了解各个标本的特征,结果同种矿物或岩石标本换了形状,就识别不出来了。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矿物或岩石的物理特征,掌握鉴别矿物和岩石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矿物实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教材中描述的矿物各项物理性质在标本上不一定全部显现出来。要细心观察,善于抓住矿物的主要特征,尤其是那些具有鉴定意义的特征,如石英呈柱状、柱面有横纹,滑石有滑感等。另外,还要注意相似矿物的对比分析,如方解石、石英、斜长石、石膏、滑石等矿物都是白色或乳白色,而在硬度、解理断口、盐酸反应等方面却有较大差别。岩石实验中要注意观察三大岩类的特征:岩浆岩的显晶质、隐晶质结构以及各种构造;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和碎屑结构等;变质岩的片理构造。

巢湖野外地质实践

野外地质实习环节是地质类专业必不可少的。野外地质实习可以把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可以大大促进学生学习地质知识的兴趣。而自然界中复杂多变的地质现象,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还可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一)巢湖野外地质实习的教学目标

自20世纪80年代,巢湖地区就成为省内外各个相关高校的地质类教学实习基地。巢湖地区的地层特征是震旦系到第四系均有出露,尤其是志留系到三叠系出露连续,基本齐全,成为岩石、地层、构造等研究的黄金场所,具有地质现象丰富、野外露头良好的显著特征,可为学生提供一次全面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因此,巢湖地区的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是一次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活动,以传统的野外工作方法(应用地质锤、罗盘和放大镜等“老三件”进行地质勘探)结合现代高新技术(GPS定位系统、数码相机和便携式电脑等“新三件”)的训练为主。

通过野外地质实习,要求学生能识别主要矿物和岩石,对自然基本地质现象具有综合分析能力,初步掌握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具备编写地质设计、地质报告和制作地质图件的基本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及国土资源调查、地质生产、地球科学等方面的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地教学

针对学生特点,把握整体和个别的不同情况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其实习效果的好坏是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体现,选择并采用针对学生实际、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极为重要。巢湖野外地质实习是地质勘探类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的重要实践活动,通常被安排在实验室内地质基础课、地质认知实习之后和毕业生产实习之前。因此,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整体上具有初步的地质学知识和野外实践技能,但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差别很大,需要整体把握、区别对待,必要时进行分类指导。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带班教师面对的是自然界中复杂多样的地质现象、完备的基础资料以及几十个学生,不可能每一天对每一个地质现象都进行深入地讲解,也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条记录都进行详细检查,必须合理分配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主要的时间和精力去抓实习重点,重点内容需要学生理解得最为透彻和掌握得最为牢固,如岩石、地层或构造知识,罗盘或地形图的使用等。为了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我校带班教师采用了先整体把握、后分组的方式。对各个小组长采用额外加压的方式,注重其地质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然后各个小组长再负责监督本小组成员,每天检查他们的详细记录。先整体把握,然后个别辅导,这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知识(如地层年代、岩石岩性、构造特征等)或基本技能(如罗盘、地形图、GPS定位系统等的使用)等实习重点。例如,基地—凤凰山—基地实习路线,其实习重点在于对石炭系的高骊山组、和州组、黄龙组和二叠系的栖霞组地层的认识。因此,带班教师对学生进行整体讲解,整体把握学生对地层归属、地层厚度、接触关系、岩相组合特征,重点把握学生对各地层的文字描述,由于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一般先检查各个小组长,再由小组长逐个检查成员。实习过程中要求部分基础好、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思考地层的沉积环境或构造成因,记录下自己的见解。让实习组内实践能力较弱的学生负责测量地层产状,其他组员进行质量控制。在巢湖野外地质实习过程中,教师使用这种整体与个别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很必要的,可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实习,学生基本都能掌握每一条路线的地质和学习重点,了解清晰的实习区概貌。

联系教学,开展野外实践和室内辅导相结合的教学野外实践侧重于知识的应用和检验,室内辅导侧重于知识的吸收和升华,二者互补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提高学生的实习效率和增加学生的实习兴趣,我们采用野外实践和室内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整体控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对罗盘的使用,学生出现的问题各不相同,可采用先室内辅导、后野外实践的方式加以解决。我们利用室内的铅笔、书本或凳子等物体模拟线状构造或地层,随机抽取5~7名学生对同一物件进行测量,让其他学生观察操作过程。对于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对每位学生存在的问题逐一讲解,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再让这几名学生重新测量得到正确的结果。然后,让这批学生和带班教师一起分别观察和指导其余学生的测量过程,发现并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再亲自示范一次正确的操作流程以加深印象。当在野外实践时,学生对罗盘的使用基本不存在问题,只是一个熟练和巩固的过程。同样,在具备地质常识的基础上,有些基本知识或操作技能的掌握也可以采取先野外实践、后室内辅导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实习区域典型地层剖面的研究,进行实测地质剖面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地层的岩石组合、层序、厚度、沉积特征、含矿性、接触关系等,以便在此基础上绘制剖面。在路线踏勘的基础上,选择基岩露头较好且连续的地段,对典型地层进行研究并制定具体步骤。野外地层剖面实测步骤如下:(1)制定工作计划,进行人员分工(前测手、后测手、记录员、分层和标本采集员)及工具准备(罗盘、锤子、放大镜、皮尺或测绳、GPS定位系统)。(2)实测具体过程。导线及方位角:由前后测手拉出测绳,沿倾向(由罗盘定出)前进,测坡度角、斜距,记录岩层的层号、层序及地层岩性,测地层产状并记录。室内整理,教师先整体回顾已测的剖面过程及各个地层特征,在黑板上大致描绘,然后由学生在米格纸上进行绘制,对绘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个进行解决。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了野外实践和室内辅导的各自优势,教学上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互补,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既完成了实习任务,掌握了基本技能,又增强了实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习期间,学生必须充分利用课堂上所学的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学等地质基础理论知识,并完成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学生对野外地质就有了深刻的了解。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

工作过程是企业中从业者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通常包括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课程集中训练、从业资格培训、综合应用项目的设计与制作等环节。将工作过程引入到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以典型项目为学习载体,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使高职院校教育与毕业生上岗实现“零距离”对接,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手段的革新、教学场地的变更、教学质量的提升。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教学准备——工作过程分解及项目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将真实工作过程按专业知识和技能模块进行分解,将真实项目按工作过程构建起来。针对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应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这样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于地质灾害评价的项目,可以按照地质灾害评价的实际工作过程来展开各个工作子过程内容及实现其能力要求。在教学工作中,要突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同时将相关专业知识贯穿其中讲解。

教学过程设计传统的课程教学过程一般是复习导入—传授新知—巩固练习—教学总结—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安排注重的是教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教案时总是着重考虑如何教,而忽略了学生如何学。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为:通过实际项目实现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课程转化、诱发学习、分层练习、共同进步、全面发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信息技术综合能力得到螺旋递进式的全面提升,集中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

根据地质学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实施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改革,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对话,让学生逐渐改变学习方式。通过启发学生钻研地质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地质思维方式和时空概念,并掌握地质学基础知识,学生不但学得好,而且学得巧。

参考文献:

[1]周鼎武,崔智林,张成立,等.地质学人才培养基地高年级野外地质教学改革的构想和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1999,28(2):22-24.

[2]王根厚.“周口店野外地质教学”改革浅析[J].中国地质教育,2000,(2):48-50.

[3]赵温霞.周口店地质及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与高新技术应用[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212-216.

[4]张达.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教学方法浅析[J].中国地质教育,2005,(2):72-74.

作者简介:

黄昕霞(1982—),女,安徽桐城人,硕士,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教学。

推荐访问:教学方法 浅析 地质 类专业 实践


[高职院校地质类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浅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