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工作总结

向前进:艺术与城市的再生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11 08:51:50   浏览次数:

上海民生美术馆的展览往往都是以名家巨著或是美术史级的群展呈现,力图书写中国当代艺术史的雄心较为明显,而何炬星+周铁海的绝佳搭档,能够从上至下打通资本及学术资源,而拜两者的开拓和远见,民生在创立几年内便在学术上确立起颇具影响力的专业口碑。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和人事变动,告别了何、周时代的民生美术馆将何去何从?一直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在今年暑期档,民生美术馆回归到了专业圈内的展览活动,低调地祭出“向前进!—当代艺术与当代城市”系列展之一,其对展览的方向有所侧重地调整为年轻化策略,而“向前进”的口号,似乎更像后代继承者对于自身未来方向的某种激励!

“向前进!—当代艺术与当代城市”是民生艺术机构的系列研究项目落地的展览活动,新上任的李峰作为总策展,携其团队操办了这场包含了宋琨、康海涛、邬建安三位艺术家个展,由梁健华策划的《与现实平行》以及艺术小组 “组织”的《为什么不打喷嚏?》的综合性展览。3个个展,2个项目(包含一个展中展),这样的展览设置听上去就很不错,打破群展和个展的常规模式,挑选出的也均为活跃在“北、上、广”等超级都市圈的艺术家或策展人,他们的作品以各种形式探讨或反映了当代城市与当代艺术的问题。正如策展人所言,“向前进”是对中国当代艺术在经历从集体到个体、从主题先行到语言纯化、从表现田园文明到参与都市再造、从勇进到徘徊的复杂历程后,依然不断前行的一种精神成果呈现。许多昔日的宏大命题日趋具体化,而城市化、身份的讨论则越来越凸现出现实意义,并开始超越形式语言的研究,发酵出最为鲜活的能量。一些艺术家在这一过程善用智慧,逐渐形成个人的艺术方式。

作为三个个展之一,宋琨的《视觉意识流》呈现了艺术家自2000年以来的30件架上与一件影像作品,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瞬间和对各色人等意识流式的记录。绘画和不同物质材料拼贴组合,在隐晦碎片式的意象里,映射出急剧变化的中国特有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进程。而邬建安认为自己不过是个演员,当代艺术“最好不与城市和谐共处,它最善长扮演的应该是一个时常令人难堪的捣乱分子,一耳光抽掉城市伪善的面纱”。他的作品《七层壳》将古老神话中的形象,通过剪纸、真蜡印染和手工印刷等工艺重新组合进现代生活。作品由7件组成,每组作品中都有360个小纸人,它们共有186种身份各异的形象,其余174种为对称的镜像。纸人被缝在大张的宣纸上,悬挂在美术馆巨大展厅的横梁上,有些像是中国古代的中堂画。康海涛的个展《都市夜游客》共计展出了8件架上油画,这些夜色中都市的形象来自于数百上千张夜游照片。康海涛用简洁的几何手法提炼出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就会瞥见的景物,戏剧性的光影,以暗沉的色调,绵密、柔和的笔触,呈现出有些魔幻的、敏感得令人心悸的都市夜景氛围。

两个项目之一的策展人梁健华认为“作品总有摆脱场所而成为自己的冲动”,《与现实平行》体现了他打破美术馆空间的意图。史毅杰在展厅中呈现了他仍在进行的一个项目《什么事都能让我分心》。史毅杰生活在广州的一个城中村,他不满自己的环境又认为这是自己的问题,于是他借朋友的出游,而“创作”了一个生活在他处的平行现实。汤大尧的作品是来源于网络或者自己拍摄的图像,但他试图通过绘画过程,以摆脱图像陈述性而达到形体本身。因此,他的绘画并不指向现实,也不试图发表任何对现实的评论。《为什么不打喷嚏?》是艺术小组“组织”(照骏园、徐喆、陶轶和李牧)向孩子们介绍当代艺术的一个图书出版项目,包括一套书与工作坊。在该项目中,4位成员各自制作一册图书。除了这套出版物,他们还做了与此相关的工作坊,让孩子们重新演绎一些具表演性的艺术作品,并制作成录像《太阳》。

上述的展览与项目,分别呈现在馆内的五个展厅,作品与形式多元性成为一种必然,暗示了当代城市与艺术之间的因果,但宏大的标题与展览形式、艺术形态,以及各籍艺术家的各种囊括,成为了期待之余的把柄,毕竟一个展览,哪怕是大型的也无法力图说尽所有,所以有业内人士指出几个展览结构互相之间缺乏关联,以及现场布置有点“空”等都是客观的点评。

推荐访问:再生 艺术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