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教育总结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析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9 08:49:39   浏览次数: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由于数学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在面向小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当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思维状态,采取更加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目的。本文探讨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230-02

1.引言

数学本身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因而处于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针对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进,突出生活化教学方式,降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并提升学习的兴趣,更加合理地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因此将数学教学活动趋于生活化十分必要。

2.树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理念

2.1小学数学生活化概述。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状况,将会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学习兴趣与效率。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方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思路,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体现生活化形式,坚持以学生为核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由于小学生仍然处于心智尚不成熟的阶段,因此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必须由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以促使其能够掌握学习的重点和技巧。教师课前对具体的生活化教学内容进行设定,并在课程起始阶段再现生活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从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2.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实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妙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数学素养。

2.2.1让数学更加贴近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实现生活化教学更有利于数学贴近生活。在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和经验之后,利用学生生活的环境作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合理融入日常生活,达到引发学生思考数学知识的目的。例如,从对零用钱的计算到对时间单位的换算等,这些都是需要应用到数学的基础知识,由此也能够看出,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对学生关于生活的认识产生较大的影响。

再如在学习"三角形定律"之前,学生看到生活中很多建筑或是家具用品都会用三角形的方式进行固定。在向学生教授三角形定律时,就可以向学生说明,这是因为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形态,所以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建筑,比如桥、信号发射塔等都会有很多三角形。进而让学生思考,除了这些,三角形还存在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进而引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

2.2.2促进新型思维模式的形成。众所周知,在具体的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数学计算,譬如,在买东西的时候要算钱,在上学的时候要计算时间等。对于这样的数学运算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由此我们能够看出,数学教学方面的生活化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小学数学教学实现生活化,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数学计算有关的一些生活实际,并且对于他们自身新型思维模式方面的形成也更加有利。

2.2.3提高数学学习热情与效率。在小学生的数学课堂上,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元素作为基本的数学教学的切入点,纳入到课程之中,就可以培养学生关于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能够强化小学生关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基于此,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主要是架构在学生自身的生活基础之上的,可以在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形成一种联系,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

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3.1教学方面考虑。对于教师的要求要严格按照切合实际生活的原则,从实际生活中获取丰富经验,并总结经验对数学的意义;教学内容生活化可以是数学变得更加真实,有返璞归真的价值;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因起步晚而跟不上学习进度的学生有所帮助,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智力,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完善学生的素质,培养高尚的人格和习惯,可以更好地实现学习和教学的价值,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2完善教学理念、方法。数学教学和其他小学课程不同的是它是需要运用数字之间的关系增强人的思维模式,可以很大程度的加快学生长大成人的速度。而使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目的,是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切实体会数学实际的应用价值,从而指引学生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合理的学习准则,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思维,并能够了解数学教学的意义,感知教学思想。

3.3优化教学资源。在进行学习资源利用时要做到,重视资源合理利用,使其发挥作用,对当前存在的资源发挥合理效率。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不同年纪的教育上使用不同的资源;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其优势不光是资源本身,与学生的思维意识有很大关系,学生可以联想到生活中的很多数据,如此实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3.4让数学更加具有实用性。将数学的学习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能够让学生深刻了解到数学的应用性。其将学生每天的生活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细微的亮点,将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与数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通过数学的方式进行解决,既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也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3.5设计的问题符合学生现有知识。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小学生自身的现有知识水平,才能够制定出切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从而避免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交流沟通问题等。例如,当学生学过统计知识后,就可以向学生提问:这些内容在生活中什么地方可以用到;请你提出一个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并用刚刚学过的统计知识来解决你所提出的问题。

4.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措施

4.1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生活化的预习。在进行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制过程中,已经开始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已经为真正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提供了参考。如果教师能够指导学生用生活化方法进行课程的预习,不仅能够让学生牢牢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间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讲解长度单位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家使用各种手段工具量一量桌子、椅子、电视的长度、宽度等。课堂之上,教师再让学生说说测量结果。虽然开始时,学生测量可能并了解长度单位,可能使用手、格尺等来进行测量,这样在完成预习任务之后,再听教师的讲解,会对长度单位有很多的印象,同时也会了解到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表示长度,未必一定是测量工具。

4.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对小学生而言,数学具备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习起来较为枯燥。因此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数学,激发起学习热情,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可以利用语言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然的进入生活化的数学学习之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将知识变得灵动活泼起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已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时,学生往往无法理解计算其棱长、表面积等有何作用,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需要利用相关知识的问题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尽量做成动态图的形式,让学生在新奇的心态下领悟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加深其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4.3小学数学开展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4.3.1生活化的课堂导入。对于教师教学来说,导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导语在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与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以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引用新颖的导语,而新颖、有趣的导语包含了这么几项条件,即趣味性,使用有趣的导语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身上;符合教学内容,导语符合教学内容,才能够促使学生对本课堂知识学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具有促进性的作用;简短明了,教师简短明了的导语才不会占用课堂较多时间,同时还可以与课堂知识保持紧密联系,促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课堂学习的状态。

如在指导学生认识钱币的时候,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使用纸张代替不同面额的纸币。收集部分同学的学习文具,让一部分同学扮演小商铺,卖学习用具,另外一批同学拿着一定数额的纸币将教师要求购买的学习文具买回来。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不仅认识到不同面额的纸币,同时还可增强其个人生活经验。

4.3.2用简单的生活元素代替复杂知识。从小学生自身来说,在数学内容当中存在着很多知识点都是其所难以迅速吸收和理解的,所以需要教师通过对简单的生活元素的应用来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复杂的数学知识。这样能够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话,也能够促使学生迅速的掌握到相关的知识点和内容。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性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出一个问题:"能够在2、20、200这三个数的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使得这些数字能够用等号连接下来?"当学生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的进行相应的讨论,有的说如果添加元、角、分,可得出2元=20角=200分;或有的说可加上米、分米、厘米,得出2m=20dm=200cm。此时,老师再给予适当引导,问学生是否可用相同的单位将上面的各式表达出来呢?于是就可以得出,2元=2.0元=2.00元,2m=2.0m=2.00m。若此时提问学生发现了什么?学生即会说:"小数点后面是够有零,小数大小没有变化。"从而得出学习结论。

4.3.3在应用题教学中融入生活内容。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练习方式,在进行考试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应用题的理解是对应用题进行正确解答的前提。在应用题中融入生活元素,可以让学生对于应用题的理解程度加强,有助于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笔者在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设计的时候,也同样融入了生活元素,将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融入到应用题中。

例如解决以下应用题:A和B一起比赛,A在第一次比赛中获得21分,在第二次比赛中获得30分,在第三次比赛中获得40分。B在第一次比赛中获得25分,在第二次比赛中获得32分,在第三次比赛中获得35分,问,A三次比赛一共获得多少分?B三次比赛中一共获得多少分?并比较他们每次得分的大小?这样具有生活情趣的例题,让学生們在进行解答的时候就像是自己也在玩游戏计算分数一样,增加了趣味性,也让学生们在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解答起来更加轻松。

4.3.4教学倡导学生体验式学习。

(1)教师应该坚持启发式教学,小学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入门阶段,同时也是数学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要求教师建立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发现其中规律。例如在学习"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时,教师就可画出某商店在不同季节泳衣和羊毛衫的销量,使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得出羊毛衫和泳衣销量高峰的不同季节,然后再进行题目的解答。

(2)教师应当重视实验教学,通过教学手段的生活化,力图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式的教学模式,将全班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然后实施小组长轮流制,并组织和进行各种数学生活化小游戏。

(3)在打破生活和数学隔阂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养成记数学日记的习惯,从而在教学生活化过程中,善于提出自身的疑问和独具特色的点子,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思考生活,当然也要养成他们从生活现象思考数学知识的习惯。

4.4布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人性化评价学生。

4.4.1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需要给学生布置足够合理的作业,另一方面还要保证作业的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现阶段随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推进,首先教师就可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即根据新课内容,鼓励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折线和条形统计图后,教师就可布置学生利用折线图或者条形图等的不同形式,做出近半年家里用电量和用水量的统计图,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节约用水和用电的意识。

4.4.2作业的布置还应该是开放性的,根据不同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布置不同层次性的作业,帮助不同的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4.4.3是对小学生进行更加人性化的评价,在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基础上,教师就可对小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都进行评价,尤其是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5.结语

通过采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现了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相互渗透与融入,构建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从而形成自身的数学思维模式,最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庆正.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现状及策略[J].才智,2015(18):45-46

[2]孟晓芳.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学周刊a版,2014(13):151-151

[3]段成彬.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3(2):110-112

推荐访问:探析 新课程 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 背景下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