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教育总结

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1 08:37:06   浏览次数:

摘要:在面临资源和环境这一世界性的问题的当下,国家提出了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在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进程中,要以绿色发展为核心,合理使用资源、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规划和建设城市,将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思路融入到城市的总体规划中。通过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全面分析和论证,在城市规划设计上通盘考虑市政道路与其它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有效的解决城市排水,蓄水以及有效利用问题;切实做好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工作,在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最大程度的发挥城市功能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本文对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的相关知识做了必要的阐述,然后介绍了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社会背景,也对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设计思路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科学发展的理念始终贯穿其中,这也包括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的建设,其中关键的就是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强大的吸水和排水功能,它能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措施缓解目前很多城市水资源紧张的现状,应对大面积的降水和蓄水,增强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对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国家正在逐步的重视并且纳入国家的发展计划中,目前正在努力实践过程中。它也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积极的作用。深入研究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思路,正确对待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这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关于“海绵城市”介绍

我们所说的“海绵城市”指的是它具有吸水、蓄水及 释水等功能特点,是与海绵类似。从目前来看淡水资源短缺是世界所公认的,科学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国家都提倡的。我国的情况也不例外,一方面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表水系污染较为严重,城市的水资源非常紧张。再有就是强降雨给城市的排水系统造成巨大的压力。所以很多城市一到雨季就会出现非常严重排水不畅造成的内涝。因此建设绿色海绵城市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绿色建筑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且不断的进行实践和完善,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有关生态建设的基础设施以及元素比例越来越多你,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在处理和应对环境变化,如大雨或者暴雨时,发挥出很好的作用;比如说建设海绵城市时,要以绿色发展为核心,尽可能考虑到生态环境因素,采用影响较小的开发设施,与人工措施相结合,促使城市顺利排水防涝的基础上,尽可能积存、渗透并净化雨水,提高雨水资源使用效率,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

2“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所面临的实际

2·1 以往对城市给排水设计存在的弊端

首先是对未来城市发展规模估计不足,在城市规模扩大用水量大增的情况下,城市给排水系统所承载的负荷越来越大,如遇到突发情况很难及时应对;再有就是技术落后,受当时条件限制,设计简单,缺乏必要的环保性性能。不利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也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2 城市排水及污染问题严重

虽然城市现有的排水系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但无法满足较大的连续降雨,随着城市开发规模的扩大,不透水下垫面比重加大,雨水径流量也不断变大,提高了对应峰值流量,使得城市极易聚集暴雨径流量,有的城市会造成内涝现象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严重的会涉及到人们的财产生命安全。其次,在城市  建设过程中,不透水下垫面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但是施工人员却并没有在它和植被之间添加天然土 壤,而是直接在土壤表层栽种植被,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地面的植被无法从地下获得水分的持续供给,这就会诱发城市的干岛效应。2)降雨落在屋顶、道路、停车场等不透水下垫面上,将附着在其表面的灰尘、油脂、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冲刷、汇集,使之进入城市雨水排水管道,最终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充分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地下水系等,形成径流引发的面源污染。

3、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作用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这样的设计可以更好的注重生态的建设与保护,可以对自然水资源进行回收储蓄、净化利用,尽可能实现资源节约目标,还可以消除和缓解城市大量降雨造成的自然危害,减少经济损失。

4、海绵城市建设应用技术

低影响开发技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机制和设计技术,控制暴雨所带来的径流和污染问题,使开发区域尽量接近开发前的自然水文循环状态”。其特点是促使城市与自然相协调,维持开发区域的水系统平衡,使之既能实现城市的使用功能,又能实现水生态对城市的调节,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此技术可划分为透水性铺装技术和生物滞留技术两大类。

4.1透水性铺装

缝隙透水下垫面铺装:砖与砖之间留有缝隙,缝隙中填充陶粒、小石子或细砂等。这种铺装系统中,路面砖材料本身是不透水的,依靠砖与砖之间铺设形成的缝隙对地表雨水进行渗透。典型代表材料为面包砖铺装、植草砖铺装等。

4.2自透水下垫面铺装

铺装材料本身结构具有一定的孔隙通道,通过孔隙透水。当雨水降落在铺装的材料上后,可顺着孔隙下渗进入基层和土壤层;当没有降雨时,孔隙作为联通土壤与空气的通道,具有透水换气作用。

4.3生物滞留技术

生物滞留技术主要通过基质过滤、吸附以及微生物作用来净化入渗滞留的径流雨水。由于其能将雨水暂时储存而后慢慢渗入至周围土壤,因此,可以起到削减地表雨水洪峰流量、减轻径流污染等作用。生物滞留技术可以包括多种形式,较常用的有生物滞留池、下凹式绿地、生态草沟、植物缓冲带、雨水花园和生态湿地等。也可以包括有调蓄功能的雨水回用设施、土壤改良等

5.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

5.1城市用地的确定

在基本确定城市发展规模的前提下,用地的规划要严谨合理,因为城市土地资源非常紧缺和宝贵,要在证城市的各项功能完备的情况下进行筹划使用,总体上说在城市的总用地面积中,居住用地和公共建筑用地应达到60%左右,而且不同类型的用地要划分开来,这样不同的功能区域时能更利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方便进行科学管理。

5.2进行科学实际设计建设的具体过程

5·2·1对城区所涉及的地域进行较为详细的考察、勘测和科学的分析掌握第一手资料。其中包括:地形地貌、河流、土壤、天然水体、湿地、森林植被等自然条件;

5·2·2海绵城區城区雨水排水流域确定.。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技术,并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5·2·3有关污水处理排放处理和再利用,确定规划指标值,

6、规划设计的方法措施

“具有本土适应性、技术经济可行性和目标可达性”是规划应遵循的。在具体实施方面是:首先对原生的山体、水体和湿地进行保护,采取科学的方法促进城市的生态建设;充分应用“海绵城市”建设新技术,对广场、停车场、花园小径、公共活动场地等采用透水性铺装,其次因地制宜设置生物滞留池、下凹式绿地、生态浅沟。

结语

海绵城市建设完全符合可绿色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是今后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在作规划时一定要兼顾环境生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认真根据实际进行筹划,从宏观上做好控制,微观上做到精细;用科学的设计和建设优化完善市政给排水系统,增强其功能,城市建设与生态格局相结合,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 吕伟娅,管益龙,张金戈. 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J]. 中国园林,2015,31(6):42 - 47.

[2] 杨静. 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J]. 建材与装饰,2016,(05):71 - 72.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推荐访问:海绵 城市建设 规划设计 思路 探讨


[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