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职业总结

科学发展与地质工作的战略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2 08:42:20   浏览次数:

改革开放已三十年了,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快速发展,这已是国内外所共同认知的。中国虽然在经济上已是世界的第二大经济,超越了日本,但是,中国仍存在两大方面的客观现实。第一、按人口而言,人均的GDP,却不是世界第二位,而是排列在世界几十名之后,东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人称“海、北、天、南”,还有广州等各种条件,堪与世界大都市相比,但山区农村,特别是西部内陆地区相比,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也仍是客观的事实;第二方面,这三十年发展中,不少地区在建设上仍是粗放型的,就是在资源消耗量大,不能得到最大的效益,而且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有的甚至较为严重的污染与影响。

基于这两方面的情况,国家也在强调,并且也开始研究采取相应的措施,就是体现在强调今后应科学发展,并布署在已有粗放型发展上,需转型使产业更有效创造价值,同时也使环境得到保护。

在强调科学发展与经济转型中,地质工作的战略性任务,应当如何认识?

一、为科学发展,地质工作的两重任务范畴

地质工作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面,要使之科学地发展,应当更好的从事这两个范畴的工作。

第一范畴:地质资源方面

为建设,国家需要有多种地质矿产资源,其中包括油气、煤炭、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等等。我国已发现有一百多种矿产资源。因此,在为寻找地质矿产资源方面,建国初期国家就特别重视,成立了地质部,其首要任务就是要大力寻找、勘探各种矿产资源以满足国家发展所需。

第二范畴:各种建设的保障条件方面

各种建设的有关地质背景条件和相应的控制条件,首先都与地质条件有关,不仅涉及到基础的地层、构造等地质学内容,更涉及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方面。例如水资源开发、大坝与水电站建设、铁路与公路建设、港口和机坊建设、工业与民用建筑、城乡发展、农林业发展等等,都涉及到地质条件,特别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方面。

虽然,这个范畴的地质工作,有所发展,但是与客观上的需要,还是相差甚远。最主要的是,各个方面的建筑,是由多个部门负责进行,很多情况下,未能更多与更好地投入,也不能更好地从工程长远效益、工程的长久安全与稳定性,以及综合性影响与保护区域地质环境方面进行更多有关的地质工作。这样,都使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方面的工作有了局限性。

就是矿产资源开采,也涉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的问题,而这方面水工环条件,都是与矿产资源能否开采以及如何开采,紧密相关的。无法开采的矿产资源仍不能视为可用的矿产资源。

二、矿产资源调查研究的重要战略区域

从解放以来,我国经过大量的地质勘探工作,取得很大的成效,基本上满足了国家发展的需求。早期被称为“国家建设的尖兵”,“新建设时期的游击队员”。

但是,在以往的几十年中,多数寻找与开发的资源,是在浅部和相对条件较好的地域,而这片常规环境下的矿产资源,有的已经开采近于告竭,需要寻找新的矿产开采的基地。

在矿产资源方面,采取的战略应当进一步突出两个方面

第一、立足本国地质资源,重视国外资源的开拓

中国是一大国,人口众多,发展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首先立足于本国资源的供应是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但是,尽可能也开拓国外矿资源的新基地,这也是不可忽视的途径。两种资源的利用应是长期的战略。开拓利用国外矿产资源,可结合对外经济的合作与援助进行。

第二、重点发展新的国内开拓领域

除了以往常规环境下的各种地质资源,仍需继续开发之外,应当转移重点的战略地带,即:边远山系、地下深部和领海这三种地域,进行相应的资源勘探,并准备新的开采点。

三、注意工程建设效应保护地质环境与防灾减灾

自然界存在着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资源性条件,主要有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但也存着不利的灾害性条件,如地质灾害、气候灾害和生物灾害。

地质工作,在防治天然灾害方面,特别是地质灾害,以及气侯—地质灾害链和生物—地质灾害链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有关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灾害采取相应措施之外,更需要注意这两方面的情况:

第一、保护资源性条件

这不仅涉及到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开发时,如何保护环境与资源的问题。不当的开发,有时会造成资源的很大浪费,这方面涉及到如何高效与节省利用各种资源以及资源的循环利用问题。有时,达到这种目的,似乎不是地质工作的范畴,但是,地质工作中应当包含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的有关开采和多种资源提取冶炼的技术研究的掌控。

所以,矿产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涉及:

1. 矿产资源的质量与数量;2. 开采矿产资源的环境;3. 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这方面涉及到循环经济与综合开发问题。

第二、综合工程地质环境效应

水利水电建设、发展交通、大都市城市群的发展、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涉及到对地质环境产生效应的问题。以往的经验表明工程建设不能针对地质环境与有关条件而采取正确的措施,产生不良效应也常带来灾害,造成很大的损失,而且是不可持续发展的。

所以,在各种建设发展中,必须注意到地质环境,特别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方面的情况,这些不良的工程环境效应,可涉及到对环境与工程建设本身的安全与稳定问题,也涉及到对地质环境的污染问题。

四、为四种经济而加强发展地质工作的战略方向

目前,大家都强调要和谐环境、友好生态,才能可持续发展,要达到这种理念,实际上涉及大家所共同关心的四种经济,即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蓝色经济。而这四种经济方面,地质工作却是具有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和公益性的工作。

第一、低碳经济方面:主要是如何减少利用煤炭能源、油气能源,即减少燃烧石化能量,减少CO2等气体排放。这方面,地质工作在寻找新能源如水合物、页岩气、地热能源、核能的资源之外,也要探讨如何开发利用,而不避免对地质环境造成影响问题。此外,对传统的化石能源的利用,也要在如何节能上,作出贡献。在发展太阳能、风能及水电能源方面,有关地质环境效应的基础稳定性,也是需要有地质上的依据资料。

第二、循环经济方面:各种资源如何高效与节约利用,密切关系循环经济问题。不仅是矿产资源中多种矿产资源的提取、开展,也涉及到矿产资源开采及冶炼后,各种废矿石的综合利用,以及冶炼时能源的利用等,如发电与热水的利用。

第三、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陆地各种友好生态、和谐环境的经济的统称,涉及灾害防治,减少污染排放,三废处理,良好环境质量,水资源的保护,大气质量的保护,土壤质量的提高等等许多方面。所以,绿色经济是包括了陆地、河流的先进的农林业、无污染养殖业、少污染的产业,而能和谐环境,显示友好生态的综合发展的产业的总称。

第四、蓝色经济:这是近期新提出的,主要是面对蓝色海洋而发展的经济。港口分布在沿海一带,是绿色经济的尾端,和蓝色经济的开端的结合部。因此,保护好港口,使之避免污染,为促进海港的发展与陆地经济综合发展,提供支撑与保障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蓝色经济是包括海洋航运业、海洋渔业和海底各种资源如油气、水合物和磷、铁等固体矿产开采,以及岛屿城镇、居民点的有关生存条件如水资源等开发利用与保护。海洋经济也涉及到其他交通通道的建设,如岛屿机场、码头的建设,以及跨海的桥梁、隧道的建设等等。蓝色经济,就在于合理开发利用有关海洋的多种资源,保护好海洋环境,更好利用海洋,而发展人流和物流;另外,使海洋对陆地海岛的灾害,能够得到有效的预警预报,更好避免海上灾难,以及海洋对陆地造成的灾害,而得到更好的防灾、减灾的功效,而大力促进海一陆地的关联产业的发展。

研究海洋的地质条件,可更好了解地球上四个圈层的运动,更好了解地球的演化。各种异常极端气侯条件,例如拉尼娜等灾害,可能都与海底火山、热流喷发等等密切相关,海洋也是消耗吸收大量CO2的场所。目前,世界上对海洋地质研究尚不多。但是,涉及蓝色海洋和陆地灾害性及资源性条件,今后加深这方面研究,也是世界科学发展的重要方面。

这四个经济与地质工作今后的战略方向,应是具有重要密切的关系。

五、对地质资源与地质环境工作今后的战略性建议

综上论述,有关地质资源与地质环境与方面的战略思想可概括为:

对地质资源与地质环境今后发展的战略建议

第1、科学发展地质事业促进地质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以保障可持续发展;

第2、正确规划立足开发本国资源与国外资源的开拓,及处理公益性投入与市场经营的关系;

第3、在继承开发已有常规环境下地质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边远山系、地下深部和海洋岛屿的地质资源与地质环境的调查;

第4、发展新能源、防治地质灾害、保护地下水等资源、控制发展的地质环境效应、高效综合利用地质资源等等,为低碳、循环、绿色与蓝色经济链,提供保障的地质基础;

第5、建立科学研究、地质勘查、决策评价、开发机制与综合管理,五大密切关联、相互制约与共同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概括之:

1、科学发展;2、两个关系;3、三个主要开拓;4、为四个经济提供保障;5、建立五个关联的体系。

推荐访问:地质 战略 科学 发展 工作


[科学发展与地质工作的战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