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政总结

保山绘制云南工业新坐标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09 09:46:51   浏览次数:

入刊理由:保山,一个位于中缅边境的地级市,迎来了蜕变的东风。随着“一带一路”、中孟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等政策的提出,保山因地制宜制定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基础,循序渐进,突出重点。致力于培育新型工业主体,加大了改革创新力度,努力争当云南工业新坐标。

这是一片沃野平畴,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博大深厚的人文底蕴构成了它独具特色的风情和魅力;这是地处云南西部的保山,是云南省乃至中国西南地区经缅甸通往南亚东南亚最前沿的阵地和最佳陆路通道。作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它曾历经千年繁荣和辉煌。然而,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沿海地区的率先发展,保山由对外开放的前沿变成末端,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是一方丰腴的乐土,这里春潮涌动,千帆竞发,奏响着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恢宏壮歌。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建设“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历史性地将保山这个原本处于改革开放的末端转变成为开放的最前沿。这一转身,让保山对自身的认识也有了升华:经济欠发达、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对外开放水平低等这些制约发展的因素,变成了迎头赶上的后发优势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为云南的发展确定了新坐标、明确了新定位,也为云南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外向型特色产业指明了方向,更为处于转型期的保山工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注入了动力。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保山在“十二五”末,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27.79亿元,同比增长13%,增幅全省排名第4位;规模工业总产值314.16亿元,同比增长20.1%;规模工业增加值104.6亿元,同比增长13.2%,增幅全省排名第4 位,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92.81%。

一带一路 战略新机遇中扬帆起航

对保山来说,今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得益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云南“三大战役(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等政策,保山市工业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保山工信委)围绕工业强市这个目标,在错位发展上作文章,着力于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致力于建好四大基地——小商品加工基地、新材料加工基地、农特产品加工基地、电子政务灾备基地;打造五个“百亿”园区——保山工贸园区、水长工业园区 、昌宁工业园区、龙陵工业园区、腾冲商贸物流;发展六大“百亿”产业——采掘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冶金矿产业、珠宝玉石业、轻纺产业、建材产业。

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保山坚持特色发展,三大经济结合发展。以规划为引领、以做优做强为主线、以产业配套为抓手,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着力打造五大工业园区。

位于隆阳区的保山工贸园区,产城融合,产业为主、联动发展;按照“市场引领、做强终端、完善配套、协同发展”的发展思路,重点布置轻纺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鞋、箱包服饰等终端产品,并利用当地及周边地区原料资源,配套部分纺纱、织造和印染;将园区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经济合作的区域平台、云南省轻纺产业的龙头和核心集聚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承接轻纺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和产城一体、和谐人居的新型城市综合体。

水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布局为“一园三片”(一园即保山水长工业园,三片即蒲缥、水长、华兴工业片区),重点布置重化工,发展冶金及矿业、建材、机电、物流等产业。

昌宁工业园区打造生物资源加工产业,一是发展食品,茶叶、核桃、肉类、果蔬、野生菌类等生物资源精深加工项目;二是发展产品,重点引进中高档密度板、中高档装饰板、中高档家具生产建设项目;三是发展矿冶,重点引进以工业硅、有机硅、多晶硅、单晶硅为主的硅矿精深加工建设项目;四是发展建材,重点引进新型墙体材料、秸杆复合彩釉瓦为主的新生代建筑材料生产加工建设项目;五是发展新型物流、旅游基地、餐饮服务、休闲娱乐为主的第三产业。

龙陵工业园区利用天然气打造高档陶瓷、高档玻璃及硅业发展,被定位为云南优质硅生产基地,是重要的建材产业基地及重要的生物资源加工基地。

腾冲工业园区布局以物流商贸和进出口为一体来打造,头山园区,重点发展石材加工、木材加工、生物制品加工、旅游产品加工等产业;滇滩片区,重点发展矿产采选、冶炼加工及关联产业;猴桥外向型工业加工片区,重点发展家电、电子产品、汽车、摩托车、机械组装、能源环保产业等产业;芒棒工业片区,重点发展煤化工及稀贵金属加工业;物流园区,重点发展仓储、物流、组装、包装等产业;石材园区,重点发展石材加工业。

到2020年水长工业园区、保山工贸园区、腾冲经开区的产值都要达200亿元以上,龙陵工业园区产值达150亿元以上,昌宁工业园区产值达130亿元以上。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结合“一带一路”战略,保山市工信委发挥各县、各园区优势,一方面立足于自身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政策的便利,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把保山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小商品加工集散基地;另一方面,立足于保山自身的资源、优势,把保山建设成为新材料加工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电子政务灾备基地,带动保山边境中心城市的发展,抢抓机遇,再启征程。

筑巢引凤 产业转移成保山新机遇

保山市工信委党委副书记云文灿告诉记者,2015年4月29日,“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纺织产业发展云南·保山促进会在隆阳区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纺织行业的企业代表“携手织丝路,奏响最强音”。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东部沿海制造业不断向内地和东南亚国家转移,而保山,无论在地域、劳动力资源、政策环境等方面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使保山市面临着良好的产业转移机遇,也使保山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进一步突显。

但承接产业转移,并不意味着兼收并蓄,而是有条件有选择的。因为伴随产业转移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还会带来诸多问题。为此,作为保山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主阵地之一,保山轻纺园区自始至终坚持“不唯GDP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布局产业转移蓝图,并朝着一体化发展的目标迈进,这也为保山其他的产业园区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在促进会上指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就要使之加强与区域经济的互动与融合,对要素进行通盘考虑,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走得更远、更好。要把云南以及保山的发展与东部的发展结合起来,使产业链的发展也能够相互融合。保山的国际数据服务产业园正在建设发展中,这也是它的一个优势条件,要充分利用“保山大数据”这一平台,用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提升纺织业,增强行业竞争力。他指出,行业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今天的发展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保山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一定要走可持续发展路子,在发展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让水清、地绿、天蓝成为保山永远的风景。

其实,招商引资一开始,保山并不被看好,但当企业实地考察后,优惠电价可为企业降低30%的运营成本成为企业最关注的兴奋点,更重要的是,明显的区位优势、优良的投资环境最终使保山成为了企业入驻的核心条件。加上保山先行一步的管道建设、立体交通网络和西水东调工程的建成,道路、能源、水源等一大批基础得到了保障,全面打通了内引外联的大动脉。

招商引资过程中,园区紧紧围绕主导产业进行招商。有些企业主动来了,尽管也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但不符合产业规划,也都被园区婉言谢绝。保山始终坚持按确定的产业布局来引进企业,目的就是要让相关联企业或类似的企业集聚在一起,有上下游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链条式发展,从而延长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增强竞争力。

“栽下梧桐树,筑起引凤巢。”保山市先后建成了5大工业园区。目前,全市5个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159.77平方公里,已开发26平方公里,2014年完成工业增加值72.8亿元,增长21.2%。

也是在2014年底,保山茂华义乌国际商贸城开业,将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保山与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基地连在了一起。商贸城负责人认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商贸城落户保山的主要原因,借助实体市场和电商平台,通过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商贸城将实现“立足保山、面向滇西、走向南亚”的目标。

“筑巢”固然能“引凤”,可只有抢占先机,才能克敌制胜。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保山市的区位、资源等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而渴望发展的决心和勇气,使保山市蓄积起的发展能量成为强大的磁场,吸引各方的关注。

“工业强市” 助保山二次腾飞

“滇西粮仓”的美誉并非浪得虚名,一直以来,保山人均粮食占有量位居全省前列,农业在保山经济社会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一直不可替代。但保山并不满足于“滇西粮仓”所带来的成就,而是立足实际千方百计优化提升转型。

从2002年的“工业立市”到如今的“工业强市”,保山工业规模的大幅度增长改变了保山传统农业大市的形象,更是保山经济转型升级向纵深推进的体现。尤其十八大以后,保山的跨越转型可谓波澜不惊,但又脱胎换骨。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比翼齐飞,结构调整和集聚发展双管齐下,以园区为载体,保山工业站在集聚发展更高的起点上。保山工贸园区、水长工业园区、腾冲工业园区、昌宁工业园区、腾冲经开区五大园区联动发展。工业生产企业按照园区功能定位,有规律地分布于不同园区内,有力地推动保山建成云南重要的小商品加工基地、新材料加工基地、农特产品加工基地、电子政务灾备基地的进程,促使保山工业向集约化生产跨越。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十二五”期间,保山工业在一系列数据指标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明确任务,强化监测,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十二五”末,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27.79亿元,同比增长13%,增幅全省排名第4 位。规模工业总产值314.16亿元,同比增长20.1%;规模工业增加值104.6亿元,同比增长13.2%,增幅全省排名第4 位,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92.81%。规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0.9亿元,同比增长27.31%,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14.08%;税金总额16.63亿元,同比增长27.95%,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17.09%;利润总额23.93亿元,同比增长24.34%,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12.35%。

促进改革,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发展。5个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13.5亿元,增长24.9%;工业增加值72.8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192.2亿元,同比增长25.8%;工业增加值66.2亿元,同比增长24.2%。完成非电力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5.4亿元;完成标准厂房建设面积44.86万平方米;新入园企业31户;引进到位资金34.5亿元,增长49.5%;年末就业达30482人,增长14.3%;企业上缴税金总额12.98亿元,增长14.1%。托管区生产总值23.9亿元,增长20%;托管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6亿元,增长41.5%。

落实优惠政策,建设服务平台,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26.37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97.21%,占全市GDP的45.2%;民营经济户数79814户,同比增长10.96%;从业人员23.18万人,同比增长10.07%,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00.98%;上缴税金156130万元,同比下降12.05%。引进福建省南安市亿石达精工石艺有限公司入保建设年产大理石板材100万平米加工等项目,完成省下达民企入滇任务。

实施微型企业培育工程,促进企业规模发展,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全年新培育申报规模工业企业58户,完成目标任务50户的116%,今年新增入库35户,完成目标任务30户的117%,年末规模工业企业总户数172户。

推进技术创新,强化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完成非电力工业投资67.77亿元,同比增长16.35%,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65亿元的104.26%,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67亿元的101.15%。

此外,保山市工信委还积极开展帮扶,保障生产要素、促进企业扩销促产;开展“五个一批”,强化招商引资,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统一部署,整合资源,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管理,做好监测,保障无线电安全环境;抓好煤炭产业升级,加强电力设施保护,确保安全生产;抓基层党建,强化自身建设,各项工作齐头并进。2015年全市GDP单位能耗预计下降1.82%。

经过短短几年时间的发展,保山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工业格局已经形成。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新形势下,保山工业要再创新绩、再谱新曲、再上新台阶,就必须充分利用保山的地缘优势和地理环境优势,大力发展采掘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冶金矿产业、珠宝玉石业、轻纺产业、建材产业等附加值高的产业。李副书记还表示,“十三五”要争取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有机融合;同时引入高新企业,打造信息化产业基地。“按照国家信息惠民,信息消费试点城市的启动,借助山东浪潮和浙江龙源集团入驻保山工贸园区后,我们要打造信息产业基地,争取做到存储云南、存储中国、备份云南、备份中国。真正实现云存储、云灾备、云计算、云服务的目标。”

“作为工信部门,我们将通过四个“千方百计”来实现我们的工业发展目标。”李主任说,第一个千方百计是抓好企业的停产、半停产的复产、达产工作,采取领导包点,组建企业服务团,到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使企业达产复产。第二个千方百计是培育规模以上企业,目前规模以上企业已经有172户,那么在2015年前打造成200户,增加32户。第三个千方百计是抓投资、抓项目,2015年,我们要打造75亿元,比同期增长15%左右。项目这一块,我们按照“五个一批”来推进,就是策划一批、在谈一批、签约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第四个是千方百计抓好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我们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后,对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协调、解决。

随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战略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保山这个隐匿于西南边隅的云南第一大侨乡,再次站到了历史前沿。在滇西的这片沃土上,保山在耕耘、保山在奋进、保山在创造,保山正在战略新机遇中扬帆起航。

责任编辑:张 微

推荐访问:保山 云南 绘制 工业 新坐标